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八张明信片》影评——穿越后齐奥塞斯库时代罗马尼亚的超现实拾得影像之旅

《乌托邦八张明信片》影评——穿越后齐奥塞斯库时代罗马尼亚的超现实拾得影像之旅

罗马尼亚电影人巧妙运用档案影像,捕捉了这个国家在共产主义时期及前共产主义时期超现实的荒诞感。2010年,安德烈·乌日克执导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自传》用三小时影像拼贴出这位独裁者的一生;十年后,拉杜·裘德在《火车出站》中借助官方档案揭露战时反犹主义;如今,裘德与联合导演克里斯蒂安·费伦茨-弗拉茨又通过1990年代的电视广告,拼凑出后齐奥塞斯库时代资本主义狂热的混乱图景。

影片如旋风般呈现各类商品广告——从软饮、香肠、泻药到德古拉主题公园、私有化政府项目乃至手机。一则广告戏谑地打断齐奥塞斯库的演讲画面,用电话铃声承诺"言论自由"。伊利耶·纳斯塔塞、纳迪亚·科马内奇等罗马尼亚偶像纷纷亮相,章节标题充满戏谑:《男性女性》突显性别刻板印象,某些片段突然消音只留怪异画面,定格镜头记录人们对食物的夸张反应,色情电话广告里此起彼伏的浮夸呻吟。有个穿帮镜头里,演员反复念错台词:"我们都致力于让您的财富增值。"

这部作品虽呈现了后共产主义时代罗马尼亚的群体心理,但类似广告在全球皆可见到(如今这些精致广告相比社交媒体的原生混乱反而显得古早)。更微妙的是,当知名导演将广告视为粗粝的艺术评论素材时——尤其考虑到许多广告导演如克里斯蒂安·蒙吉后来都成了电影大师——其中自含反讽。但这无疑是裘德作品序列中又一迷人注脚。《来自乌托邦的八张明信片》将于8月8日在Mubi平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