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偶然发现Years & Years乐队的主唱奥利·亚历山大纯属意外。当时我在韩国教英语,课堂上播放了BBC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的回顾视频。舞台上那个过分可爱的金发男孩瞬间抓住了我的视线——他的舞姿带着浑然天成的优雅,又毫不掩饰地张扬着酷儿气质,甚至还在台上来了个芭蕾旋转。
那段视频短得连乐队名字都没提,我只能当起侦探。搜索框里输入"2015格拉斯顿伯里 漂白金发 同性恋男孩"之类的关键词,在无数结果中反复翻找才锁定他。
那年我24岁,虽已公开双性恋身份,但与男性的亲密仅止于接吻。在西爱尔兰海岸长大的环境算得上开明,但我们仍会随口说出恐同脏话,用"真基"形容乏味事物。学生时代我对女生的兴趣足以转移对男生的悸动,直到大学毕业那年再也无法自欺。我向亲友出柜时姿态近乎挑衅:"这就是真实的我,有意见请憋着。"如今想来,那种防御姿态恰恰暴露了尚未完全接纳性向的不安。
承认喜欢男性让我感到脆弱——这颠覆了我对男子气概的认知。即便现在,多数人仍默认我是直男。当年我若对男性心动,对象永远是足球健将式的阳刚男孩。而奥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他是我第一个真正被吸引的公开出柜男艺人。
在网上找到他后,我把Years & Years的首专《Communion》循环播放。当奥利在歌中将恋人称为"男孩"时,这个词让我浑身过电。
当时我正在学习跆拳道,甚至说服教练在训练时播放这张专辑。这项充满阳刚之气的格斗术其实兼具舞蹈般的流动性,随着音乐腾挪时,我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刚柔正在达成平衡。
当训练进行到高强度的踢腿环节,《King》的前奏总会适时响起——这首讲述夜店里被男性渴望的歌,竟也赢得了教练的喜爱。这位常开恐同玩笑的韩国传统直男,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正随着同性夜店文化的节拍挥汗。
这张专辑解封了我内心的某道枷锁。我开始出入同志酒吧主动追求男性,人生首次与男性的亲密体验就发生在沉迷《Communion》的时期。如今重温这张专辑,所有记忆依然鲜活。《Shine Now》里两个男人之间电流般的悸动仍让我心跳加速,欲望的颤栗与旋律的震撼早已密不可分。Years & Years发行第二专《Palo Santo》时,我正与初恋男友交往,因此奥利的音乐于我不仅是情欲的投射,更承载着爱的印记。
——匿名
### 文化时刻如何改变你的人生?
请将故事发送至cultural.awakening@theguardian.com
### 分享你的故事
通过下方表单或邮件告诉我们,某个文化瞬间如何引发你人生的重大转折。可选择匿名投稿,参与者需年满18岁。详情参见服务条款与隐私政策。
### 在此提交
所有回复均经加密处理仅《卫报》可见,个人信息仅用于本专题并将事后删除。如需完全匿名请使用SecureDrop。
- 姓名(选填)
- 居住地
- 个人简介(如年龄职业,选填)
- 流行文化如何促成重大人生转变?(请详细描述)
- 上传照片(选填,最大5.7MB)
### 是否允许刊载?
☑️ 全文发布
☑️ 需先联系
☑️ 匿名刊载
☑️ 仅作背景参考
### 联系方式(选填,用于后续跟进)
- 电话
- 邮箱
### 补充说明(选填)
若涉及他人请事先取得同意
### 是否愿意接受音视频采访?
☑️ 仅音频
☑️ 仅视频
☑️ 皆可
☑️ 暂不参与
提交即视为同意信息用于本专题
### 提交
(更多选项见下方)
### 常见问答:Years & Years如何助我接纳双性恋身份
#### 基础问题
1. Years & Years是谁?
英国流行乐队,主唱奥利·亚历山大公开出柜,其作品常探讨LGBTQ+议题。
2. 该乐队如何帮助你接纳双性恋?
其音乐与奥利公开的酷儿身份让我获得认同感,助我接纳多元性别吸引力。
3. 哪些歌曲最能引发双性恋者共鸣?
《Sanctify》《If You’re Over Me》《King》等探讨欲望、自我接纳与酷儿之爱的作品。
#### 个人影响
4. 奥利出柜是否影响了你?
正是这位成功艺人骄傲的姿态,让我更自在地探索真实性向。
5. 乐队表演如何帮助你?
其鲜明的酷儿元素音乐录影带与舞台表现,使同性吸引力显得自然合理。
#### 挑战与支持
6. 接纳身份前是否遭遇双性恋歧视?
确有挣扎,但乐队不妥协的酷儿表达帮我突破了内化偏见与外界刻板印象。
7. 如何借其音乐建立双性恋自信?
细听关于自我接纳的歌词,观看酷儿元素表演,参与支持LGBTQ+的乐迷社群。
#### 社群与代表
8. 该乐队是否有其他双性恋乐迷?
当然!其音乐不设性别限制的吸引力引发许多双性恋者共鸣。
9. 为何Years & Years这类代表对双性恋重要?
它打破了非此即彼的吸引力框架,让双性恋者在直/酷儿社群都不再隐形。
#### 延伸探索
10. 类似艺人推荐?
特洛伊·希文、海莉·清水、加奈儿·梦奈等音乐人同样致力于酷儿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