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化觉醒发生在乔治·迈克尔《信念》这首歌给予我勇气参加首次性爱派对之时。

我的文化觉醒发生在乔治·迈克尔《信念》这首歌给予我勇气参加首次性爱派对之时。

年轻时,每当思考自己的性取向,羞耻感总是如影随形。我开始自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被男性吸引?抑或只是在寻求刺激?当我小心翼翼地向前任女友们提及酷儿话题时,她们多次明确表示双性恋在男性身上毫无魅力。羞耻感层层堆积,但隐秘的幻想从未停止——不仅是关于男性,更关乎权力动态的探索、多元伴侣关系,以及被真正看见的渴望。

我认为父亲对此有所影响。到我青春期时,他已变成酗酒成性、操纵他人且时有暴力倾向的人。我开始将成瘾、愤怒与放纵与他联系起来。自身对性探索的渴望,仿佛正是那种我曾目睹摧毁人生的鲁莽男性欲望的开端。于是我选择将一切压抑心底。

这是个错误。我变得孤立自我,对其他男性充满戒备。直到几年前23岁时,我从英格兰小镇搬到伦敦,在那里接触到酷儿群体,目睹亲密与爱可以拥有如此多样的形态。但这样的可能性于我而言仍显得遥不可及。直到我听见乔治·迈克尔的《Faith》。

2016年他去世后,那些关于他默默行善的故事让我开始关注他的音乐。除了《Careless Whisper》和威猛乐队几首热门曲外,我对他知之甚少,于是决定完整聆听他的首张个人专辑。

这张定义时代的专辑令无数人共鸣,但初听时我却感觉它是为我而作。开篇三曲《Faith》《Father Figure》《I Want Your Sex》赞颂性是游戏、联结与理解的源泉,即便在痛苦迷茫中亦然。我深深沉醉。

当《One More Try》唱起"老师啊,有些事我不愿学会",我瞬间忆起与男性的初遇——匿名、短暂,随后便是负罪感与对自我性向的仓皇逃避。聆听中我幡然悔悟:羞耻感竟剥夺了我从这些经历中学习成长的机会。

常被忽视的《Look at Your Hands》如当头棒喝。迈克尔在歌中告诫人们勿安于压抑与庸常生活。"打赌你,打赌你,打赌你不喜欢自己的人生",他戏谑道。难道我要走向这样的未来——回首二十岁时,只剩错失性探索机遇的荒原?

专辑终曲时,恍如大梦初醒。它让我看清:我无需为任何事羞愧,我的欲望不该被压抑。我开始更开放地与女友探讨性探索意愿。她全然接纳真实的我,不久我们便报名参加酷儿性派对。初时我忐忑不安——会被视作冒牌货吗?但几乎立即就与其他酷儿者畅谈起来,他们瞬间接纳了我。被同样战胜羞耻感的同路人环绕,感受着前所未有的解放。

如今,性取向已成为我身份的重要部分。性关乎自我接纳、探索与联结。虽已天人永隔,我永远感谢乔治·迈克尔帮助我的性意识挣脱羞耻的枷锁。

是否有文化瞬间曾激发您的人生巨变?欢迎来信至cultural.awakening@theguardian.com

常见问题解答

基础篇
问:何为文化觉醒?
答:指彻底改变认知视角、开启新思维范式,让人与更广阔社群或生活方式产生深度联结的决定性时刻。

问:歌曲如何赋予人信心?
答:音乐具有非凡赋能作用。歌词、节奏或歌曲态度引发共鸣,让人被理解、变勇敢,在欲望中不再孤独。

问:什么是性派对?
答:成人基于共识探索性行为的社会聚会,形式可从开放交谈、调情到性活动,所有行为均遵循既定规则。

进阶篇
问:为何《Faith》常与性解放关联?
答:这首歌曲以自信欢快的节奏,唱响告别旧爱、拥抱随心而行的新体验,使其成为1980年代末独立自信性意识的宣言。

问:初次参加此类派对是否冒险?
答:若准备不足确有风险。关键要提前调研、明确沟通界限,选择以共识、安全、尊重著称的活动。

问:此类体验有何潜在益处?
答:除性探索外,更能获得自我接纳、减轻性羞耻、强化自主权,并在志趣相投社群中找到归属感。

问:新人常见焦虑有哪些?
答:担心被评判、未知期待、表现或外形焦虑,以及安全与边界问题。

实操指南
问:如何寻找安全可靠的性派对?
答:通常通过特定网站或应用的私密社群组织。最安全的方式是依靠知情可信群体的口碑推荐,选择有宾客筛选机制和明确行为准则的活动。

问:新手最重要准则是什么?
答:始终牢记"共识不可违"——所有参与者必须持续获得明确自愿的同意,并有权随时撤回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