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迷恋:《速度与激情10》为何成为我的慰藉电影

不健康的迷恋:《速度与激情10》为何成为我的慰藉电影

巴塞罗那的圣家堂本不该存于世间——近150年的建造历程中难题层出不穷:核心人物相继离世、资金屡屡枯竭、原定的蒙特惠奇砂岩耗尽被迫改用杂材拼凑,甚至多次因技术瓶颈而停工。

我提及这些,是因为(若觉类比夸张请打断)——《速度与激情10》恰如电影界的圣家堂。

这并非表示我欣赏此片,事实上恰恰相反。但我却对其产生了病态的沉迷,它轻易成为我近两年观影次数最多的作品,闲暇时总不自觉点开播放。这难道不正是"舒心电影"的定义?

我的痴迷或许源于未完整追完该系列。此前仅看过巨石强森登场的第一部、跑道长得离谱的那部,以及他与杰森·斯坦森轮番暴捶伊德瑞斯·艾尔巴饰演机械反派的《特别行动》。这意味着我是在缺乏背景认知的情况下接触《速激10》,反应如同初见落成圣家堂的游客:这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单看片段,《速激10》堪称炫目:巨型球形核弹滚过罗马街头、跑车化身火炮、桥梁遭遇导弹袭击、水坝轰然崩塌、查理兹·塞隆瞬间放倒数百恶徒。杰森·莫玛诠释的反派试图模仿小丑气质,最终却游走在《权游》马王与《我的世界》电影版角色之间。

但若有人持枪逼问剧情核心,我定然哑口无言。作为系列第十部,所有旧角色悉数回归——昔日的致命威胁(塞隆、斯坦森、约翰·塞纳)竟与范·迪塞尔团队称兄道弟。卢达克里斯、斯科特·伊斯特伍德、泰瑞斯·吉布森、米歇尔·罗德里格兹、娜塔莉·伊曼纽尔乃至保罗·沃克通过闪回悉数登场,巨石强森与海伦·米伦短暂客串,盖尔·加朵更在结尾微笑亮相,仿佛在拍《老爸上战场》情景喜剧。在如此庞杂的原有体系上,影片又塞进布丽·拉尔森、艾伦·里奇森、皮特·戴维森和丽塔·莫雷诺等角色,其客串意义介于无谓与略增笑料之间。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最后15分钟:犹如给发脾气的三岁幼童灌下整桶哈瑞宝糖果后任其执掌环球影业。范·迪塞尔在飞车追逐中跃出机舱,炸毁试图钩住座驾的直升机;当车辆以反物理速度旋转时,他八岁儿子凌空翻跃精准落座副驾。随后在影史最令人困惑的CGI段落里(涉及儿子、肱二头肌、十字架和穿越汽车引擎),迪塞尔竟奇迹般逃离爆炸的水坝——而水坝依旧崩塌,众人疑似遇难。

必须声明,从理性层面......从个人情感层面,我极度厌恶此片。它臃肿散乱、导演手法诡异、表演苍白无力,无非是色彩与噪音的无效堆砌。《速激10》与烟花齐放视频的唯一区别,在于片长多出559倍。但若今晚得闲,我仍会毫不犹豫点开观看。

正如圣家堂仍未竣工,《速激》系列亦在延续。终章定档2027年,现有线索暗示其或将基本无视《速激10》的剧情——我无法形容自己对此有多期盼。唯有如此,这世间最荒诞的IP方能抵达更癫狂的境界。



常见问题解答

关于将《速激10》作为舒心电影产生病态迷恋的清晰解答:



【基础篇】



1 何为"舒心电影"?

指能带来安全感、幸福感与松弛感,令你反复重温的电影,如同挚爱的毛毯或家常菜肴。



2 《速激10》这般浮夸何以成为舒心电影?

正因极致荒诞与固定的"家庭"主题、高能动作场面能提供精神出口,无需深度思考即可享受疯狂旅程。



3 沉迷口碑不佳的电影是否怪异?

绝不。舒心电影关乎个人情感联结与记忆触动,与烂番茄评分无关。



4 何以称"病态迷恋"?

当观影开始影响日常生活:如翘班追看、透支购买周边、因沉迷观影疏远人际交往。



【深度剖析·益处篇】



5 此类舒心电影的实际益处?

主要在于压力缓解与情绪调节。熟悉每个剧情节点能带来安定感,提供可靠娱乐来源与暂时逃离现实的窗口。



6 《速激10》中哪些场景最具慰藉效果?

常见答案包括:少年多姆的开场闪回、全家齐聚车库的片段,以及完全违背物理法则的罗马街头追车戏——这些场景强化了影片简单的核心主题。



7 是否需要喜欢全系列?

完全不必。你可独爱《速激10》而非全系列粉丝,每部作品气质各异。



【社交应对篇】



8 如何应对朋友对爱看此片的嘲笑?

坦然接受。可笑着回应:"我知道很荒谬,但正是因此着迷。"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