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crisis

一份报告警告称,环境恶化正威胁着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一份报告显示,环境恶化正在威胁欧洲人的生活方式,欧盟官员警告切勿削弱环保法规。欧洲环境署指出,尽管欧洲大陆在减少导致全球变暖的污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野生动物消失和气候崩溃正在破坏支撑经济运行的生态系统。 这份自1995年起每五年发布一次的第七版报告重点提出几项关键发现: - 受损害野生动物的"不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驱动,超过80%的受保护栖息地状况堪忧 - 因森林砍伐、野火和病虫害损害,欧盟"碳汇"在过去十年萎缩约30% - 尽管其他领域取得进展,交通和食品领域的排放量自2005年以来几无变化 - 成员国适应极端天气的速度未能跟上风险加剧的步伐 - 水资源短缺已影响三分之一的欧洲人,预计随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恶化 配图显示德国北部哈茨森林因树皮甲虫肆虐而满目疮痍。欧盟官员指出,林地正面临砍伐、野火和病虫害威胁。 该机构执行主任莱娜·伊拉-莫诺宁表示:"我们在多个领域难以实现2030年目标,这实质上危及欧洲未来的繁荣、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此番警告正值否认气候科学的极右翼政党在欧洲各地崛起,导致环保法规出现倒退。美国也向欧盟领导人施压,要求购买其化石燃料并降低影响进口商品的污染标准。 特朗普在近期联合国演讲中毫无根据地声称,许多欧洲国家因绿色能源议程而"濒临崩溃",并将欧盟自1990年以来排放量下降37%归咎于失业和工厂倒闭。 负责环境政策的三位欧盟高官——特蕾莎·里贝拉、杰西卡·罗斯瓦尔和沃普克·胡克斯特拉——援引报告结果倡导持续推进气候行动,警告勿将其视为财政负担。 欧盟气候专员胡克斯特拉指出:"不作为的代价巨大,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竞争力构成直接威胁。坚守既定路线对保障经济至关重要。" 主管竞争与绿色转型的里贝拉补充道:"延迟或推迟气候目标只会增加成本、加剧不平等并削弱韧性。" 这份报告提供了迄今最全面的欧洲环境概览,但因核查流程冗长,部分数据截至2021年。报告发现,在22项具体2030年政策目标中,仅温室气体排放和消耗臭氧层物质两项"基本按计划推进",九项"严重滞后",其余进展参差不齐。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尤为堪忧——欧盟未能实现2020年遏制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目标,且所有生物多样性指标均未达2030年目标轨迹。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唯一积极趋势是保护区扩张,截至2022年覆盖26.1%陆地和12.3%海域。 循环经济进展依然缓慢:回收材料满足需求占比从2010年10.7%微增至2023年11.8%。报告合著者托比亚斯·隆强调:"真正的警示信号是我们的消费水平,当前消耗量远超合理范围。" 过去一年间,欧盟领导人将关注点从气候行动转向提升经济竞争力。这种转变在"简化流程"驱动下导致环保政策弱化,批评者认为这实为放松监管。 欧盟委员会坚称仍支持绿色议程,但正对受法规困扰的行业及抵制转型速度的成员国给予灵活空间。 伊拉-莫诺宁同时指出欧洲空气质量改善,自2005年以来细颗粒物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近半。"这些行动正在拯救生命,"她表示,"这是坚持前行的明确理由。"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环境恶化威胁欧洲生活方式"报告的清晰答疑: 【基础问题】 1. 报告中的"环境恶化"指什么?...
Climate crisis

专家警告称,中国的减排目标不足以避免全球性灾难。

周三,中国公布了未来温室气体减排计划,但该目标遭到专家强烈批评,认为其力度过弱,无法避免全球性危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迄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向低碳模式转型的速度将极大影响全球气温能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中国计划到2035年将排放量从峰值降低7%至10%,远低于专家认为既可行又必要的30%减排标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周三下午联合国大会气候峰会上宣布该计划时,此前一天发表冗长演讲称气候危机是"骗局"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并未出席。 习近平不点名批评美国,指出"有些国家"未履行气候责任。他呼吁国际社会"把握正确方向",强调必须尊重发展中国家权益。但专家指出中国最新承诺未能展现领导力。E3G智库专家凯西·布朗表示,2035年目标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既不符合中国脱碳努力,也有悖其2060年碳中和目标。她警告若缺乏更强近期目标,中国在多边主义和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导力可信度将受损。 不过有观察家指出中国素有"设定保守目标而后超额完成"的传统。一位气候外交内幕人士称:"低调承诺高调交付正是我们对中国的期待。"查塔姆研究所专家伯妮斯·李认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将关注中国整体方向而非计划细节。她强调中国去年清洁能源投资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31%,其清洁能源热潮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并替代国内煤炭。 根据《巴黎协定》,中国国家计划还包括将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30%以上,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增至36亿千瓦——较2020年水平翻六倍以上。清洁能源已占中国GDP超10%及经济增长约四分之一。过去十年中国太阳能板等零部件生产使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约90%,同时革命性推动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普及。 尽管取得这些进展,中国仍高度依赖具有强势政治支持的煤电。尽管2021年承诺"逐步减少"用煤,新煤电厂仍在建设中。克林顿政府前气候顾问保罗·布莱索认为,中国新承诺显示其气候政策正在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开始助力减排,但速度仍不足。中国或能提前至本十年末实现气候目标。 具体而言,中国需承诺关停大量落后煤矿。这些煤矿不仅是全球最大单一二氧化碳排放源,更占化石燃料甲烷排放总量20%。中国的承诺将对今年11月巴西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产生关键影响,届时各国需提交符合《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联合国气候负责人已向《卫报》承认,贝伦大会的承诺将无法实现《巴黎协定》核心目标——将全球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C以内。联合国、巴西及致力避免气候危机最坏影响的国家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展示如何强化不足的国家目标,并制定确保《巴黎协定》达成的全球路线图。 常见问题解答以下关于"专家警告中国减排目标不足以避免全球灾难"主题的常见问题清单,力求清晰简洁自然 中国减排目标与全球气候目标常见问题 基础问题 1 什么是减排目标? 指国家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设定的具体目标,通常设有明确时限 2 为何中国在气候变化中作用关键? 中国是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排放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其行动直接影响地球气候走向 3 专家所指的全球灾难是什么? 主要指灾难性气候变化影响,包括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显著上升、生态系统不可逆破坏,导致广泛的人力与经济损失 4 中国当前气候目标是什么? 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进阶问题 5 为何专家认为中国目标不足? 科学研究表明,要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C内,需更快速深度减排。中国现有目标与进度不符合这一紧迫时间表,使1.5°C目标难以实现 6 中国不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吗? 确实中国是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与安装国,但同时仍在快速新建燃煤电厂。清洁能源增速尚不足以完全替代化石能源依赖 7...
Climate crisis

专家警告称,中国的减排目标不足以避免全球性灾难。

周三,中国公布了未来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引发专家强烈批评,称其目标过于薄弱,无法阻止全球性灾难。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迄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向低碳模式转型的速度与深度将对全球气温能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计划到2035年将排放量从峰值降低7%至10%,远低于专家认为既可实现又必要的30%减排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气候危机峰会上宣布了这一方案。 美国总统特朗普前一日在冗长演讲中将气候危机称为"骗局",并未出席峰会。习近平不点名批评美国,指出"有些国家"未履行气候责任,呼吁国际社会保持专注并确保发展中国家权益得到尊重。 但专家认为中国未展现出气候承诺的领导力。E3G智库专家凯西·布朗指出,2035年目标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与中国脱碳努力及2060年碳中和目标相矛盾。她警告称,若缺乏更具雄心的近期行动,中国在多边主义和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导信誉将受损。 不过有观察家指出,中国素有设定保守目标而后超额完成的传统。一位气候外交内幕人士表示:"低调承诺、超额交付正是我们对中国的期待。"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伯妮斯·李认为,国际商界和各国政府更关注中国整体方向而非计划细节。她强调中国去年清洁能源投资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31%,其清洁能源热潮正重塑全球经济并减少国内煤炭使用。 作为《巴黎协定》承诺组成部分,中国国家气候计划还包含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至30%以上、风光发电装机达36亿千瓦(较2020年增长超6倍)等目标。清洁能源已占中国GDP超10%及经济增长约四分之一。过去十年通过太阳能板等出口,中国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约90%,并实现电动车与电池技术革命性突破。 尽管取得这些进展,中国仍高度依赖具有强大政治支持力的煤炭。即便在2021年承诺"逐步减少"用煤后,新煤电厂仍在建设中。 克林顿政府前气候顾问保罗·布莱索认为,中国新承诺显示其气候行动取得积极进展。清洁能源转型已开始降低排放,但进程不够快。中国可能在本十年末提前实现气候目标。 关键一步在于承诺关停大量落后煤矿。这些煤矿不仅是全球最大单一二氧化碳排放源,还占化石燃料甲烷排放总量的20%。 中国的承诺将对今年11月巴西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产生重要影响。届时所有国家需按《巴黎协定》要求提交更新版国家自主贡献方案。 联合国气候负责人已向《卫报》承认,贝伦大会的承诺将无法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以内的减排需求——这正是《巴黎协定》核心目标。 联合国、巴西及其他希望避免气候危机最坏影响的国家面临的挑战,是论证如何强化这些不足的国家目标,并制定让《巴黎协定》重回正轨的全球战略。 常见问题解答 主题:专家警告中国减排目标不足以阻止全球灾难 初级问题 1 什么是减排目标 减排目标是指国家或组织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设定的具体指标。 2 为何中国排放目标引发关注 专家担忧当前目标力度不足,难以避免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气候危机。 3 文中的"全球灾难"指什么 指气候变化引发的大规模不可逆损害,如粮食短缺、生态系统崩溃或更频繁的自然灾害,可能影响全球民众。 4 中国排放为何至关重要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政策对全球气候行动具有重大影响。 5 普通人能做什么...
Climate crisis

科学界呼吁行动:全球领袖与联合国在特朗普批评声中推进气候倡议。

全球领导人齐聚联合国宣布新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旨在重振全球气候行动。而就在一天前,唐纳德·特朗普还将气候变化称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周三,120个国家及欧盟在纽约作出减排承诺。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大排放国中国承诺到2035年将排放量从峰值降低7%至10%。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主持特别峰会时敦促各国采取“更深远、更迅速”的行动,指出多数国家在实现既定温控目标方面进展滞后。他警告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正面临崩塌风险。 古特雷斯呼吁即将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制定可信的全球计划以重回正轨。他援引国际法庭最新裁决指出:“科学要求行动,法律命令行动,经济驱策行动,人民呼唤行动。”然而截至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在11月COP30会议前提交更新版减排计划。当前预测显示地球正朝向3摄氏度升温轨迹发展——远超《巴黎协定》1.5摄氏度限值——这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全球最大历史排放国美国使气候努力更趋复杂化。特朗普周二在联合国演讲中散布虚假信息、否定气候科学、抨击清洁能源转型,声称“绿色能源议程正在摧毁各国”,将气候科学称为“骗局”,指责风力发电机“可悲”,并透露已敦促英国等国家加大石油开采。他宣称:“不摆脱这场绿色骗局,你们的国家将会失败。需要强大边境和传统能源才能重振伟业。” 特朗普长期否认气候变化的行为——包括撤销环保法规、退出《巴黎协定》、阻挠清洁能源项目——立即遭到谴责。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成员马尼什·巴普纳回应道:“每个望向窗外的人都明白气候变化正在发生。真正的问题是为何有负责任领导人试图误导公众。” 参与纽约联合国大会和气候周活动的倡导者强调,无论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是否参与,世界都必须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去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投资达2万亿美元,已是化石燃料投资的两倍。英国气候特使雷切尔·凯特呼吁关注清洁能源效益:“所有就业机会、所有发展机遇都在其中。不要被杂音干扰,追随信号指引,我们终将抵达目标。” 195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虽有一国退出,仍有194国坚守承诺。当部分势力试图破坏协议时,194个国家将齐聚贝伦推动进程。中国将成为焦点——其排放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但同时也成为清洁能源超级大国。习近平主席周三宣布,到2035年中国风光装机容量将较2020年增长超六倍。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感叹:“美国自我束缚而让中国主导气候危机应对实属悲剧。”但他仍相信世界将选择清洁能源而非特朗普支持的化石燃料复兴:“我们终将赢得这场斗争,唯一悬念是能否及时避免最严重后果。”尽管各国近期提出国家自主贡献减排承诺,全球仍可能突破1.5摄氏度温控阈值——这对脆弱国家意味着生存威胁。马绍尔群岛气候特使蒂娜·斯蒂奇指出多数承诺力度不足:“必须诚实承认这些努力远不够达成目标。” 11月各国政府将赴巴西贝伦商讨弥补差距,但亚马逊城市酒店短缺可能限制参会规模。巴拿马环境部长胡安·卡洛斯·纳瓦罗将COP30后勤称为“噩梦”,对会议成果不抱期待:“坦率说,我目睹太多空谈,进展微乎其微。” 常见问题解答 主题:科学呼吁行动 全球领袖与联合国在特朗普批评声中推进气候倡议 初级问题 1 文中“科学呼吁行动”指什么? 指科学证据正敦促世界各国领导人立即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2 提及的全球领袖包括哪些人? 包括通过联合国等组织协作应对气候问题的国家元首、政府官员及各国代表 3 正在推进哪些气候倡议? 实例包括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设定碳减排目标、保护森林资源以及资助发展中国家清洁技术项目 4 特朗普为何批评这些倡议? 前总统特朗普对气候科学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此类倡议可能损害经济或国家主权 5 联合国如何参与气候行动? 通过召集各国制定共同目标并监督进展,联合国协调《巴黎协定》等国际努力 高级问题 6...
Climate crisis

科学呼吁行动:全球领袖与联合国在特朗普反对下推进气候议程。

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宣布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目标,旨在重振举步维艰的全球气候行动。而就在一天前,特朗普还将气候危机称为"世界史上最大骗局"。 周三,120个国家及欧盟在纽约作出减排承诺。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大排放国中国宣布,计划在2035年前将排放量从峰值水平削减7%至10%。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主持特别峰会时敦促各国实施"更深入、更迅速"的减排措施,目前多国在控制温升承诺方面已落后于计划。 "你们的新计划能推动我们迈出重大一步,"古特雷斯向领导人表示,"我们正站在新能源时代的黎明,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他近日警告,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濒临破灭,强调即将在巴西举行的COP30气候大会必须制定可信的全球行动方案。 "科学要求行动,法律命令行动,经济驱动行动,人民呼唤行动,"古特雷斯援引国际法庭最新裁决强调。但截至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在11月COP30会谈前提交更新版减排计划。现有预测表明,全球气温升幅将远超《巴黎协定》设定的1.5摄氏度阈值,可能达到工业化前水平以上3摄氏度。 全球最大历史排放国美国的立场使气候行动更趋复杂。特朗普周二在联合国发表充满不实言论的演讲,否定气候科学并批评清洁能源转型。"绿色能源议程正让各国濒临崩溃,"他宣称气候科学是"骗局",称风力发电机"可悲",还透露曾施压英国等国家加大石油开采。 "若不摆脱这场绿色骗局,国家将会衰败,"特朗普警告道,"想要再次伟大就需要强大边境和传统能源……联合国的预测全是蠢人的错误结论。"这位撤销气候法规、叫停清洁能源项目并退出《巴黎协定》的前总统,其言论立即遭到环保人士抨击。 "每个观察现实的人都知道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曼尼什·巴普纳指出,"真正的问题是为何有领导人竭力否认真相。"纽约联合国大会及气候周活动的倡导者们呼吁各国抛开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去年全球风光能投资达2万亿美元,已是化石能源投资的两倍。 "清洁经济带来的就业机遇就在眼前,"英国气候特使雷切尔·凯特表示,"别被杂音干扰,循着信号前进,我们终将抵达目标。"194个缔约方仍坚守《巴黎协定》,这些国家正汇聚贝伦市推进气候行动。 中国作为焦点国家贡献了全球约三分之一排放量,同时也成为清洁能源领头羊。习近平主席周三宣布,到2035年中国风光装机容量将较2020年增长超六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感叹:"美国自我束缚而让中国引领气候行动实属悲剧。"但他相信人类终将选择清洁能源,"我们必赢此役,唯一悬念是能否及时避免气候临界点。" 尽管各国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减排承诺,但1.5摄氏度温控红线仍可能被突破——这对脆弱国家而言关乎存亡。马绍尔群岛气候特使蒂娜·斯蒂格指出:"必须诚实承认现有努力不足。我们心知肚明这些承诺无法达标。"11月各国将齐聚巴西贝伦弥合差距,但亚马逊城市酒店短缺可能限制参会规模。巴拿马环境部长胡安·卡洛斯·纳瓦罗直言COP30后勤如同"噩梦",对会议成果不抱期待:"坦率说,我只见空谈,未见实效。"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政治阻力下全球气候行动的常见问答集,采用清晰设问与简明解答形式 全球气候行动·政治阻力常见问答 基础问题 1 本文核心要点是什么? 尽管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退出国际气候协议,但其他世界领导人与联合国正持续推进甚至强化气候承诺 2 什么是气候行动倡议? 指科学家、领导人或组织敦促政府与企业立即采取实质措施减排并应对气候影响的紧急呼吁 3 特朗普为何反对气候行动? 主要出于经济考量,认为《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协议将损害美国企业利益、冲击就业市场并对美施加不公财政负担 4 《巴黎协定》是什么? 2015年通过的标志性国际条约,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共同承诺通过减排控制全球变暖 5 美国退出是否终结了全球气候行动? 否。虽然造成重大挫折,但促使多国、城市及企业重申乃至提升气候目标,表明全球行动势头仍在延续 进阶深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