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alian bird of the year 2025

澳大利亚最濒危的猛禽正悄然消失,面临着一场无声的危机。

赤鸢将巢筑于最高树木的顶端,常临近溪流,它们在林冠之下捕猎,追逐彩虹吸蜜鹦鹉等高速移动的猎物,甚至能凌空擒获。当它加速时,地面可闻其一米宽翅膀深沉有力的拍击声,随后又会如隐形战机般悄无声息地滑翔转向。 然而这种澳大利亚独有猛禽正从大地消失。"它们在东澳大利亚已彻底灭绝,就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昆士兰大学与澳大利亚鸟类协会研究员克里斯·马科尔表示,"直到21世纪初,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昆士兰东南部还常见其踪迹,但此后观测记录完全消失。它们已从地图上被抹去。" 虽早在1801年就被记录,赤鸢始终数量稀少。直至近年,人们对这种澳洲最罕见猛禽的习性仍知之甚少,多数观鸟者终其一生未曾得见。 如今马科尔等科学家正竞相厘清其现存数量,以完善保护策略。澳大利亚鸟类协会陆鸟项目主任理查德·西顿博士2013年在昆士兰东南部持续搜寻数月,重访15年前尚有记录的栖息地。"我遍寻无果,于是组建了复兴团队,"他回忆道,"当时我们连它们的活动范围、栖息需求都一无所知,更不清楚其行为轨迹。" 历史上该物种最南曾分布至悉尼。18世纪末,流放罪犯艺术家托马斯·沃特林曾在植物湾将钉在殖民者木屋上的标本绘成草图。这幅现藏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画作后来送达英国鸟类学家约翰·莱瑟姆手中,促成他在1801年完成赤鸢的正式物种描述。 2023年澳大利亚政府将赤鸢保护级别从"易危"提升至"濒危",显示其正滑向灭绝深渊,估计野外仅存1300只成熟个体。马科尔认为实际数量可能不足千只。 目前该鸟类的繁殖区仅存于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稀树草原,西起金伯利东至约克角。"虽然这片区域大体完好,但仍面临挑战,"研究该物种七年的马科尔指出,"我担忧气候变化,特别是幼鸟面临的极端高温与热应激,还有农业、伐木和采矿导致的持续栖息地丧失。" 卫星追踪显示部分幼个体会冒险向南迁徙1500公里至澳大利亚中部停留约八个月,可能是为了学习捕猎技巧,而后永久返回沿海栖息地。 其分布范围急剧萎缩的原因尚不明确,但西顿怀疑栖息地碎片化是元凶。"它们专觅林区中最高的树木,而这类树木已日益稀少,"他解释道。 赤鸢行踪诡秘,活动范围可能广达600平方公里,历史上一直沿海岸线与水道稀疏分布。它们不喜鸣叫,与多数遇人即逃的大型鸟类不同,赤鸢可能静立不动融入环境。"它们就那样凝视着你。" 澳大利亚鸟类协会的研究人员正与利奇菲尔德国家公园的原住民护林员协同搜寻赤鸢。西顿透露今年澳大利亚大陆仅发现10对繁殖个体,提维群岛另有10对。群岛中最大的梅尔维尔岛现被视为赤鸢最重要的庇护所。 澳大利亚鸟类协会正在北部培训原住民护林员与传统土地所有者辨识赤鸢并监测巢穴。这些以粗树枝筑于横生枝干、宽约一米的巢穴正被持续核查,以评估繁殖成功率并完善种群数量估算。 在梅尔维尔岛种植园管理合伙公司担任消防员的提维岛民克里斯·布罗根参与着观测工作。团队每30分钟记录一次巢穴动态。"它们很美,但羽色与树干融为一体难以察觉,"他说,"初涉此工作时我以为它们很常见,现在才意识到正在消失。" 马科尔约十年前在力拓集团担任环境科学家时,于西约克角见到赤鸢巢穴后便为之着迷。"从此彻底沉迷,"他坦言。 赤鸢所属的属仅存另一个已知物种: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栗肩鸢。马科尔惊叹其力量:"若从林地带走一根树枝,它能垂直攀升30米返回栖木。""它们独一无二,与澳大利亚其他猛禽亲缘甚远,在进化树上自成一支。要阻止其灭绝,我们需要集结人力网络与最优信息来理解它们的需求。"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澳大利亚最濒危猛禽的常见问题清单,这场危机被形容为"寂静的灾难" 初级问题 1 澳大利亚最濒危的猛禽是什么? 赤鸢目前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濒危的猛禽 2 为何称其为"寂静的危机"? 因为其种群正在迅速而悄然地衰退,公众认知与保护行动严重不足,很可能在大多数人未曾察觉时便已灭绝 3 赤鸢外形有何特征? 它们是强壮的大型鹰类,胸羽与翼羽呈醒目的赤褐色,具备修长双腿与锐利脚爪 4 在澳大利亚何处可见? 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与东部,主要集中于从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延伸至北领地,再沿昆士兰海岸直至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狭长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