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结交更多朋友并丰富社交生活吗?不妨向我85岁的朋友格里取取经。
我有个朋友叫格里。成为他的朋友并非我主动选择——当格里认定你是他朋友时,你基本没有发言权。他会打电话、发邀请、写邮件。若你不回复、无法赴约或取消计划,他并不介意,只会持续联系。这个人执着于建立联结的使命从不懈怠。 知道吗?格里拥有众多朋友。 在这个男性面临空前孤独的时代,格里是罕见的例外:他主动经营友谊。这让我思考为何他如此与众不同。 格里85岁,比我年长36岁。某个周末,他邀我去他的乡间小屋做客,同行的还有其他几位友人,大多与他年纪相仿。晚餐后,大家围坐玩起客厅游戏,轮流给我这个桌边最年轻者提建议——尽管我也不算年轻了。多数建议归结起来无非是我未来需要比现在更多的钱,这个道理我早就明白。 格里的建议起初看似不够务实,实则极具实践价值,让我至今铭记:"永远不要失去朋友。" 倘若不把社交生活视为既存状态,而是当作主动构建的工程会怎样? 后来我问格里此言何意,他讲起某个我们共同认识的人——坦白说,那人是个混蛋。当时他们因随机讨论政治议题争执升级,对方最终说:"我觉得我们没法交流了,分歧太大。" 格里拒绝让这段友谊就此终结。 "这周我会打电话,下周会打,下下周还会打。"他说,"你可以接或不接,但我会持续打。" 这就是所谓"成为格里朋友不由你选择"的真意。他的智慧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若你全权为自己的社交生活负责会怎样?若不将其视作栖息之地,而是亲手创造的作品会怎样? 时至今日,论述孤独危害如同讨论吸烟危害。人尽皆知。证据确凿,争议早已平息。 然而仍有整个产业在描绘男性孤独及其破坏性影响。有估算显示,孤独对寿命的杀伤力相当于每日吸15支烟。社交孤立使早逝风险增加29%。2024年调查发现,仅27%男性拥有6个及以上密友,而1990年该数据为55%。如今约17%男性表示没有任何密友。 自罗伯特·帕特南2000年出版《独自打保龄》以来,研究者始终在探寻日益严重的孤独症结。答案往往归于模糊的文化因素:据称男性亲密关系存在污名化,在晚期资本主义令人疲惫的世道中,男性缺乏经营友谊的时间与精力。 至少理论如此。 若说人生有何秘诀,那便是与他人建立联结。 哈佛成人发展研究——这项始于1938年、堪称方法论最严谨的社会学调查——的负责人追踪了不同背景男性的生活轨迹,得出有力结论:"这项史上历时最长的深度纵向研究引领我们走向简单而深刻的终点: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健康与幸福。" 事实就是如此简单。若说人生存在秘诀,那就是与他人缔结情谊。 孤独之所以危害巨大,在于人类本质是社会性动物。对社群与朋友圈的需求是我们的天性。当下人们竟转向聊天机器人寻求疗愈与陪伴,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我们都深切渴望联结,但单纯模仿社交规范远远不够。面对面交流是人类存在的刚需——绝非可选项目。忽视这种需求终将付出代价。 你早已感知这个真相。男性本能地体会着。但为何格里式人物凤毛麟角?为何男性不愿为友谊投入? 男性友谊举步维艰的根源在于"友谊应自然形成"的顽固观念。主动经营反显得情谊廉价。我们被教导联结应当不费吹灰之力,因此刻意寻求社交既尴尬又可怜。男性常佯装不需要他人,因为承认需求如同示弱。 但所有人性需求都可能令我们略显可笑。回想六七十年代的体育锻炼——当时看来荒谬又做作。为何有人自愿耗尽体力?1968年,康涅狄格州一名跑者因"行人非法使用公路"被捕。同年《纽约时报》调侃这股风潮,指出多数慢跑者是"年纪大到不适合迷幻药,又年轻到够不着医保"的中年人。 慢跑在60年代盛行源于社会需求。随着农业劳动力锐减——1950年代下降37%,1960年代再降38%——体力活动不再融入日常生活。人们意识到身体需要运动。 不运动就会受苦。锻炼对轻中度抑郁、压力、焦虑的疗效是其他治疗的1.5倍。如今多数人接受这点。 社交联结与体力活动一样,过去通过大家庭、学校、营地、大学、工厂、宗教团体和地方俱乐部自然形成。昔日难题在于寻找独处,而今在于寻找真实联结。 现代生活——互联网、社交媒体、远程办公——剥夺了那些偶然邂逅。孤独蔓延不足为奇。 与锻炼同理,有意识的社交并不复杂——难点在于凝聚行动意志。遇到投缘之人,我会提议小酌或组织聚会。若计划落空,我不以为忤。有位朋友常临时爽约,我只需重新安排。 我正努力成为格里那样的人。当我欣赏某人时,他们基本没有选择余地。 那么格里如何练就卓越的交友能力?"并非我擅长此道,"他告诉我,"我一直保持联系,但从不愿当同学会秘书。"对许多年轻男性陌生的技能,于他却是好奇心驱使的本能。"没有比人更有趣的存在。即便表面平凡之辈——共进餐食便会发现人人皆有故事。最不起眼者往往藏着最精彩篇章。分享故事建立亲密,不必涉及隐私——仅是分享经历。人生存在不同层次的信任。" 必须澄清:这无关人脉经营。社交生活的价值不在于能获取什么。通过各种关系推进事业是领英的使命。其价值在于联结本身。有时,仅与投缘之人相伴便已足够,但也可能带来重大助益。 例如格里需要加拿大文学资料或某记者最新八卦,只需致电于我便可获知。每个领域他都有我这样的"专属联系人"。遇法律纠纷,他联络曾任最高法院法官的朋友。他大概还认识亚洲债券市场的专家。尽管我们政见多有不和,但格里对虚假信息免疫,因为他的关系网直通事实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