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a

'一切尽失':旁遮普农民遭遇三十年来最严重洪灾侵袭。

连日来,印度旁遮普邦的农民们怀着日益加剧的恐惧,目睹着季风暴雨倾泻而下,河水不断上涨。至周三清晨,许多人醒来发现最可怕的噩梦已成现实——三十余年最严重的洪水席卷了他们的农田,摧毁了他们的生计。 数十万英亩原本翠绿、即将丰收的稻田,连同棉花和甘蔗作物,在超过五英尺深的浑浊洪水淹没下尽数损毁。溺亡牲畜的尸体散落在土地上。 "庄稼全毁了,连我们的房屋也岌岌可危,"来自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区阿吉纳拉的52岁农民帕姆普雷特·辛格说道。为躲避不断上涨的浊流,他带着年迈的母亲和两名幼童全家撤到了屋顶。"我全家生计都靠这七公顷农田,如今一切都没了。"他绝望地表示,现在唯一的选择可能就是卖地弃农,"上季作物的大部分投入都已花在种子和化肥上,如今血本无归。" 虽然季风季节通常伴有强降雨,但本周印度北部的极端降雨给旁遮普邦造成严重破坏。山洪暴发与河水泛滥淹没了田野村庄。截至目前,洪灾已造成43人死亡,近2000个村庄受灾,数十万人面临水电中断。多处地区弥漫着动物尸体腐烂的气味。 "这是旁遮普邦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危机,"重灾区菲罗兹普尔地区的议员帕明德·辛格·平基表示,"我从未见过如此惨状。整片农田没入水下,如今覆盖着厚厚的泥沙。" 由于气候危机导致极端异常天气频发,印度农民本就长期承受着高额债务、收入微薄和反复歉收的多重压力。 平基与众多民众指责总理莫迪政府忽视农民利益,在今年严重季风灾害中任其自生自灭。"政府数月前就知晓天气预报,本应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但最终未能落实,这种失职导致了巨大破坏。" 来自帕蒂亚拉的75岁老农苏林德·辛格亦有同感。连日来他眼睁睁看着附近运河水位持续上涨却无能为力。"政府会承诺救济,但农民最终将一无所获。说到底我们只能靠自己。"与许多人一样,他担忧着印度农业的未来——这个吸纳全国半数劳动力并养育整个国家的产业。"无法想象留给后代的将是什么。洪水与极端天气日益频繁,未来黯淡无光。若连养活印度的旁遮普农民都难以自保,又如何供养他人?" 印巴两国政府因应对不力备受批评,目前该地区众多村庄仍浸泡在洪水中。洪灾肆虐不仅限于印度。在巴基斯坦农业核心区(亦称为旁遮普省),灾情更为惨重,已有近200万人撤离,约4000个村庄被淹。 两国共享数条主要河流,印度决定从蓄水过剩的上游大坝放水,加剧了旁遮普两侧的洪灾,巴基斯坦官员因此指责印度酿成灾难。发源于印度流入巴基斯坦的拉维河洪水汹涌,上周五甚至冲垮了军事戒备森严的边境沿线30公里铁栅栏,迫使印度边防部队放弃数十个敏感哨所。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曼迪巴哈乌丁的农民马拉塔布·阿里·贡达尔称,源自印度的杰纳布河洪水毁掉了他90英亩水稻和甘蔗作物,损失达数百万卢比。他数月来恳求当地官员修建防护堤坝却无人理会。"洪水卷走了我全部土地。这不是印度的错,是旁遮普政府的失职。"他补充道,"这不仅是我的遭遇,这里农民正面临国家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灾情远不止于农田。在拉维河畔新建的拉合尔高档社区"公园观景社",昂贵的住宅楼涌入了浑浊洪水。专家指出河岸沿线森林滥伐与过度开发是加剧洪灾风险的因素。今年刚迁入此地的居民乌马尔说家中进水五英尺深:"我们许多人倾尽毕生积蓄在这里建造梦想之家,当局怎能允许在如此易涝区域进行开发?"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总理侄女玛丽亚姆·纳瓦兹·谢里夫因救灾反应有限受到批评。她在社交媒体发文强调已在救援营地安装移动厕所,但随后被曝光配图实为两年前旧照。 常见问题解答以下是关于旁遮普农民遭受毁灭性洪灾的常见问题解答,内容自然流畅并提供清晰直接的答案 基础篇 1 旁遮普邦究竟发生了什么? 连续极端强季风降雨导致河流泛滥,引发该地区30多年来最严重的洪灾 2 哪些区域受灾最严重? 鲁普纳加尔、SAS纳加尔、帕蒂亚拉、法特加希萨希布等地区,以及贾朗达尔和卡普尔塔拉部分区域受灾最为严重 3 对农民而言"一切尽毁"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即将收获的作物完全被毁,储存的粮食种子报废,土壤遭侵蚀,农具乃至房屋均受损或被冲走 4 被摧毁的主要有哪些作物? 即将收割的水稻是主要受灾作物,棉花、蔬菜和甘蔗农场也遭受严重破坏 5 政府提供了哪些援助? 政府与救灾团队正在开展救援行动,提供食物、清洁水和临时住所,并宣布对作物损失和房屋损坏进行经济补偿...
India

特朗普令莫迪措手不及,印度在全球格局变动中的处境正给其带来深刻教训。

当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第二个任期时,印度领导层或许暗自感到满意。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特朗普任内及卸任后公开展示的友谊,暗示着这两位著名右翼人物之间存在特殊默契。 随着特朗普通过激进关税重塑全球贸易与地缘政治格局,印度早早开启了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新德里深知谈判将异常艰难——尤其在保护农业和乳制品业立场强硬的前提下。但印度仍希望达成体现其经济分量及战略价值的协议,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重要筹码。 然而特朗普先是在4月对印度征收25%的关税(高于多数美国盟友的税率),如今又因印度在乌克兰战争期间购买、精炼并出口俄罗斯石油,将关税猛增至50%。如此高额关税将使几乎所有印度对美出口产品失去竞争力。 莫迪大肆宣扬的与特朗普的特殊关系如今显得可笑。而羞辱远不止关税:在印度因4月帕哈甘恐怖袭击与巴基斯坦发生短暂冲突后,特朗普与副总统JD·万斯将两国视为需要美国调停的争吵邻居。特朗普声称其电话威胁迫使印巴停火,这种将两国相提并论的侮辱性对比令印度不得不严正反驳。有分析指出,50%关税的真实原因是印度拒绝为渴望诺贝尔和平奖的特朗普记上斡旋功劳。 特朗普明确表示这是惩罚性举措。他轻蔑地称印度为"死气沉沉的经济体",其首席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更指控印度通过购买折扣俄油发战争财,甚至将乌克兰冲突称为"莫迪的战争"。 这种屈辱性的关系破裂,摧毁了莫迪长期塑造的"人脉广泛的全球政治家"形象。那些他与世界领导人热情拥抱的过度友好摆拍,如今回顾显得尴尬异常。但若仅从个人关系角度解读美印关系转变则未免片面。 印度这类大国有着不易动摇的地缘政治根基。"不结盟"——印度冷战时期避免与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阵营结盟的立场——因与尼赫鲁关联而在莫迪时代的印度不受欢迎,但其外交政策始终致力于在多极世界中保持独立性。如今这种理念或可称为"战略自主",但目标始终如一。直到不久前,印度能在拜登政府默许下购买俄油、精炼后出口欧洲,正是这种灵活非结盟策略的体现。 过去25年的真正变化在于:印度政治阶层开始将美国视为天然伙伴。美国成为印度最大出口市场及精英子女首选留学地。自莫迪前任曼莫汉·辛格签署印美核协议起,印度便倾向华盛顿。旨在抗衡中国印太影响力的"四方安全对话"(美日澳印)更被广泛解读为这种西倾趋势的佐证。 这种转变造成印度外交政策失衡。在宣称战略自主的同时,却通过缺乏实质内容的伙伴关系与姿态向美国倾斜。莫迪执政下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印度经济规模与增长率已提升其国际地位,使这种策略可行。印度虽跻身世界顶级舞台,但实则既不够富裕、非白人主导、亦非完全英语国家,难以成为西方或英语圈核心成员。莫迪团队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在西方核心圈之外,美国没有盟友——只有附庸。特朗普出于怨恨对印度加征关税的举动再次表明:美国总统往往将印度视为乞怜者、麻烦制造者,或二者兼有。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只是个例,印美关系在经济与地缘政治上过于重要,当前寒冰不会持续。但更可能的是,特朗普率先道破了其他西方领袖受自由主义规范约束而未明言的真相。 西方的慷慨始终基于其主导地位。当气候危机与中国崛起表明西方霸权并非永恒,当作为现代进步标尺的经济持续增长承诺开始褪色,西方中间派便开始从他们曾自豪构建的国际秩序中退缩。加沙正是这种退守的象征。在世贸组织、对外援助、公平庇护程序、国际人道法及联合国体系——整个美国主导的战后框架被富裕国家抛弃之际,它们正转身面对这个动荡而苛求的世界。 这种转变助推了极右翼议程设定政党几乎同步在整个西方崛起。奈杰尔·法拉奇、乔丹·巴德拉、爱丽丝·魏德尔、维克托·欧尔班等人物表明,特朗普式的本土主义与保护主义融合将成为印度等非西方国家未来数年必须面对的新现实。(特朗普第二任期有个标志性现象:欧洲领袖争相卑躬屈膝取悦美国。) 尽管自由派担忧特朗普的粗暴手段,但他的方向就是欧洲政治精英追随的方向。他的关税并非冲动之举,而是未来趋势的预兆——西方为守护自身利益正在筑起高墙的砖石。 与历任印度领导人一样,莫迪正在领悟"地理即命运"的真理。不结盟不是选择,而是必然。印度的地位常使其面临艰难有限的选择:既无法像中国那样以平等地位挑战美国,也不能如欧盟般像附庸国那样屈服于特朗普的要求。印度唯有继续走钢丝,在脆弱国民的注视下,于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谨慎保持平衡。 穆库尔·凯桑系印度历史学家、小说家及政治社会评论家。 常见问题解答以下是关于该主题的常见问题清单,力求清晰易懂 初级问题 1 标题《被特朗普打得措手不及》有何含义? 指印度总理莫迪及其政府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行动或声明感到意外,被迫紧急重新评估战略 2 为何印度全球定位正在转变? 世界正从美国主导的稳定规则秩序转向更不可预测体系,中美等国更注重即时自身利益,使印度等中等强国难以周旋 3 印度获得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不能单纯依赖与美等大国的友谊,必须增强自主性、拓展多元伙伴关系,防范盟友政策突变 4 能否举例说明特朗普如何令印度措手不及? 典型例子是2019年特朗普突然取消印度贸易优惠地位重创出口,警示经济关系可能被用作筹码 中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