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无需言明,你自然心知肚明。最新调查显示,孩子们的暑假无聊感在上周——确切说是8月12日——达到了顶峰。为人父母者若还有力气,此刻大概会发出疲惫的苦笑。
在耗费精力(和钱包)排队参加各种健康活动后,我们创办了"电影俱乐部"——这和瘫在沙发上看电影完全不同,具体原因容我稍后解释。我兴致勃勃地向11岁儿子推荐童年最爱,虽然这招风险不小。(等等,《乖仔也疯狂》对他来说是否太超前了?)
分享尘封数十年的童年电影往往适得其反。有些节奏慢得折磨人,有些则经不起时代检验——说委婉些的话。幸好1988年的身体互换喜剧《飞越未来》大获成功,节奏明快、笑中带泪。巨型钢琴场景至今仍不过时。唯一卡壳时刻?我完全忘记的床戏。主角虽有着成人躯壳,内核却是13岁少年——而这甚至不是最糟的部分。
我太清楚和父母同看尴尬电视时刻的痛苦。屏幕上两分钟漫长得像九千年——面颊发烫、肌肉紧绷、灵魂出窍。当年没想过他们是否同样煎熬,如今我确信如此,因为老天,那段戏简直没完没了。诡异的是,这次我作为家长竟同样如坐针毡。
当代育儿已大不相同——四十岁是新款三十岁,我们比父母当年感觉年轻多了。我父母对音乐的唯一参与就是冲楼梯吼"关小声点!"。但我和儿子都痴迷流行歌手罗拉·杨,这未必是好事——原因很多。她的歌虽有净化版,但必须特别指定,否则歌词会让汤姆·汉克斯的激情戏都显得含蓄。
比露骨歌词引发的尴尬对话更糟的,是隐约的不对劲感。她第二张专辑标题《反正这也不是给你的》简直精准得刺眼。或许她是对的。我该和孩子一起跟唱,还是该端起家长架子?是时代变了,还是我做错了?
传统父母本该永远古板——为披头士发型或麦当娜出格大惊小怪,而非像《贱女孩》里的"酷妈"戴着锥形胸罩在厨房热舞。
但不止罗拉·杨——我还是油管博主瑞安·特雷汉的铁粉。我和儿子一起学过查理XCX的苹果舞(声明:没发上网)。丈夫是《马里奥赛车》高手,他们常对战。
这些可不是为孩子硬撑的活动,比如重看《冰雪奇缘》或周末在月台冻得发抖等蒸汽火车。我们是真心享受——无需假装,不必牺牲。
这种默契是双向的——儿子首次熬夜是为追看《叛徒》更新。他偶然听到我最爱的播客《扶手椅专家》,现在每周主动追更。最近还跟我们一起掉进肖恩·海耶斯作品集,连刷《威尔与格蕾丝》时展现出惊人耐力。
或许秘诀就是别想太多。眼下或许正是黄金时期。青春期转瞬即至——感觉只剩五分钟——到那时,觉得任何东西好反而会毁掉它。当那天来临,我只希望还能继续听罗拉·杨。
### **常见问题解答:与11岁孩子共享影音**
#### **基础问题**
**问:我和孩子喜欢相同电影音乐很奇怪吗?**
答:完全不会!共同兴趣能增进感情,创造美好回忆。
**问:喜欢相同东西代表我不会当家长吗?**
答:不——好的亲子关系重在联结而非说教。共享兴趣反而能改善关系。
**问:我该强迫自己喜欢"小孩玩意"来拉近距离吗?**
答:除非你真感兴趣。 authenticity比假装喜欢更重要。
#### **利弊分析**
**问:共享娱乐品味有什么好处?**
答:能促进 bonding,打开话匣子,让你更懂孩子的世界。
**问:共同兴趣太多会削弱家长威严吗?**
答:只要平衡娱乐与规矩,孩子在共享电影时仍需要界限。
**问:孩子开始喜欢我不认可的内容怎么办?**
答:借机讨论价值观——解释某些内容为何不合适。
#### **实用建议**
**问:如何自然地向孩子推荐我的心头好?**
答:随口提议共同观赏。若他们没兴趣,别勉强。
**问:需要限制共同娱乐时间吗?**
答:关键在于平衡。确保他们也能自主探索适龄内容。
**问:孩子觉得我的品味"老土"怎么办?**
答:这很正常!尊重他们的偏好,同时享受你们的共同爱好。
#### **高阶问题**
**问:共同兴趣能化解亲子冲突吗?**
答:当然!对特定电影音乐的共同热爱能缓和紧张气氛。
**问:如何处理我们喜欢但欠妥的成人内容?**
答:设定明确界限并开放讨论——将其转化为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