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land

在评估了一位格陵兰母亲的育儿能力后,其新生儿被带走,此事引发了抗议活动。

以下为英文内容的中文翻译: 一名格陵兰母亲在被迫接受"育儿能力"测试后,其出生仅一小时的女婴被丹麦当局带走。尽管新法律已禁止对格陵兰裔人群使用这种存在争议的评估方式。 18岁的伊瓦娜·尼科琳·布伦隆德出生于努克市,父母都是格陵兰人,她本人曾代表格陵兰手球队参赛。8月11日,她在哥本哈根附近希维特鲁普的医院生下女儿阿维亚加-卢娜,这里是她与家人的居住地。但分娩仅一小时后,当地市政部门就将新生儿送往寄养机构。布伦隆德表示,此后她仅见过女儿一次——短短一小时探视中,她不被允许安抚婴儿或更换尿布。 备受争议的"育儿能力测试"(FKU)在活动人士和人权组织多年批评后,于今年初被禁止用于格陵兰背景人群。批评者成功论证了该测试对因纽特裔人群存在种族歧视和文化不适配性。自五月该法律生效以来,活动人士质疑为何布伦隆德仍被迫接受此项评估。 丹麦社会事务部长索菲·海斯托普·安徒生表示关注此事,并要求负责此案的霍耶-塔斯特鲁普市政府作出解释。"涉及格陵兰背景家庭的安置案例不应使用标准化测试,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她强调。 此事件在格陵兰引发抗议活动,努克、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和贝尔法斯特等地正计划进一步示威。 市政部门以布伦隆德曾遭受养父性虐待创伤为由带走婴儿——其养父目前因性侵罪入狱。尽管布伦隆德出生于格陵兰且父母皆为格陵兰人,当局却声称她"不够格陵兰化",因此新法律不适用。 当地政府在禁令公布后的四月启动测试,六月完成评估——此时法律已生效。分娩前三周,布伦隆德被告知孩子将被带走。 市政府以保密为由拒绝置评,但承认程序存在缺陷,表示正努力满足家庭的法律需求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布伦隆德向《卫报》倾诉:"我不想分娩,因为知道后续会发生什么。当孩子还在肚子里时,我能紧紧守护她——那是我能与她最亲近的时刻。那是一段非常艰难可怕的时期。" 她描述本周初与女儿的首次监督探访:因担心婴儿过度疲劳和刺激,会面被提前终止。"他们中止会面时我心都碎了。我太悲伤了——从会场到车里一路哭泣。离开得如此匆忙,"她哽咽道,"我的心彻底碎了,不知道没有她该怎么办。" 目前布伦隆德每两周仅获准探视孩子两小时。她的上诉听证会定于9月16日举行。 其养母吉特(半格陵兰血统,37岁前一直生活在格陵兰)表示:"这仿佛在说,如果你要当母亲,就不该拥有创伤经历。" 活动人士敦促丹麦政府采取紧急行动。正在组织雷克雅未克丹麦使馆外抗议的迪达·皮帕鲁克·延森称此举"令人震惊"。此前,另一名格陵兰母亲凯拉·亚历山德拉·克龙沃尔德在女儿扎米出生两小时后被带走的事件已引发国际关注,母女至今未能团聚。 延森指出:"市政部门给出的理由之一是伊瓦娜过往的创伤经历。为她不必负责的事情惩罚她,这极度不公。" 支持丹麦因纽特父母的组织"MAPI协会"创始人莱拉·伯特elsen已致信部长要求干预。她表示:"这既未保护孩子也未保护母亲,需要立即采取政治行动。" 计划九月访问格陵兰的海斯托普·安徒生强调,任何考虑安置格陵兰儿童或使用FKU测试的市政部门"必须咨询名为VISO的专门机构"。 霍耶-塔斯特鲁普市儿童与青少年主任安雅·克罗·曼海齐表示:"鉴于本案及所受批评,我们已重新审查程序。虽然一月份联系VISO属尽责行为,但承认后续跟进不足,特别是法律基础直到2025年4月29日三个月后才最终确定。我们正与VISO密切讨论以尽快获取最新指导,唯一目标是保障家庭合法权益并达成最佳结果。" 常见问题解答以下是关于该主题的常见问题清单,力求清晰有用 基础问题 问:格陵兰到底发生了什么? 答:丹麦社会当局在一名原住民格陵兰母亲分娩后不久,以可能无法提供充分照顾为由带走了其新生儿,引发广泛抗议。 问:人们为何抗议? 答:抗议者认为这种立即带走孩子的做法严苛且缺乏文化敏感性,令人联想到痛苦的殖民历史,主张母亲本应获得支持而非被迫骨肉分离。 问:谁带走了婴儿? 答:丹麦儿童保护服务机构(Socialforvaltningen)作出决定并执行了带走程序。 问:这是常见做法吗? 答:虽然各国都有儿童保护机构,但基于风险评估而非经证实的疏忽行为就立即带走新生儿属于极端措施,并不常见,这正是引发强烈反响的原因。 深度问题 问:抗议背后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Greenland

一座分裂的小镇:游轮如何分化格陵兰的冰山之都

格陵兰岛北部的伊卢利萨特被誉为"世界冰山之都",但该市市长表示,这座小镇如今已陷入分裂。由于对游轮载客观赏壮丽冰川景观的争议,昔日好友和邻居已不再交谈。 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名录的冰峡湾每年夏季吸引数千游客,带来潜在商机。然而当地旅游运营商表示,他们正被来自格陵兰其他地区和丹麦的大型企业排挤——这些企业通过压低价格或完全排除本地参与,导致本地船只闲置在港口。 市长拉尔斯·埃里克·加布里埃尔森呼吁居民通过示威和标语抗议游轮到访,此举激怒了指责他"吓跑游客"的政府部长。社区现已分裂为与努克注册的格陵兰游轮公司、丹麦企业维拉北欧合作和拒绝合作的两派。 "我们甚至认不出自己了,"加布里埃尔森说,"因为这种对立,人们不再相互问候。"他认为若游轮停止与这两家公司及丹麦旅游集团托帕斯旗下的Diskoline合作,将能更好支持本地企业和纳税人。 格陵兰商业部长娜雅·纳塔尼尔森批评市长的抗议活动是"公权力与激进主义的危险结合",警告其行为传递出"运营商可能遭遇政府组织示威"的信号。多家游轮公司已取消停靠伊卢利萨特,其他公司正考虑完全绕开该镇。 这场冲突爆发于格陵兰关键时期——渔业长期主导经济,但随着北极冰层融化,旅游业正蓬勃发展。该产业也被视为减少对丹麦依赖的关键,后者仍控制着格陵兰外交与安全政策。 与此同时,美国对格陵兰兴趣日增,特朗普曾因矿产和旅游潜力考虑收购该岛。今夏纽约至努克直航开通,伊卢利萨特新机场也将于明年启用。 加布里埃尔森否认反旅游,强调只希望本地人受益于行业发展:"我们希望参与旅游业,让子孙后代能在此领域谋生。"(配图文字:每个旅游季都为小镇带来可观收益) 去年通过的《旅游法》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化旅游,但市长质疑其效力。他建议成立由市政和业界代表共同管理的旅游机构公平分配资源,并改革税法解决问题。 北极探险游轮运营商协会(AECO)去年与当地利益相关方多次会谈后承认矛盾存在,其发言人表示理解不满情绪主要针对格陵兰注册企业,反映旅游管理理念差异。 格陵兰旅游局CEO安妮·尼维卡·格勒德姆对伊卢利萨特近期动荡表示担忧,警告抗议活动不仅影响游客体验,更破坏创造就业的合作伙伴关系。 格陵兰商业协会的克里斯蒂安·凯尔森解释,争议核心在于对"本土"概念的认知差异——法律上所有运营企业均属格陵兰,即便部分所有者旅居丹麦等地。 Diskoline声明认为成熟运营商与新入行者可共存,游客增长足以支撑多元市场,强调合作精神、相互尊重及优先雇佣本地人的原则。 格陵兰游轮公司拒绝置评,维拉北欧未回应采访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