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更好地理解K-pop,毕竟它似乎深受年轻一代的追捧。开篇这句话信息量很大——既暗示我最近一周都在追苹果TV+的新节目《KPopped》(8月29日首播),又透露出我可能年纪太大而难以真正领会其精髓。但说实话,比起K-pop明星付出的努力,我的这点尝试根本不算什么。
这档乐队竞演类节目试图将K-pop以某种稀有且被误解的文化现象的姿态介绍给西方观众。其形式让我想起体育课——就是老师拆散小团体让所有人集中注意力那种。节目中将JO1、Blackswan等韩流男女团对半拆分,分别与西方流行巨星合作,以K-pop风格重新演绎自己的热门金曲。现场观众投票决定胜负,获胜者得到的……其实没有实质奖励,不过是短暂的热度提升罢了。
节目由说唱歌手Megan Thee Stallion制作并主持,"江南Style"的鸟叔Psy担任联合主持。五年来我始终好奇她这个艺名的含义:每次上网搜索,算法总以为我搞不懂"stallion"(指她高挑如骏马的身形),但真正让我着迷的是中间那个"thee"。这是古英语中"你"的敬称?或许没人想纠结代词用法,索性就保留了这个名字。
节目设定也有些令人困惑。每期两位西方明星各自带领半个顶级K-pop团体对决——本质上是让组合内部竞争。比如Megan Thee Stallion对阵R&B传奇Patti LaBelle,分别与女团Billlie的拆分小组合作;80年代巨星Taylor Dayne和Vanilla Ice则与女团Kep1er的半组成员搭档。但快进到辣妹组合专场时,却只见Mel B和Emma Bunton——或许因为拆分组员太敏感,两人竟与完整团体共同表演,这完全消解了对抗性。何况事后看现场观众投票实在缺乏刺激。
真正吸引我的是排练室的动态。全球闻名的K-pop艺人行动如同步游泳选手般优雅精准,拥有无瑕容颜与桃瓣肌肤。在严苛体系训练下,他们的舞姿宛若掠过的椋鸟群或是抛向空中的钻石雨。相较之下,西方艺人显得笨拙——跳得像洛奇·巴尔博亚,有些甚至几乎不动活像租金管制公寓里的九旬老人,你能肉眼可见他们自信逐渐消散。
"总算能笑出来了!"Mel B在排练时嚷着做了个故意笨拙的侧手翻,换来几声礼貌轻笑。这固然与年龄有关,但并非全部。我虽喜爱Emma Bunton,却难以想象她跳机械舞的样子。就连专业舞者Megan Thee Stallion也几乎静止不动。从未见过比哥伦比亚歌手J Balvin更冷淡的反应:参观韩国市场时他全程愁容满面,与男团Ateez排练时更显萎靡。"要给他看简单点的动作吗?"有成员用韩语问道。
关键在于西方明星本质是个人魅力的贩卖者,这种特质难以压抑。共享舞台对他们而言堪称生存危机。而在韩国乃至许多亚洲文化中,团队和谐、协作与尊卑秩序深受推崇——你从未见过如此谦逊的明星,"我认为我们会赢"已是他们最张扬的宣言。反观我们的表演者,倒像落后后就开始捣乱的顽劣学童。
如今我懂了K-pop:完美编舞、极致制作与无限创意。但我仍在关注西方明星的表现——看谁会在压力下崩溃。男孩领域会......奥格会说出什么犀利点评?TLC会引发国际争议吗?Vanilla Ice会因吸烟被留堂处罚吗?当不再是焦点时,这些传奇如何展现真我?《KPopped》或许不是最出色的才艺秀,但绝对是最具启示性的。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以清晰自然语气整理的关于KPopped的常见问题列表
基础·入门类问题
问:KPopped究竟是什么?
答:这是一档虚构的高能音乐对决秀,当今顶尖K-Pop明星组成超级团体,通过史诗级舞台表演进行竞技
问:这是真实存在的电视节目吗?
答:并非真实节目,而是用以描述K-Pop产业激烈竞争与华丽特质的趣味创意概念
问:为何与辣妹组合作比较?
答:通过对比凸显K-Pop团体规模更庞大、概念更精细、编舞更同步,整体制作规模远胜过往西方经典组合
问:我是K-Pop新手能看懂吗?
答:当然可以!节目聚焦音乐、舞蹈与视觉盛宴这些通用语言,是发现新艺人与新曲目的绝佳途径
问:哪里能观看类似节目?
答:虽然KPopped本身是虚构概念,但年末MAMA、MMA等颁奖礼的特别合作舞台能让你感受到相似能量
进阶·粉丝向问题
问:团队/超级组合如何形成?
答:在此概念中,可能按音乐流派、所属公司划分,或通过粉丝投票实现梦想跨界合作
问:由谁评判对决?
答:评审可由行业专家、制作人及最重要的实时APP粉丝投票共同组成,让观众成为决策关键环节
问:获胜奖励是什么?
答:优胜者将获得终极荣誉、特别数字单曲发行权,通常还可指定慈善机构接受捐赠
问:此类节目中艺人常面临哪些挑战?
答:最大挑战是在紧迫时间内与其他团体成员磨合新编舞,并将不同音乐风格与声线融合成和谐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