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发现,科学研究在Bluesky平台上的互动参与度高于在X平台。
Bluesky正日益成为全球科学家的首选社交媒体平台,最新分析显示,与埃隆·马斯克旗下的X平台相比,这里分享的研究成果能获得更多互动和深度讨论。 一项针对过去两年半间260万条Bluesky帖文的研究发现,这些提及50余万篇学术论文的内容不仅获得了"显著更高的互动水平"(包括点赞、转发、回复和引用),还展现出比X平台(原推特)更突出的"文本原创性"。该研究恰逢这个新兴平台近期面临活跃用户数与活动量下滑的报道——Bluesky曾在马斯克收购X以及特朗普重返政坛后经历用户激增。 尽管如此,科学界仍对Bluesky青睐有加。虽然平台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八月份每日科学类帖文数量较七月翻倍,更是三月份的三倍以上。 Bluesky吸引科学家的核心在于更深度的互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团队发现,该平台近半数科学帖文至少获得10次点赞,三分之一被转发10次以上;而既往研究显示X平台相关数据远低于此——仅4.4%的帖文能达到10次转发。 Bluesky上对科研工作的引用和回复率也更高。仅6.3%的帖文单纯提及论文标题和期刊名称,表明其互动更具实质意义。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研究作者之一Er-Te Zheng表示:"在2024年末激增后,Bluesky的学术讨论热度持续保持高位——达到甚至超越X平台的水平。我们的研究表明,Bluesky上的科学内容不仅原创性更强,还能获得更深入的互动,使其成为可靠的科研传播平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学术讨论的'纯粹性'——我的推送流几乎全是研究人员和期刊,与X平台混杂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 Bluesky自2023年上线以来快速发展,部分得益于重大政治事件推动。目前用户数已超3800万,但日活用户数、点赞量和发帖量自2024年末达到峰值后有所下滑。 平台强大的科学社区并非偶然——顶尖科学传播者持续在此构建可持续的交流空间。肯特州立大学流行病学教授Tara Smith坦言:"我在科学推特活跃了15年,但互动急剧减少,水军和机器人账号激增。即使拥有13万粉丝,平台也变得毫无价值。而在规模较小的Bluesky,我能与同行进行优质交流,它既具备科研追踪功能,又更适合深度讨论。" 海洋保护生物学家David Shiffman因担忧X平台的阴谋论内容而迁移至Bluesky:"Bluesky虽不及推特鼎盛时期,但远胜于现在的推特。"拥有3.8万粉丝的深海生物学家Andrew Thaler补充道:"社群在乎的是人的聚集地而非平台本身。确保人员迁移对维持社群活力至关重要,Bluesky已成为科学交流的新据点。" Bluesky最可贵之处在于:小型社交网络未必是劣势,其互动质量令人惊叹。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Bluesky科研内容互动率超越X平台"发现的常见问题解答: 基础问题 问:该发现揭示了什么? 答:最新研究表明,关于新科研的帖文在Bluesky平台获得的点赞、回复和分享量高于X平台。 问:Bluesky和X是什么? 答:二者均为短内容社交媒体平台。X是全球最大平台之一,Bluesky则是推特联合创始人新推出的类似平台。 问:为何此事重要? 答:科学家通过这些平台向公众、同行及政策制定者传播成果,更高互动意味着重要发现能触达更广受众并引发讨论。 问:Bluesky现在比X更大吗? 答:远非如此。X拥有数亿用户,Bluesky规模虽小但持续增长。研究表明尽管用户量较少,Bluesky社群对科学内容展现出更积极的兴趣。 深度解析 问:为何Bluesky科学内容互动更高? 答:研究者认为因其早期用户包含大量学者、记者和科技爱好者群体,他们对科学有天然兴趣。与用户构成更庞杂的X平台相比,这里噪音和错误信息更少。 问:具体指哪些互动形式? 答:研究量化了科学类帖文获得的点赞、转发和回复等可测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