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仿佛向未来又靠近了一步。玻璃展柜沿空间排列,陈列着各种奇异精妙发明原型——从微型桌面机器人到由人工智能设计的超现实雕塑(该AI曾被要求构想一套由人体器官构成的茶具)。大厅里,名为奥斯卡的AI助手正引导访客进行垃圾分类,告知使用过的咖啡杯应投入何处。
登上五楼,研究科学家娜塔莉亚·科斯米纳始终致力于开发可穿戴脑机接口。她的目标是未来能帮助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病症丧失语言能力的人,实现纯靠思维进行交流。
科斯米纳的工作多涉及脑活动分析。她同时设计了一款可穿戴设备——某个版本形似眼镜——能侦测使用者陷入困惑或注意力涣散的状态。约两年前,她开始收到陌生人的意外邮件,对方称使用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后,感觉思维模式产生变化。他们询问:记忆力似乎不如从前敏锐——这真的可能发生吗?
科斯米纳本人也注意到生成式AI被迅速接纳的现象。她目睹同事在工作中使用ChatGPT,申请加入其团队的研究者提交的材料也开始异于往常:邮件篇幅更长、措辞更正式,Zoom面试时候选人常停顿片刻、目光游移。他们是否正获得AI辅助?这个念头令她震惊。若果真如此,他们对所给答案的真正理解又有多少?
出于好奇,科斯米纳与麻省理工同事设计了一项实验。他们通过脑电图扫描监测参与者撰写论文时的脑部活动,其中部分人无辅助写作,部分使用搜索引擎,其余使用ChatGPT。结果显示,外界辅助越多,大脑连接性越低。使用ChatGPT的参与者在大脑思考、专注与创造力相关区域活跃度显著下降。
简而言之,当使用者自觉沉浸时,脑部扫描却呈现另一番图景:那里并未掀起多少思维波澜。
提交论文后,所有来自麻省理工及周边院校的学生参与者被问及能否复述所写内容。“ChatGPT组几乎无人能引述自己刚完成的作品,”科斯米纳指出,“这令人担忧——你刚刚写完,却什么也记不住。”
35岁的科斯米纳身着蓝色衬衫裙,佩戴色彩斑斓的宽大项链,打扮时尚。她的语速快过多数人的思维转速。她强调,论文写作需要调动日常所需的综合能力:整合信息、权衡不同观点、构建论证体系。“你要如何应对日常对话?”她质问道,“难道要说‘呃...我能查下手机吗?’”
这项仅54人参与的小型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然而科斯米纳仍在六月将其发布网络,认为其他研究者或会感兴趣。她未曾预料这会引发国际媒体风暴。
除采访邀约外,她收到全球各地超4000封邮件。许多来自焦虑的教师,他们担忧依赖ChatGPT完成作业的学生并未真正学习,害怕AI正在造就一代能交出合格作业却缺乏实质理解的学习者。
科斯米纳解释,核心问题在于一旦技术让生活更轻松,进化塑造的本能会驱使我们使用它。“我们天生热爱捷径,但大脑实际需要挑战来实现有效学习。它们需要一定程度的认知摩擦才能成长。”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思维需要这种阻力,我们却本能回避它。技术则承诺提供“无摩擦”体验,确保我们在应用与屏幕间无缝流转。正是这种丝滑交互让我们心甘情愿向设备移交信息与任务,令我们沉溺于无尽网络内容难以自拔,也促使生成式AI迅速成为日常标配。
从共同经验可知,一旦习惯数字世界的高效,充满摩擦的现实世界就更显难行。于是你回避电话,使用自助结账通道,通过应用订购万物。你掏出手机解决本可心算的数学题,查询本可回忆的常识,依赖谷歌地图完成不假思索的行程。或许你因维持专注太费力而放弃阅读,或憧憬拥有自动驾驶汽车。这是作家兼教育专家黛西·克里斯托杜卢所称“致愚社会”的开端吗——如同催生肥胖的环境,这种社会因机器代劳而助长思维惰性?
人类智慧过于多元,难以简单贴上“愚蠢”标签,但确有令人不安的迹象表明数字便利正在侵蚀心智。在经合组织发达国家,衡量15岁青少年阅读、数学与科学能力的PISA分数约在2012年见顶。尽管20世纪全球IQ分数因教育与营养改善持续攀升,如今许多发达国家却呈现下降趋势。
关于测试与IQ分数下降的争论激烈。更无可否认的是,随着技术进步,我们对数字设备依赖日深,离开它们便愈发难以工作、记忆、思考乃至正常运作。正如科斯米纳懊恼所言:“只有软件开发商和毒贩会称人们为‘用户’。”这凸显了AI公司在公众尚未完全理解心理与认知后果前,就急于推广产品的现状。
在持续扩张的无摩擦网络领域,你主要作为用户存在:被动且依赖。当我们步入AI生成虚假信息与深度伪造的时代,该如何保持必要的怀疑精神与独立思考?待到惊觉思维不再完全自主、离开技术便无法清晰思考时,我们还能留存多少意志力进行抵抗?
若你对智能机器侵蚀心智表示担忧,短期内或会被讥为守旧。苏格拉底曾忧虑文字会弱化记忆、助长浅薄认知——那是“智慧的虚妄”而非真知。这番论述与当代对AI的诸多批判如出一辙。但文字及后续印刷术、大众传媒、互联网等技术,实则让更多人接触更多信息,使更多个体得以发展并分享伟大思想,令个人与社会更智慧、更具创新力。
毕竟,文字不仅改变了信息获取与存储方式,更重塑了思维模式。凭借纸笔,人们能处理较纯靠记忆更复杂的任务。而使用AI常导致文风平淡、缺乏想象力、事实存疑的成果。其问题之一在于“锚定效应”:当你向生成式AI提问,其回答会将你的思维锁定于特定路径,降低对其他观点的开放性。正如专家阐释:“以蜡烛为例。AI能助你改良它——更亮、更持久、更廉价、更美观——但无法引领你发明电灯泡。”要实现这种跨越,需要人类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可能混乱、无章、难以预测。当企业引入Copilot等聊天机器人却未提供适当培训时,他们可能在这个需要高效电灯泡的世界里,培养出大批平庸的蜡烛匠人。
另一重忧虑是:将AI作为捷径的成年人,至少受益于计算机代写作业时代之前的教育体系。英国近期调查显示,92%大学生使用AI,约20%用其完成全部或部分作业。这引发了对实际学习成效的质疑:学校与大学仍在培养能构建更智慧社会的创造性原创思想家,还是在产出依赖AI写论文的无脑易骗之辈?
数年前,弗吉尼亚高中心理学教师马特·迈尔斯参加学校技术培训项目时,指导员播放了一段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被查的视频,该生辩称正与博茨瓦纳水资源专家进行调研。“荒谬至极。孩子们观看时都在发笑,”迈尔斯说。鉴于决策者观点与课堂现实的脱节,他与同事乔·克莱门特于2017年合著《屏幕教育》,主张过度技术正让孩子变得更蠢。此后他们在课堂禁用智能手机(仍允许使用笔记本电脑)。正如某学生犀利指出:“如果你看见我玩手机, productivity 绝对是0%。用笔记本电脑的话,这个概率是50%。”
研究者费斯·博宁格表示,疫情前许多教师对课堂增用技术持合理怀疑态度。但封控政策迫使教学转至线上后,Google教育套件、Kahoot!、Zearn等工具成为常态。随着生成式AI兴起,个性化学习与减轻教师负担等教育革命承诺再度涌现。然而,支持这些益处的研究几乎皆由教育科技行业资助,而多数独立大规模研究显示屏幕时间阻碍学业成就。例如经合组织全球研究发现,校园技术使用增加与学生成绩下降存在关联。
“根本不存在关于这些工具有效性的大规模独立证据,”伦敦大学学院教授韦恩·霍姆斯指出,“本质上,我们正在用这些技术对孩子进行实验。多数理智之人不会走进酒吧就...”试想若有人递给你一种号称有益健康的新药,你便 unquestioningly 开始服用。我们通常要求药物经过严格检测并由专业人士开具处方。但面对本应有益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科技,我们却骤然降低标准。
迈尔斯与克莱门特不仅担忧学生持续被设备分心,更忧虑当答案触手可及时,他们正在错失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深度理解的机会。克莱门特回忆往昔提出“美国人均GDP预计排名多少”等问题时,能引导全班推理论证。如今问题尚未问完,已有人在线查得答案。学生常态化使用ChatGPT,若作业未提供电子版甚至会产生挫败感——这迫使他们手动输入问题而非直接粘贴至AI或搜索引擎。
“通过谷歌找到正确答案不等于拥有知识,”克莱门特强调,“知识至关重要,它使你能质疑看似虚假的事物。若缺乏知识,你或会阅读地平说博客后认为‘言之成理’,因为缺少辨明真伪的知识根基。”他担忧网络已充斥阴谋论与虚假信息,随着AI生成逼真但虚假的内容,这个问题只会加剧,而年轻人尚未做好准备。
疫情期间,迈尔斯发现年幼儿子对着学校平板电脑哭泣——男孩被一道数学题困住:用最少枚1、3、5代币拼出数字6。他反复尝试两个3的组合,均遭系统拒绝。迈尔斯建议尝试1和5,果然成功。“这就是非人类AI导致的典型问题,”迈尔斯解释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是机器无法容纳的。
但听闻此事,我更震撼于另一重忧虑:真正的威胁或许并非屈服于超级智能机器,而是将控制权交给并不那么聪明的机器。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关于“愚昧盛行时代”概念的常见问题清单,附清晰直接的回答:
通用定义类
1 何为愚昧盛行时代?
指非理性观念、错误判断及公然虚假信息在公共生活、网络空间乃至领导层中愈发常见、显眼甚至受到奖赏的现象。
2 愚昧岂非人性固有?自古存在?
确然,愚昧贯穿人类历史。当前其“盛行”之感源于科技与媒体使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传播,能见度与影响力空前。
3 愚昧与无知区别何在?
无知是缺乏知识或信息;愚昧是拥有正确信息却选择忽视、违背自身最大利益,或在压倒性反证面前坚持谬误。
成因与驱动
4 为何当下愚昧显得如此普遍?
主要成因包括:
• 社交媒体算法:常推广煽动性内容而非理性事实
• 信息过载:数字时代难辨真伪
• 部落主义:为获取归属感而接纳符合群体认同的愚昧观念
• 信任衰退:传统公信力减弱形成虚假信息温床
5 互联网应为此负责吗?
互联网非根源,却是巨型放大镜与加速器。它使愚昧观念能即时触达全球受众并集结同好社群,这在过去不可想象。
实例与表现
6 能举例说明盛行愚昧吗?
例如危险健康谣言的快速扩散、阴谋论跻身主流认知、或依据病毒式传播的社交媒体趋势做出改变人生的财务决策却未经任何调研。
7 日常生活中如何显现?
或体现为同事相信已辟谣的爆款故事、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