优雅、自信且令人难忘:安娜贝尔·戈德史密斯不凡的一生。
倘若现任伦敦德里侯爵明日离世,将爵位传予十五岁的孙女,这消息可会传入你耳中?你能否在地图上标出不列颠的贵族庄园并道出主人名姓?并非媒体漠视贵族——《每日电讯报》仍会报道这些华府巨宅——只是如今相关讨论总被精英主义的辞藻包裹,坦率说来实在荒谬。比如尊贵的尼克·霍华德近期对《每日电讯报》坦言:"若犬子欲继承霍华德城堡,须先通过面试。"与此同时,其他庄园主则强调自己扮演着荒野再造者、生态卫士或文物保护者的角色。时下若有人仅因血统而自豪,便该将这份骄傲深藏心底。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周六在家中逝世的安娜贝尔·戈德史密斯夫人——享年九十一岁的她,曾活跃于贵族与财富可被公然颂扬的时代。她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每段十年都展现着崭新的生命维度。 1940年代末,十五岁的她因祖父离世获得贵族头衔,此事当年人尽皆知。1950年代她的成人礼舞会上,年轻的伊丽莎白女王亲临现场,因为这类社交仪式的核心环节正是向女王行觐见礼——这是当时名媛踏入社交界的必要程序。 1960年代,伦敦伯克利广场的顶级会所"安娜贝尔"以她的名字命名。这家由首任丈夫马克·伯利为精英阶层创办的夜店,成为她生命轨迹的又一注脚。至1970年代,她与那句著名的贵族讽喻联系在一起:"当你把情妇娶回家,就创造了一个职位空缺。"这句话虽常被归功于金融家詹姆斯·戈德史密斯迎娶她时的宣言,实则是引用了法国电影人萨沙·吉特里之语。 整个1970年代,贵族阶层仍散发着强大魅力。安娜贝尔会所吸引着格蕾丝·凯利、弗兰克·西纳特拉、穆罕默德·阿里等国际巨星。彼时社交场不仅关乎与玛格丽特公主、查尔斯王子等皇亲国戚的接触,但时至今日,即便当红歌手格蕾西·艾布拉姆斯询问城中潮地,也不会有人因威廉王子常去就推荐某处。非皇室成员的传统贵族,甚至已缺乏被世人品头论足的知名度。 安娜贝尔·戈德史密斯始终活在公众凝视之下,私生活被实时传播——不论是被《塔特勒》杂志赞美,还是遭《私眼》周刊嘲讽。她与詹姆斯·戈德史密斯的公开亮相始于1976年那场诽谤诉讼,尽管他们的婚外情早已是公开秘密(两人已育有两子)。诉讼涉及诸如协助卢肯勋爵失踪等离奇指控,但媒体对他们的追逐从未停歇。(戈德史密斯最终接受道歉和解,这个决定后来让他追悔莫及。) 早在2004年与2009年出版回忆录之前,她已是公众人物,常以妙语回应流言。谈及忠诚话题,她在1980年代曾轻描淡写"只要丈夫夜归便无妨",虽然后来对此观点表示悔意。她坦言自己并非"从一而终的女子",尽管具体所指始终成谜。 1980年代的安娜贝尔专注于母亲角色——她日后自诩对此"极具天赋"。与前夫所生的长子鲁珀特(1955年生)、次子罗宾(1958年生)、女儿印度·简(1961年生)已近成年,而与詹姆斯所生的杰玛(1974年生)、扎克(1975年生)、本(1980年生)尚且年幼。悲剧的是,时年三十岁的鲁珀特在西非海岸失踪,推定溺亡。 彼时詹姆斯·戈德史密斯已携新欢劳尔·布莱·德拉默特移居纽约,但他与安娜贝尔的婚姻关系持续至1997年其逝世。 在那个年代,精英阶层对风流韵事的坦然态度——尤其对显赫人物而言——似乎暗示贵族奉行与中产阶级相异的道德准则。这暗合着社会与经济被上层阶级的恣意妄为所塑造,超越常规法则与民主程序。但此种生活并非尽是光鲜与优越。安娜贝尔历经重重磨难:长子夭折,次子十二岁时在私人动物园遭虎袭致永久性面部损伤——这场悲剧始终令她自责。传记作者总不忘提及肇事母虎当时怀有身孕,仿佛在暗示未孕或可改写结局。 1990年代,她以戴安娜王妃的知音与代母身份闻名,后于死因调查庭作证。她透露戴妃并未爱上多迪·法耶兹亦未怀孕,引述戴妃原话"我需要新丈夫就像需要脸上长疹子"。安娜贝尔向法庭解释,这种将配偶比作显眼皮癣的比喻正是戴妃独特的语言风格。 千禧年代,她担任"民主运动"主席,该组织在2001年投入巨资抗议布鲁塞尔过度干预英国主权。安娜贝尔自称并不反欧,强调丈夫有欧洲血统,子女也带法国基因。这种"既要自家自由又欲限制他人"的立场在后来岁月愈发常见。当时未引发忧虑,因她更多是为延续亡夫遗志,而非意图引发宪政危机或经济衰退。她只淡然表示:"我不愿受布鲁塞尔管治,也不认为人们愿放弃主权。" 步入2010年代,年近八旬的安娜贝尔已子孙绕膝。她曾笑谈与戈德史密斯所生子女早婚早育,而与伯利所生则反之,最终十四名孙辈年龄差比预期更小——这让她自嘲像是在经营育犬场。她确是爱犬之人,饲养着诺福克梗犬和大巴塞特格里芬旺代犬。 过去百年间,虽然财富结构已然全球化,但作为权力与财富核心的英国土地所有权却未如想象中巨变。约两万五千名地主拥有全国半数土地。盖伊·施鲁布斯尔在2019年著作《谁拥有英格兰?》中披露:英格兰30%的土地仍属贵族与乡绅世家。另有17%的英格兰与威尔士土地未在土地注册局登记,可能同样归属这些家族——多半是数百年来未曾易主的祖产。 真正改变的是他们的文化存在感。战后乡绅贵族过着样板式生活,模式与当代名人相仿:固定日程表上排满盛会,名流云集的活动,平民禁入却又被微妙鼓励围观的专属场所。1958年名媛觐见女王传统的终结,标志着这种可见度的显著衰退,表面看是对平等诉求高涨的愠怒反应。玛格丽特公主的名言"我们必须叫停,伦敦所有交际花都混进来了"道出实情。实际上,王室及其核心圈始终在应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要维系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又要适应不再信奉此种观念的社会。他们从未真正解决这个矛盾,只是如钻毯避世的犬类般,悄然退出了公众视野。 安娜贝尔·戈德史密斯恰逢那个公众时代的尾声。虽然此刻不宜深究贵族因阶级意识与外界审视而隐退的缘由,但值得铭记:当他们仍立于时代舞台中央时,她曾鲜活诠释过那个世界的精髓与活力。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关于安娜贝尔·戈德史密斯优雅、自信、难忘的非凡人生的常见问题清单,力求清晰简明、自然流畅 基础篇 1 安娜贝尔·戈德史密斯是谁? 她是英国著名社交名媛、环保主义者和作家,以长期活跃于伦敦上流社会的精彩人生而闻名 2 为何她的人生被视为非凡? 因其数十年来始终处于英国贵族与名流圈核心,以坚韧品性、鲜明个性及传奇经历著称 3 她最广为人知的事迹? 作为安娜贝尔夜沙龙核心人物、与亿万金融家詹姆斯·戈德史密斯爵士的婚姻,以及对动物权益保护的热忱投入 4 是否有其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