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ugs

从银行劫匪到学者:诺克斯维尔辍学生致力于改变人们对成瘾的认知。

16岁那年,克尔斯滕·史密斯被学校男生注射了吗啡;18岁时,她与约会对象研究如何碾碎奥施康定进行注射;19岁首次尝试海洛因。生活在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的她,以《低俗小说》中自由不羁的米娅·华莱士为偶像,终日沉溺于酒精、大麻、摇头丸、致幻蘑菇、LSD迷幻药和苯二氮䓬类药物。她读库尔特·冯内古特和"垮掉的一代"诗歌,听着地下丝绒乐队的唱片用老式打字机写诗。与千禧年初许多美国年轻人一样,史密斯将吸毒视为无害的生活方式。 这种认知在钱财耗尽时彻底崩塌。高中辍学并定期吸食海洛因后,她开始盗窃男友富商父母、教会家庭友人甚至祖母的信用卡和支票簿。两年缓刑期和父母强制安排的30天戒毒治疗,让她首次体会到羞耻感。 重返校园本应是新起点。她入读社区大学,在当地连锁餐厅Charlie's当服务生。2004年夏天,她结识曾主演《终极证人》《沉睡者》的童星布拉德·伦弗洛。对方带她尝试了强效可卡因和纯度极高的海洛因。同居三个月后,史密斯开始怀疑自己将终身沉沦毒海。 在伦弗洛的市中心出租屋里,她目睹他疯狂寻找静脉注射点——鲜血顺着手臂流淌,他将最后一点可卡因注入体内。史密斯称这种绝望行为是"成瘾者人生的至暗时刻"。她意识到伦弗洛已堕入更深渊的毒瘾世界,两人就此分手。(再次得知他的消息是2008年因用药过量去世。) 在Charlie's工作时,史密斯结识了同乡的安静青年迈克尔。板寸发型与锋利轮廓下,他蓝眼睛里的温柔笑意格外动人。当史密斯提及曾给《搏击俱乐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写粉丝信并收到回信时,两人距离瞬间拉近——迈克尔直到看见那封因她15岁引发房屋火灾而被熏得焦黄的信件才相信此事。 2005年,二人在市中心老建筑租下一居室。他们共同吸毒,靠商店行窃维持所谓"浪漫毒瘾生活"。通过郊区毒友网络,他们沉迷于被称作"墨西哥人"的贩毒集团提供的昂贵黑色焦油海洛因。尽管深陷毒瘾,他们仍维持着写小说、付账单、养两只猫的稳定生活。 同年双双被田纳西大学录取后,史密斯视之为戒毒的契机,但治疗选择极其有限。当23岁的她试图再次戒毒时,继父的保险公司拒绝了她的申请。 参加匿名戒毒会(NA)时,强调完全戒断的12步疗法让他们感觉被宣判"毒瘾是终身无法掌控的疾病"。广泛应用的疾病模型强调成瘾的不可抗力,但史密斯质疑:"当我年轻想当海洛因瘾君子时,我的行为...我的选择与欲望一致。这算成瘾吗?" 入大学后她继续吸毒,并不认为这是失败,而是平衡学业与毒瘾的刻意选择。只要还能获得海洛因,她就不打算戒断。有次他们决心重新开始,将未使用的针头扔进垃圾道,但几小时后又在垃圾箱里疯狂翻找。 史密斯因在顾客面前昏睡被解雇,迈克尔随后也遭辞退。身无分文且毒瘾发作的两人躺到天亮,拼命想快速搞钱的办法。史密斯想起父母家附近未侦破的银行劫案——那座红砖小银行毗邻高速公路入口,早晨8点开门。 趁迈克尔熟睡,她准备好装备:继父送的圣诞礼物气枪(亮橙色枪尖被涂黑)、超市购物袋、头巾和杰奎琳式墨镜。在SunTrust银行用玩具枪指着柜员说:"60秒内把钱装进袋子"。得手后她道歉:"谢谢。" 驾驶大众汽车逃离时,染料包在袋中爆炸,钞票被染红,车厢充满猩红烟雾。她在高速路上撕掉车牌胶带冲回家,摇醒迈克尔。用漂白水浸泡浴缸中的钞票,救回约1.1万美元——足够支付两个月房租、食物和海洛因。 第二次抢劫经过周密计划:史密斯驾车等候,迈克尔进银行。但有人目击他离开,两人尚未逃脱即被捕。 在继父家软禁候审期间,史密斯给几条街外同样软禁的迈克尔手写信件,讲述自己服用赞安诺、专注达(治疗多动症的兴奋剂,助她一周内写出诗歌、"入狱倒计时"日记和450页小说)的混合药方。 她在此期间酗酒严重。某夜戴着电子脚镣醉驾继父的新车,两英里内撞树送医。满脸鲜血、牙齿用钢丝固定的她低头看见装注射器的包,第一反应竟是:"还来得及买海洛因。" 2007年12月量刑听证会上,继父作证希望她获得所需治疗:"她是聪明人,只是主动犯了些错误。"史密斯究竟是需正确药物的患者,还是该为故意伤害受惩的罪犯?听证前她在给托马斯·瓦伦法官的信中承担罪责:"我童年未受虐待,未在贫民区长大,未被狼群养育——爱我如命的母亲和继父给了我无数成功机会。" 她坚信自己的行为始终出于选择。吸毒与犯罪并非品格缺陷或思维固化所致,而是海洛因唾手可得的环境使然。这种观念塑造了她的狱中及此后经历,最终引领她通过研究挑战主流成瘾医学模型。如今她是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助理教授。 鉴于犯罪非暴力及年轻因素,瓦伦法官判处史密斯47个月、迈克尔46个月监禁——指控范围内的最低刑期。史密斯的第一站是布拉恩特县监狱,她称之为混凝土碉堡或"地狱"。她未经医疗辅助戒断毒瘾,用叉子自行拆除口腔钢丝。 两周内每日监禁23小时,与可卡因戒断者同囚,她成年后首次接触不到毒品与外界。狭小牢房内唯一的读物是社区志愿者留下的袖珍福音书。她反复阅读入眠,醒后复读。九个月后转押佛罗里达联邦监狱。 据史密斯叙述,帮助戒断海洛因的不是精神病诊断或个人反思,而是监禁、强制戒断和重返教育。狱中她意识到只有两样东西无法被剥夺:纹身与学识。27岁出狱后,她在熟食店工作(该店雇用前科犯,包括已分手的迈克尔),保持清醒,被不要求披露前科的肯塔基大学录取,成绩优异进入研究生院,立志成为戒毒治疗师。 2015年攻读硕士期间,她在戒毒机构值班时遇见一名阿片类戒毒青年。对方提及饮用越南茶饮卡痛叶缓解焦虑渴求却不致嗨。尽管疾控中心等机构将卡痛叶列为兴奋剂,该机构强制完全戒断,史密斯不得不举报他。被开除后他坚持12步疗法并保持联系,两周后尝试海洛因过量致死。 在2022年《疾病与抉择》论文中,史密斯写道对缺乏个体化循证护理医疗体系的幻灭,由此转向研究。她指出物质使用障碍者常被劝阻表达康复意愿,若尝试则被斥为自私、品格缺陷致祸、独立思考危险。 于史密斯而言,自由意志存在于谱系中,但许多自愿行为被归为"成瘾",仿佛患者永久失控。她相信尽管欲望、意图和选择受长期吸毒因素(如缺乏医疗)限制——尽管面临经济困境、失去医保、被大学体系排斥——她坚持行为始终出于 deliberate choice。同理,她强调终身渴求与复吸并非不可避免。与其他人群一样,吸毒者是"能改变的复杂系统",她认为他们应为实现改变负责。 史密斯身材纤瘦肤色苍白,绿眼睛配深色卷发,双臂布满纹身。右前臂最常注射处纹着"101室"——源自乔治·奥威尔《1984》中温斯顿·史密斯为逃避最惧之事背叛爱人的地方。狱中复吸成为她最大恐惧:"那将是背叛,"她告诉我,"我会让母亲心碎,辜负所有爱我信我之人。" 成瘾是躯体疾病的观点最早由苏格兰医生诺曼·克尔于1884年提出。他在酗酒研究治疗学会就职演讲中称酒精成瘾"主要是特定身体状况的结果",并强调"无论如何,多数情况下这是真实疾病,与痛风、癫痫或精神错乱无异。" 但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另一种成瘾观主导大众文化。"道德模型"视成瘾非躯体疾病而是意志力失败。部分因此,多国对吸毒采取惩罚性措施,导致物质滥用大规模监禁,尤以美国为甚。 转机出现在1997年,时任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IDA)所长的艾伦·莱什纳在《科学》期刊发文,主张成瘾不应视为道德缺陷,而是慢性复发性脑部疾病。莱什纳认为成瘾始于自愿吸毒,但最终剥夺人的决策能力,导致不可控渴求。 今年初与莱什纳交谈时,他解释如何旨在将成瘾从犯罪问题重构为公共卫生问题,以药物而非监禁治疗。神经科学进步改变公众对精神分裂症看法,启发他推动更人性化治疗。"我清楚认识到,"莱什纳说,"成瘾与非成瘾者的核心差异,同有无精神分裂症者一样——在于大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