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英文文本的中文翻译:
**关于Deftones 1995年首张专辑《Adrenaline》发行前夜的感受**
JonnyT提问:还记得1995年《Adrenaline》发行前夜的心情吗?
那时我非常兴奋,因为我们即将通过正规厂牌发行正式专辑。也有些紧张——毕竟我们是刚出道的新乐队。专辑问世后,厂牌寄来了实体唱片,我记得当时甚至还有磁带。拆封时那种触碰到实体的感觉令人激动。但我们完全没料到这张专辑会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更没想到多年后人们仍在聆听,我们乐队也依然存在。如今发行新作时我们仍会紧张,但多了份自信,尤其是对这张最新专辑。
**关于创作灵感源于困境还是平静**
shenead提问:创造力在困境中更旺盛,还是平静同样能激发力量?
两者各有其位,这种对立统一本就植根于我们的音乐内核——许多作品都蕴含阴阳相生的特质。如今我们的生活更趋于平静,我对此心怀感激。早期专辑多诞生于动荡时期,那些能量被记录了下来;而这张新专辑的美感,则源于我们当下焕发的新生能量。不过偶尔能呐喊宣泄也是好事对吧?疫情对所有人都是考验,尤其对我这种习惯通过巡演释放情绪的人而言,突然的停滞是沉重打击。而创作音乐——表达各种情感——始终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关于1997年专辑《Around the Fur》的持久吸引力**
DameHedwig提问:我在小镇HMV工作,每周至少向青少年售出5张《Around the Fur》,销量远超Fleetwood Mac《Rumours》和Nirvana《Nevermind》。为何它如此经久不衰?
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做出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唱片,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这就像我小时候发现齐柏林飞艇等乐队的感觉——并非自比传奇,而是那些作品虽历经岁月仍让我产生连接,这种体验很美妙。我们始终刻意避免追逐潮流导致音乐过时,也警惕被归类为同期的新金属乐队。并非自视甚高,只是想要保持独立身份,因此通过创作选择避免被定型。
**关于英国80年代音乐的影响**
JimmyD提问:翻唱合辑显示你们受杜兰杜兰、治疗、史密斯、Sade等英国音乐人影响颇深,他们如何塑造了你们的音乐?
那是我真正热爱的启蒙音乐,对六年级的我而言充满异域魅力。看杜兰杜兰在斯里兰卡游艇上的MV时,仿佛窥见了遥远世界。80年代那是流行音乐,但我的朋友多迷恋迈克尔·杰克逊。我也喜欢杰克逊,但英伦音乐独具韵味,让我有种发掘小众珍宝的优越感。这些影响自然融入了Deftones——我们仍是硬摇滚/金属乐队,但我真诚地将热爱的元素编织其中。
**关于近期专辑中的神秘主题**
近期作品似乎蕴含更深层的神秘主题与象征,这是刻意为之还是潜意识流露?
是潜意识。我一直痴迷于未解之事,并非推崇其中任何观念,纯粹出于对未知的好奇。并非为了骇人听闻——小时候祖母带我去教堂,主日学会发带插图的圣经故事书,里面就有最骇人的画面:比如所罗门王倒提婴儿脚的插图。我会盯着看几小时,再读那些两个妇人争婴、所罗门欲将婴儿劈成两半的故事。至今惊讶这类内容竟给孩童看,但我始终被这种黑暗吸引。
**关于22岁时听的音乐**
22岁时可能正在巡演,常听早期电子乐和神游舞曲。沉迷Portishead、UNKLE、DJ Shadow和Tricky。至今仍爱那种融合采样与厚重鼓点的hip-hop变奏,放缓的节奏里充满浪漫意象。
**关于未发行专辑《Eros》**
我常听网上流传的《Eros》(因2008年贝斯手Chi Cheng车祸昏迷未完成的专辑,他于2013年离世)曲目尤其是《Dallas》,这张专辑会正式发行吗?
我们常被问及《Eros》。它大概率永远不会发行,因为这意味着要回溯那段时光完成未竟之作。《Dallas》是唯一接近完成的曲目。新专辑始于疫情期间各自的创作构思,重聚时无人想回溯旧作——我们专注当下。因此完成《Eros》已不合时宜。
**关于《Sextape》的创作灵感**
我通常偏爱重型音乐,却深爱2010年《Diamond Eyes》中的《Sextape》(尤其舒缓段落)。歌词灵感何在?它如何成为经典?
我记不清写作具体过程。我们的歌多抽象地捕捉情绪。《Sextape》以三个音符贯穿全曲——华丽而优美,将声音特质推向极致。旋律本身具有美感,歌词只是随情绪流淌。
**关于不同音乐项目的创作模式区分**
如何区分Deftones与其他项目的创作模式?
我不区分。每个项目自成一体,但创作态度一致——我只是以"Chino"本真状态回应音乐。不存在"Deftones版Chino"或"Crosses版Chino",只有唯一的我。(停顿)我通常不用第三人称指自己,刚才可能是第一次,感觉挺怪!
**关于翻唱Sade《No Ordinary Love》的反馈**
你们翻唱的Sade《No Ordinary Love》宛如天籁。她本人听过或给予反馈吗?
那是神圣领域,因为Sade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录制时就感觉特别——像自我沉溺的创作。我们从未打算发行,demo在车库录制,纯粹为自己而作。说实话它最终流传出去让我后怕。若事先问我"是否愿翻唱Sade作品,并可能被她本人听到",我会拒绝。不过很高兴人们喜欢,不确定她是否听过。
**给年轻自己的建议**
Zack_S917提问:若回到过去,你会给年轻自己什么建议?
很多人生教训需亲身经历,它们塑造了今日的我。虽无重大遗憾,但或许仍想回到某些时刻,拍拍自己肩膀说:"换个方向走。"
**关于收到最特别的粉丝礼物**
StarrXperience提问:粉丝的爱意汹涌,礼物也充满创意。你收到过哪些暖心或酷炫的礼物?
常收到粉丝为我画的肖像。总好奇他们觉得我会怎么处理——我甚至不爱看自己照片。风格各异:卡通、钢笔素描等。我想创作者知道我将他们的作品珍藏会感到快乐,就像"你与我分享艺术,我也想与你分享我的"。虽然感激,但家里确实堆了成百上千张我的画像。
《Private Music》将于8月22日通过Reprise/Warner发行。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关于Chino Moreno"家中藏有上百张自画像"引言的FAQ清单,采用清晰对话式表述
关于Chino Moreno"家中藏有上百张自画像"引言的常见问题
问:等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Chino Moreno说了什么?
答:这位Deftones主唱在采访中提到"家中藏有上百张自画像",指的是多年来乐迷赠送或寄送给他的粉丝艺术作品。
问:他真有一屋子自己画的自画像吗?
答:完全不是。这些画作并非自画像,而是粉丝为他创作的肖像作品。
问:他为什么保留所有这些粉丝画?这不会有点奇怪吗?
答:多数粉丝视此举为他对乐迷的珍视与联结,并非虚荣表现,而是体现他对支持者创意与热忱的尊重。
问:这番话出自何处?
答:源自2010年英国《Kerrang!》杂志的访谈。
问:他公开展示过这些作品吗?
答:近年来他偶尔会在社交媒体分享部分画作,并向创作粉丝致谢。
问:这反映了他与乐迷怎样的关系?
答:表明他拥有极具忠诚度与艺术创造力的粉丝群体,而他珍视这些心意并将其收藏于私人空间。
问:音乐人这样做常见吗?
答:许多艺术家会保存粉丝礼物,但公开表示收藏"上百张自画像"的做法独特而令人难忘,因此成为经典引言。
问:都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专业油画还是简单素描?
答:可能涵盖从餐巾纸速写到精细油画、数字艺术等所有形式,创作者涵盖各种技能水平的粉丝。
问:这是否说明他自恋?
答:结合语境及其一贯态度,结论恰恰相反。这被解读为谦逊——他是在致敬他人的心血,而非自我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