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gitte Macron

巴黎有十人因网络欺凌布丽吉特·马克龙而受审。

巴黎十人因网络骚扰布丽吉特·马克龙受审,这是跨法律行动打击不实谣言的最新进展。该谣言毫无依据地声称法国第一夫人实为名为让-米歇尔·托涅的男子。 此案紧随马克龙总统夫妇七月底在美国提起的诽谤诉讼,旨在遏制"布丽吉特出生时为男性"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传播。他们在美诉状中指出,这些由右翼播客主坎迪斯·欧文斯传播的指控是"可证伪的毁灭性谎言",强调证据明确驳斥了这套"荒诞叙事",该谣言使布丽吉特遭受"全球性羞辱"和"世界范围的持续霸凌"。 与美诉讼独立的巴黎庭审源于布丽吉特2024年提起的申诉。十名被告(八男二女,年龄41至60岁)被控实施网络骚扰,若罪名成立将面临最高两年监禁。检方指出被告发布大量涉及其性别与性取向的恶意言论,甚至将其与丈夫的年龄差比作"恋童癖"。所有被告均否认指控。 马克龙夫妇在美诉讼中澄清,让-米歇尔·托涅实为布丽吉特80岁的兄长,现居亚眠——二人成长于当地著名的巧克力商家族。他曾公开出席马克龙2017年及2022年的总统就职典礼。 布丽吉特2024年的巴黎申诉引发调查,并于2024年12月及2025年2月进行逮捕。被告包括41岁的公关顾问奥雷利安·普瓦松-阿特兰(网名"佐伊·萨根",涉足阴谋论圈子),以及自称灵媒、化名阿芒迪娜·鲁瓦的51岁女子德尔菲娜·J。后者2022年曾与布丽吉特卷入诽谤案——2021年她在YouTube发布长访谈散布该谣言,2024年虽与另一女子被判赔偿,但上诉法院以"不符合诽罪法定要件"为由撤销判决(未认定言论真实)。布丽吉特与其兄已向法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该谣言始于2017年马克龙胜选前后,被法美极右翼及阴谋论组织传播。马克龙夫妇七月在美起诉欧文斯及其系列节目《成为布丽吉特》,其美国律师计划出示科学证据与照片驳斥谣言。巴黎案部分被告曾转发该网红内容,谣言发酵亦因马克龙夫妇关系长期受网络热议:布丽吉特年长丈夫24岁,初遇时在亚眠耶稣会学校任其法语教师并指导戏剧排练。 美诉讼中夫妇透露戏剧项目深化了彼此智识共鸣,强调师生关系始终合法。布丽吉特与前夫育有三子,2006年离婚,次年与30岁的马克龙成婚。 自2022年起布丽吉特未公开回应谣言。彼时她在法国RTL电台称此举是对家族血脉的"不可能"攻击,并向TF1电视台表示愿以自身为例阻止他人遭受同等痛苦,抗击网络霸凌是其个人使命。 常见问题解答以下是关于十人因网络霸凌布丽吉特·马克龙受审案的常见问题清单,内容清晰简明、便于理解: 基础通用问题 1 本次巴黎庭审涉及什么内容? 本案涉及十名被告被指控在网络上针对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发布严重侮辱、威胁及骚扰内容。 2 本案中的网络霸凌具体指什么? 在此法律语境下,指在互联网上反复发布对某人的残酷、冒犯或威胁性言论,造成心理伤害的行为。不仅限于单次恶意评论,而是持续性的网络虐待活动。 3 受审者是什么人? 十人均为普通公民,非公众人物或政界人士,被指控通过网络群组或个人账号发布骚扰内容。 4 他们发布了何种内容? 帖子包含对其外貌的深度侮辱、个人生活的虚假谣言,有时甚至涉及暴力威胁。 5 为何此案备受关注?难道不只是网络言论? 关注度源于两大主因:1. 任何人(包括公众人物)都不应遭受持续骚扰与威胁;2. 在法国及多数国家,网络霸凌是严重犯罪行为,尤其当目标因公职身份受害时需承担法律后果。 法律程序问题 6 被告被依据哪些法律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