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German media outlets contributed to the conditions enabling Israel's killing of journalists in Gaza | Hanno Hauenstein

How German media outlets contributed to the conditions enabling Israel's killing of journalists in Gaza | Hanno Hauenstein

当巴勒斯坦记者被当作罪犯对待、任由其自生自灭时,新闻业的意义何在?

去年十月,我曾与记者霍萨姆·沙巴特交谈。他描述了以色列开始实施所谓"将军计划"时,加沙北部的家庭如何收拾所剩无几的家当。六个月后,沙巴特死了——被以色列杀害,罪名是"哈马斯成员"。

以色列从不掩饰这些杀戮。相反,它往往事先抹黑受害者——将记者贴上"恐怖分子"标签,这些指控几乎从未提供证据。这些标签目的明确:剥夺记者的平民身份,使其死亡显得合理。但记者从来不是合法攻击目标。杀害他们是战争罪。

最近的袭击震惊世界:五名半岛电视台记者在加沙城的新闻帐篷内遭暗杀,其中包括安纳斯·阿尔-沙里夫——任何密切关注加沙局势的人都熟悉他的面孔。联合国和保护记者委员会(CPJ)都曾警告过沙里夫的生命危险。几周后,他遇害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共识认为加沙正在发生实时种族灭绝。然而在德国——这个以反思自身种族灭绝历史为荣的国家——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却为以色列行动提供辩护。一些德国记者甚至为杀害巴勒斯坦同行开脱。

最典型的例子是欧洲最大出版商、德国《图片报》母公司阿克塞尔·斯普林格集团。沙里夫遇害消息公布数小时后,《图片报》刊登其照片并配标题:"伪装成记者的恐怖分子在加沙被击毙"(后改为"遇害记者据称是恐怖分子")。请细品这句话。

约一周前,《图片报》还发表过另一篇文章:"这位加沙摄影师在摆拍哈马斯宣传照"。文章矛头直指巴勒斯坦摄影师安纳斯·扎耶德·费提哈,指控他伪造巴勒斯坦人挨饿的照片为哈马斯宣传——尽管照片中人们等待食物的饥饿状态证据确凿。文章甚至给费提哈的"记者"头衔打上引号,暗示其身份不实且饥饿影像系伪造。

这篇报道与自由派《南德意志报》的类似文章,迅速被以色列外交部在X平台扩散,作为"哈马斯操纵国际舆论"的"证据"。费提哈被污名化为"为哈马斯工作的反以反犹者",右翼网红与加沙人道基金会随之群起攻之。

此刻,德国媒体成了以色列宣传机器的直通管道,将包装后的"证据"输向全球。费提哈回应道:"我没有制造苦难,我只是记录它。"他补充说,将作品称为"哈马斯宣传","本身就是对新闻业的犯罪"。

就在《图片报》和《南德意志报》发文前几天,德国最大记者协会DJV发布声明,警告新闻摄影中的"摆拍嫌疑"。声明质疑加沙瘦骨嶙峋儿童的照片,声称其状况"显然不能归因于加沙饥荒"。DJV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因为根本不存在。

面对舆论反弹,该协会引用《法兰克福汇报》七月文章,作者臆测饥饿婴儿影像或许源于囊性纤维化等既有疾病,而非饥荒。文章指责媒体未经核实就发布照片是失职或操纵。但它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年龄与既有疾病无法截然区分,且没有任何既有疾病能单独导致如此极度的消瘦。

德国媒体的偏见并非新现象。在阿克塞尔·斯普林格集团,支持以色列生存权位列公司核心价值观第二位。去年九月,《图片报》通过独家披露"哈马斯战略文件"(由内塔尼亚胡助手提供)破坏停火谈判,声称哈马斯"不寻求快速结束战争",巧妙地为谈判失败开脱内塔尼亚胡责任。(《+972杂志》询问消息来源时,《图片报》发言人拒绝置评。)

事实证明,《图片报》曲解了哈马斯文件。时机对内塔尼亚胡堪称完美——报道出炉时,大规模抗议正威胁其地位。不久后,他在内阁会议上引用该报道,将示威者描绘成哈马斯棋子。这篇失实报道至今未更正。

问题远不止于《图片报》和斯普林格集团。德国主流媒体长期未能提供平衡、基于事实的以巴报道——这一趋势在10月7日后愈发明显。"哈马斯斩首40名婴儿"等虚假指控及其他蓄意误导信息至今未被纠正。

德国各政治派系媒体惯常忽略历史背景,用被动语态和非政治化措辞描述巴勒斯坦人死亡,盲目采信以色列军方"核实"——却无视以方屡次散播虚假信息的记录。今年一月,号称左倾的《日报》刊登《记者能成为恐怖分子吗?》一文,四次引用以色列军方说法,却未采访任何加沙记者。

这类叙事不仅贬损巴勒斯坦记者,更糟的是为以色列袭击他们提供现成借口。

德国"永不再犯"的承诺本应因其种族灭绝历史而具分量。但当主流媒体散布宣传为加沙大屠杀辩护时,承诺便成空谈。这不是服务真相的新闻业——而是服务暴力的新闻业。打破循环需要直面将德国媒体武器化的编辑偏见与政治忠诚。

加沙记者遇害事件残酷地表明:以色列不想留下任何记录。当这场种族灭绝写入历史时,媒体的角色将占据整章篇幅——而德国的篇章将大得令人不安。没人能声称自己始料未及。

汉诺·豪恩施泰因是常驻柏林的记者兼作家,曾任《柏林日报》资深编辑,专攻当代艺术与政治。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来信(限300字)投稿,请发送邮件至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