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建议我删减过于繁复的文字,这个简单的提议开启了我的小说家生涯。
1984年大学临近毕业时,我写了封求职信应聘广告文案。作为历史系学生,我请一位学英语的闲散朋友帮忙把关。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瘫在沙发上读完信说:"嗯...用词太啰嗦了",随手把信纸抛了回来。 我从地上捡起信纸,重读开头:"敬启者,不知能否冒昧恳请您......" "明白了吧?"朋友点燃香烟,将烟盒抛给我。 我确实明白了。重读信件时,注意到"我意识到这份申请注定希望渺茫"这类句式,万千情绪涌上心头。先是因笨拙文笔而羞愧,继而感激朋友分享了那个精炼英语的魔法秘诀——"删减"。 回到宿舍,我立刻投入修改。经过删减后,这封信突然像是出自靠谱之人之手。我并非突然学会写作,而是领悟了如何避免糟糕的写作。这场顿悟让我首次相信,成为作家的梦想或许真能实现。 大学期间我曾心血来潮给报社投稿,虽然总被退稿,但偶尔附着的"请保持联系"的便条总能让我在房间里雀跃起舞。那时我还在反复修改一个关于青年在伦敦与约克郡之间通勤,过着双重生活的故事。这部北方现实主义剧作迟到了三十年,沉溺于琐碎细节。连自己都厌烦"他穿过卡姆登前往国王十字车站"这种开头,但经朋友点拨后,简化为"在国王十字站..."。仅凭删减二字,我竟让主角实现了瞬移魔法。 毕业后在伦敦坐办公室时,我常在午休或地铁上草草写作。出版之路曲折坎坷,但"删减"准则愈发明亮。周日傍晚我总是带着笔记本和红笔去酒吧,记得那些夜晚总飘着雨,正如雨水冲刷一周纷乱,我也在清洗瑕疵文句。"是疲惫折磨着他吗?"被改为"他想,大概是累了"。若新版本略带神秘感,反倒更妙。 投稿前我用帝国牌老式打字机誊写——这台机器不容反复。虽有涂改液,但总是先涂太薄露出字迹,再涂太厚污损下行好词。1990年迎来转机,我购置了安伯电脑处理文档。如今我能像别人玩电子游戏般驾驭文字,光标吞噬词语如同吃豆人吞食圆点。1999年审阅首部小说校样时,才意识到当初删得仍不够狠。但若无友人当初指点,根本不会有这本小说。 我常思索是否他接受的私立教育(我所欠缺的)造就了这种差异。私立教育灌输自信,而自信正是自我删改的基石,让你相信精简后仍有精华留存。这位至今从容闲散的老友,应当不介意我提及此事。但真正想告诉他的,是当年未曾说出口的:"谢谢。" 安德鲁·马丁是一位作家,其新作《威尼斯之夜》由韦登菲尔德&尼科尔森出版社出版。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根据精简冗赘文字建议整理的实用常见问题清单 精简冗赘文字常见问题 新手疑问 1 什么是冗赘文字 指过于复杂、滥用华丽辞藻或不必要冗长的写作风格,常使简单概念显得晦涩难懂,令读者疲惫 2 精简文字的主要好处是什么 使文风更清晰有力,更易引发读者共鸣。简洁的叙述能保持阅读吸引力,让故事内核熠熠生辉 3 如何判断自己的文字是否冗赘 大声朗读。若在句子间磕绊、喘不过气,或产生"我到底想表达什么"的疑惑,就是需要精简的信号 4 能否举个简单例子 冗赘版:他运用下肢敏捷地向烹饪准备区域行进 精简版:他快步走向厨房 5 精简文字应从何处着手 先寻找可用单个强动词替代的长短语,删除所有未增添新意或意象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