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曼·鲁西迪推荐的十大好书:一份权威书单
**10. 《格里姆斯》(1975)** 萨尔曼·鲁西迪如今谈及自己的处女作时说:"它让我想躲到家具后面。"虽然本质上是个科幻故事,但已隐约展现出他未来的创作特质:喋喋不休、嬉笑戏谑、充满活力。小说讲述一位永生的印度男子前往神秘岛屿的旅程。尽管结构松散,却独具魅力,文字间已初显表演性写作的特质(鲁西迪最初想当演员,在广告业工作时磨砺了机锋)。这或许不是一部杰作,但展现了伟大作家寻找自我声音的过程——堪称卓越文学生涯的迷人开端。 **9. 《奎克特》(2019)** 鲁西迪对流行文化的热爱在这部对《堂吉诃德》的生动重述中最为耀眼,书中充斥着从《回到未来》《木偶奇遇记》到《瘪四与大头蛋》《警界双雄》的各类文化指涉。主角因过度看电视而精神失常,但他的故事实则由一位过气的间谍小说家执笔。凭借多层叙事结构,本书既保持了《格里姆斯》的活力又更显克制。鲁西迪在此既是迷人的说书人,又是絮叨的酒馆常客——但作品的生机总能令人沉浸其中。 **8.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1995)** 这是鲁西迪继《撒旦诗篇》引发伊朗最高领袖1989年下达追杀令后的首部成人小说。积压六年的思想、人物与幽默在此喷涌而出。故事聚焦被腐败香料帝国剥夺继承权的"摩尔"·佐戈伊比,他是四兄妹"伊娜、米妮、迈纳、摩尔"中的幼子。虽隐含作者自身遭遇的影射,本书本质是场绝妙的华丽盛宴。它入围布克奖短名单,由于鲁西迪的安保需求,当年获奖者帕特·巴克 noted 现场"满是腋下鼓胀的壮汉四处伫立"。 **7. 《羞耻》(1983)** 继史诗巨作《午夜之子》后,《羞耻》常被忽视,实属鲁西迪巅峰之作。它比前作更精炼紧凑,色调更暗沉。小说以虚构的巴基斯坦为背景,用夸张手法与致命严肃对该国进行讽喻。沉迷"荣誉"的文化催生残酷暴力——"羞耻如同万物:相处日久,便成家具陈设",但书中亦充满绝妙喜剧。讽刺的是,《羞耻》曾在伊朗获最佳翻译小说奖,让鲁西迪完全未能预料该国领导人对其下一部作品《撒旦诗篇》的反应。 **6. 《刀》(2024)** 鲁西迪的第二部回忆录详述2022年他在纽约舞台上遭遇的致命袭击。"果然是你",当黑衣男子冲来时他心想。"你来了。"《刀》既记录了他康复的惨痛经历——妻子为免他因伤情绝望而藏起所有镜子,也贯注其标志性幽默。体重锐减四英石的他调侃"终于不用再担心超重"。书中展露柔情一面,包含对妻子、已故的马丁·艾米斯等人的真挚礼赞。这是一个"用爱回应并最终战胜仇恨"的故事。 **5. 《哈伦与故事之海》(1990)** 《撒旦诗篇》风波后,鲁西迪曾考虑封笔,但"拯救我作家身份的,是给儿子写书的承诺"。这部童书兼成人寓言将鲁西迪最擅长的叙事、幽默与想象力熔于一炉,讲述一个被禁声的说书人的故事。对于鲁西迪所称"第15页读者俱乐部"(难以消化其晦涩文风的群体)而言,这是绝佳入门之作。书中明显映照其亲身经历:"故事多有趣",主角哈伦宣称,而反派卡塔姆-舒德坚称"故事滋生麻烦"。凭借文字游戏、奇幻设定与"复杂难解程序"的巧妙融合,《哈伦》成为鲁西迪最令人愉悦的生机勃勃之作。 **4. 《小丑萨利马尔》(2005)** 鲁西迪21世纪最杰出小说以美国驻印大使遭克什米尔小丑萨利马尔刺杀为主线,探讨"十四世纪的罪行如何在二十世纪复仇",揭示政治暴力荒谬逻辑:"一切都在新的无意义中自成逻辑"。围绕鲁西迪反复书写的世界冲突主题,本书既是惊险小说也是深沉悲剧。连作者本人亦被情节撼动,写作时时常泪涌:"我在做什么?这明明是我虚构的人物。"而这正是伟大文学的印记。 **3. 《约瑟夫·安东》(2012)** 这部关于鲁西迪在阿亚图拉死亡威胁下生活的回忆录,真切传达了他与家人承受的苦难。出人意料的是,它亦是喜剧杰作。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鲁西迪毫不节制地提及名人——无论是回击在追杀令期间批评他的罗尔德·达尔(形容其"指节粗大的阴沉高个"),婉拒告诉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讨厌其新片("他以手抚心:'贝纳尔多……我无法置评'"),还是回忆藏身期间的最大磨难:通过传真接收哈罗德·品特的糟糕诗作。 **2. 《撒旦诗篇》(1988)** 争议遮蔽了这部小说的文学光辉。在混乱的开场中,演员吉布列尔与萨拉丁被锡克教恐怖分子炸毁的飞机抛向英伦上空。"多轰动的登场啊,老兄。我发誓:啪唧!"但他们奇迹生还,一人幻化天使,一人长出魔角——这仅是灾难的开端。书中对英国移民生活的描绘与妖魔化他人的警示至今振聋发聩。它捍卫了文学直言不讳的自由权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