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在加沙,世界目睹了当代史上最严重的平民受袭事件之一,却始终不愿或无力阻止这场灾难。超过6.62万人丧生,近16.9万人受伤,意味着加沙每十名巴勒斯坦人中就有一人成为以色列军事行动的伤亡者。
当以色列军队摧毁一座清真寺并用希伯来语涂写后,加沙民众在穹顶刻下"我们必将重建"的誓言。2025年2月24日,加沙城。
左图:2024年6月18日以军空袭汗尤尼斯;右图:2025年2月24日加沙城巴勒斯坦银行废墟。
以色列声称打击目标是哈马斯,但超过80%死者是平民。联合国人权报告认定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已构成种族灭绝。
由于以色列蓄意切断粮食供应,幸存者长期面临饥荒,以军更使加沙大部分地区不再适宜居住。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最新调查显示,约70%加沙建筑已严重损毁。
2024年11月25日,汗尤尼斯居民在帐篷被潮水冲走后等待新帐篷。
2025年1月27日,民众带着家当返回加沙南部。
2025年2月,贾巴利亚难民营废墟中的日常生活。
虽然统计数据触目惊心,却始终缺乏温度。摄影师埃纳斯·坦特什用镜头捕捉了数字背后鲜活的现实——当家园与社区被摧毁时究竟意味着什么。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引发战争前,坦特什从未想过成为摄影师。她刚完成高中学业,正追随父亲脚步成为家乡拜特哈嫩备受爱戴的游泳教练。
随着以军轰炸加剧、加沙记者纷纷逃离或遇害,她的姐姐马拉开始为《卫报》等欧洲媒体撰稿。2024年春季,埃纳斯用三星手机和父亲的几句指点,开始记录身边的混乱与毁灭。
此后18个月里,她的照片记录了整个民族在自己土地上沦为游牧者和拾荒者的历程。
2025年2月3日,拜特哈努儿童寻找饮用水。
加沙九成民众因轰炸或以军撤离令被迫离乡。如同几乎所有巴勒斯坦家庭,坦特什一家反复打包迁徙——挤进亲戚家,又在房屋遭袭时继续转移,这个过程重复了十余次。他们目前与大多数加沙人一样,住在用木料、布料和塑料布搭成的临时帐篷里。
2025年2月10日,猫咪蹲坐在拜特哈嫩家园废墟上。
坦特什的镜头传递出创伤中人群在破碎城市里经历的流离、绝望与持续不安。她的视角提醒我们:生存不仅是寻找栖身之所、饮水和食物,更是在废墟中捕捉常态与人性联结——与家人共餐、看孩童嬉戏,或是观察加沙猫咪在毁灭中保持优雅,毛发整洁,神情疏离。
左上起顺时针:2024年4月29日埃纳斯的叔叔在拉法帐篷旁照料植物;姐姐马拉·坦特什;2025年1月31日拜特哈嫩家族农庄幸存橘树结出的果实;2024年12月10日汗尤尼斯家庭帐篷旁的作物;2025年1月31日父亲拥抱战前在拜特哈嫩栽种的树。
坦特什在拍摄中屡遭质疑与辱骂。路人常误认她是那些未经许可随意上传他人苦难影像募捐的投机者。她曾被哈马斯街头拘留,经简短讯问后释放。
战火中她逐渐练就坚韧与沉着。有次在部分损毁的加沙医院,她获准进入狭窄手术室拍摄男子感染性腹部创伤手术,条件是在患者腹腔打开时协助传递手术器械。当家族在加沙城的临时住所附近咖啡馆遇袭时,她记录下的受害者影像因过于惨烈而无法公开。
如同所有加沙人,坦特什已习惯死亡。"这成了日常,"她说,"人们看见惨状后继续前行。"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以色列以记者为袭击目标,迄今已有248名记者遇难。坦特什学会与恐惧共存,总是仰头警惕致命无人机。她经历最危险的拍摄是在加沙港,以军巡逻艇常向海岸线扫射。
在加沙城的家中,面海的房间墙上有弹孔。父亲曾在交火时禁止孩子们进入,但她常偷偷潜入这个绝佳取景点拍摄。年初全家返回北部拜特哈嫩时,她的镜头记录下痛楚的归乡之旅——与姐姐在废墟中寻找家园,最终只能由邻居引路,因为所有被夷平的街道都面目全非。她们冒险攀上少数残存的多层建筑,躲避以军狙击手拍摄毁灭全景。
"拍摄自己家的那些照片是最艰难的。"坦特什说。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为《两年流离与毁灭:加沙影像纪实》整理的常见问题清单,力求清晰简明、语气自然
基础通用问题
1 本影像纪实主题是什么?
通过系列摄影作品记录两年冲突与封锁期间,加沙民众承受的巨大生命代价、物质破坏与日常挣扎
2 创作本影像纪实的目的是?
以视觉见证战争与流离失所的影响,为冰冷数据赋予人性面孔,帮助加沙之外的人们理解当地真实处境
3 拍摄对象包括哪些群体?
主要聚焦巴勒斯坦平民,包括儿童、家庭、长者、医护及救援人员——这些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普通人
4 拍摄地点位于何处?
取景范围覆盖加沙地带多地,包括加沙城、汗尤尼斯等城市,难民营、医院、学校及居民区废墟
5 摄影师团队构成是?
由驻加沙的国际记者与当地巴勒斯坦摄影记者共同完成
影响与意义类问题
6 本纪实希望传递什么核心信息?
展现长期苦难中民众的深刻丧失、坚韧精神与人性尊严,揭示紧迫的人道主义危机
7 影像相较于新闻报道有何独特价值?
震撼影像能引发即时情感共鸣,培育更深切共情,使流离失所等抽象概念变得可触可感
8 希望观众产生何种行动?
期待观者能主动了解冲突背景、传播这些故事提升关注度,并支持人道救援组织
内容与背景类问题
9 纪实包含哪些类型的场景?
既有空袭后废墟搜救的瞬间,也有过度拥挤的避难所与临时帐篷里的日常生活片段
10 是否仅聚焦破坏景象?
虽以破坏为主要脉络,但同样深入呈现韧性、社区互助、童年中断、维系尊严等多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