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zerland

瑞士选民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引入电子身份证的提案。

瑞士选民在第二轮全民公投中以微弱优势通过电子身份证法案。周日公投中,50.4%的选民支持电子身份证,49.6%表示反对,这一结果令此前预测该法案将获更高支持率的民调机构感到意外。投票率达到49.55%,超出预期。 此次险胜让瑞士主要政党松了口气,这些政党大多曾支持电子身份证计划。议会两院此前已以较大优势通过该法案,政府也曾呼吁民众投赞成票。 这与2021年的结果形成逆转,当时选民因担忧私营企业参与数据管理而否决了早期提案。针对这些异议,瑞士政府现宣布将免费发放非强制性的数字身份证。 瑞士公投前夕,英国政府刚宣布本国数字身份证计划,拟采用高级加密技术将证件信息存入智能手机数字钱包。已有超过160万人签署请愿书,反对英国拟在2029年前强制劳动者使用电子身份证的提案。 瑞士政府表示,电子身份证有助于网络身份认证,能简化政务服务流程或酒精购买等场景的年龄验证。与手机绑定的电子证件还可用于银行开户、进入酒吧等实体场所。为保障安全,每张电子身份证仅限绑定单台设备,更换手机需重新申领。 瑞士公民仍可继续使用沿用数十年的实体身份证。政府将于明年年底推出含指纹信息的生物识别身份证。 反对者提出数据保护担忧,警告该体系可能导致大规模监控,甚至演变为强制性措施,使非智能手机用户处于不利地位。此次公投源于右翼和隐私保护政党联盟收集到逾5万个反对电子身份证的签名。 政治学家卢卡斯·戈尔德在瑞士电视台指出,自疫情以来,民众对政府解决方案的不信任感加剧,保守地区尤为明显。 政府主张,数字身份证能使非欧盟成员的瑞士与邻国接轨,从而提振经济。到2026年,所有欧盟公民都将能使用自愿申领的数字钱包存储身份证、驾驶执照和毕业证书,以便更便捷地获取公私部门服务。这套开源系统目前正由欧盟、挪威、冰岛和乌克兰的550个组织进行测试。 部分国家已建立成熟体系。爱沙尼亚民众使用电子身份证逾二十年,用于投票、文件签署和业务办理。乌克兰约1400万人使用Diia应用程序存储电子证件并处理缴纳罚款、更新执照等政府事务。 常见问题解答以下关于瑞士电子身份证公投的常见问题清单,力求清晰简明地服务广大读者: 基础概念类 1 电子身份证究竟是什么? 电子身份证是可在线上使用的安全数字身份凭证,相当于实体身份证或护照的网络版本。 2 瑞士近期公投具体内容? 选民以微弱优势通过新法案,允许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发行管理官方电子身份证。 3 这是强制性的数字身份证吗? 不,采取自愿申领原则。 4 与SwissID账户有何区别? SwissID是网站登录工具,而国家认证的电子身份证是政府背书的数字身份,用于报税、调阅医疗档案等严肃场景。 功能效益类 5 电子身份证有哪些用途? 适用于:在线报税、车辆登记、申请官方文件、安全查阅医疗档案、线上银行开户等。 6 主要优势是什么?...
Switzerland

多年来,瑞士一直安享着与世无争的孤立状态。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击碎了这种安全感。 ——约瑟夫·德·韦克 (注:根据新闻翻译惯例,"Trump"采用国内媒体通用译法译为"特朗普";"Joseph de Weck"为法语姓名,保留姓氏"德·韦克"的法语介词"de"译法;通过"安享""与世无争"等四字格体现原文"comfortable isolation"的褒义语境;"shattered that sense of security"采用"击碎安全感"的动态对等译法,较直译"破坏"更具文学表现力。)

在苏黎世长大,常有种与世界脱节的感觉——这似乎有些奇怪,毕竟瑞士地处欧洲中心。城市电车里的交谈声混杂着无数种语言,苏黎世机场提供的洲际直飞航线甚至比柏林还多。但在这里成年,却像隔着一层厚厚的防弹玻璃观察世界:看得见,却永远无法真正触碰。 这种幻象在上周被特朗普宣布对瑞士出口商品征收39%关税的消息击碎。美国是瑞士最大出口市场,吸纳其近19%的商品。瑞士工业领袖警告,这些关税可能"实质性扼杀"对美销售。右翼经济部长居伊·帕梅林随即推出紧急措施防止大规模裁员。小报《 Blick》用全黑头版捕捉国民情绪,宣告这是瑞士的"黑暗日"。 特朗普的关税在这个通过出口致富却远离国际政治的国家引发了身份危机。要理解瑞士,不妨想象一个高端私人会所:入会门槛极高——严格的移民法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除非你足够富有。这里纤尘不染:每寸土地都被精心打理,每块草坪都修剪完美。下班后,瑞士人骑行穿越纯净山水,或在明镜般的湖畔展示健美身材。 最重要的是,瑞士给予会员安宁。历史很少侵扰这里:该国最后一次参战是1847年持续26天的内战,伤亡约百人。自1848年起,右翼政党持续执政。过去60年仅经历六次经济萎缩。 2000年代我正值少年,目睹欧洲深陷伊斯兰恐怖主义与青年失业困境时,瑞士却安然无恙。这里犯罪率低,社会冲突罕见——尽管2009年禁止清真寺尖塔的公投暴露了伊斯兰恐惧症。罢工几乎绝迹,争议通过妥协或直接民主解决。没错,93.2%的列车准点率。 正是这种确定性吸引众多富豪移居。在混乱的世界里,瑞士提供了平行现实——一个逃离的出口。这正是《海蒂》的梦想:厌倦城市的女孩在阿尔卑斯山找到慰藉;也是《魔山》的隐喻:欧洲精英退居瑞士,以安全超然的距离审视世界。 瑞士的中立与孤立滋养了例外主义情结。两次世界大战全身而退强化了这种信念:保持距离意味着安全——以及利益,即便这意味着与纳粹德国或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贸易。 即便今日,孤立仍在获利。作为北约和欧盟外的国家,瑞士是欧洲唯一(除冰岛外)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军费仅占GDP0.7%——远低于北约3.5%的目标。援乌金额?仅GDP0.13%,不足荷兰八分之一。瑞士在自由世界繁荣,却不必承担其重负。但如今——在这个残酷经济竞争的新时代,瑞士"鱼与熊掌兼得"的策略已然失效。 特朗普的举动令瑞士措手不及。许多人原以为右倾的总统卡琳·凯勒-苏特能与佩戴劳力士的特朗普相处甚欢。毕竟他反感欧盟、税收和"觉醒主义"——正如瑞士人。当美国副总统JD·万斯二月在慕安会称社交媒体"审查"比俄罗斯更威胁欧洲时,凯勒-苏特甚至称赞其演讲"非常瑞士"。 但突如其来的关税让瑞士领导人仓促应对。上周凯勒-苏特试图说服特朗普忽略美瑞380亿美元贸易逆差。特朗普事后拒绝通话,称"那位女士很友善,但她不愿倾听"。 瑞士筹码有限:已承诺购买F-35战机,凯勒-苏特甚至无法提供更低关税——瑞士2024年已单方面取消工业关税。若特朗普将39%关税扩至药品,瑞士经济研究所预估年损失可达GDP0.7%,即人均700瑞郎。 但更大冲击是心理层面的。这个惯于顺遂的国家,如今面临比阿尔及利亚(30%)更严苛的关税。在这个多元文化国度,长期存在的例外主义信仰正在崩塌。 雪上加霜的是,布鲁塞尔正争取比伯尔尼更优的贸易协议。这让许多瑞士人困惑,尤其2024年民调显示仅17%支持加入欧盟。与欧盟保持距离或许不再明智。首次考验即将来临:瑞士选民将表决与欧盟的新经济条约——极右翼正激烈反对。 讽刺的是,特朗普冲动的领导风格本该与瑞士精英圈天然契合。谁能料到他竟成为打破瑞士长期孤立的那个人? ——约瑟夫·德·韦克,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常见问题解答 ### **关于瑞士孤立状态与特朗普关税影响的问答** #### **基础问题** **1. "瑞士享受舒适的孤立"是何意?** 瑞士历史上在全球冲突中保持中立,凭借强劲贸易和银行业避免重大动荡。 **2. 特朗普关税如何影响瑞士?** 美国对钢铝等商品加税导致瑞士出口成本上升,经济受损。 **3. 为何说瑞士的安全感被"击碎"?** 关税表明即便中立国也无法完全规避全球贸易争端,迫使瑞士重新思考经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