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表明,威权主义者会利用一切机会来掌控权力。

历史表明,威权主义者会利用一切机会来掌控权力。

1933年2月27日夜间,距离全国大选仅剩六天,德国国会大厦突发纵火案。消防员和警方在现场抓获荷兰共产党人马里努斯·范德卢贝,其承认实施纵火。纳粹国会主席赫尔曼·戈林迅速抵达现场,随后同进晚餐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与阿道夫·希特勒也相继到来。

关于真凶的两种阴谋论——迄今未有定论——随即传播开来:或是纳粹栽赃范德卢贝,或是共产党策划的阴谋。但三位纳粹领袖毫不怀疑。戈林宣称此为共产党阴谋,希特勒称之为"天赐信号",并补充道:"若如我所信此火系共产党所为,我们必须以铁拳粉碎这个杀人瘟神。"

2025年9月10日,查理·柯克遇刺数分钟内——尚未确定任何嫌疑人或动机——从新纳粹网红到国会共和党议员,大批声音开始指责左翼谋杀了这位极具影响力的极右翼政治组织者。

唐纳德·特朗普放大了这些指控。当晚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的电视讲话中,他表示:"激进左翼...言论直接导致我国当下遭遇的恐怖主义,必须立即停止。"值得注意的是,他完全未提及针对进步派或民主党人的暴力行为。

柯克遇刺案是特朗普的"国会纵火案"吗?

1933年的德国与2025年的美国存在显著差异。当时德国民主制度仅存续14年。诞生于战后困境与民众对战败愤懑的魏玛共和国,自始就动荡不安。纳粹运动正是借此土壤壮大。

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虽失败,却使其获得全国关注。在1925至1932年纳粹所称的"斗争时期",冲锋队等暴徒持续对政敌、犹太人及少数群体实施恐怖暴力。1933年2月27日的国会纵火,正是在一触即发的环境中点燃。

相较之下,美国民主已历经近250年风雨。它承受过分裂、腐败与暴力,往往变得更强大、治理更完善、更公正。今日尽管面临新闻打压、党派选区操纵、警方镇压和平抗议及右倾司法体系,美国人仍享有公民自由——即便这些自由正受损受胁。这已胜过国会纵火案后德国人的处境。但越来越明显的是,若缺乏广泛公众抵抗,这些自由恐难持久。

尽管存在差异,美国此刻与90余年前的德国仍有诸多相似。美国历史充满不公与压迫——从强占原住民土地到9·11后加强监控。但特朗普对民主的攻击规模与范围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以史为鉴,认清当下危机及其可能导向。

国会纵火案数小时内,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签署《保护人民与国家紧急法令》,废除言论、集会、出版自由及正当程序权。镇压浪潮接踵而至:数千名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工会成员和知识分子——根据冲锋队编制的名单——遭逮捕。仅第一夜就有4000人被押往冲锋队营房遭受酷刑,暴力持续失控。

1933年3月23日,在几乎所有反对派议员被禁止就座的情况下,国会通过《授权法》,实质上赋予希特勒独裁权力,标志着德国民主的终结。2月28日,德国议会通过该法案,授予希特勒及其内阁完全立法权并永久废止公民自由。数周后,首座集中营达豪建立。柏林这场大火加速了德国民主的崩塌,令其化为灰烬。

如今,特朗普政府正像纳粹利用柏林大火那样利用柯克遇刺事件——为大规模镇压提供借口。虽然特朗普尚未禁止民主党人进入国会或大规模逮捕反对派,但他正动用政府工具压制任何哪怕轻微批评其本人或盟友者。

近日,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威胁迪士尼、ABC及其附属机构,若不停播《吉米·坎摩尔直播秀》(因主持人调侃柯克凶手系"MAGA帮成员")将予以惩罚。相关公司妥协,节目无限期停播。专制者从不以宽容批评著称。

将柯克谋杀案归咎整个美国左翼的,远不止极右翼播主、网红或民兵首领。共和党议员、政府官员及白宫顾问也纷纷高声——近乎欢庆地——加入。

南卡罗来纳州众议员南希·梅斯告诉NBC新闻:"民主党人难辞其咎",称当时身份不明的凶手为"狂暴左翼疯子"。

佛罗里达州众议员安娜·保利娜·卢纳在X平台发文:"所有骂我们法西斯的人都是帮凶!你们忙着给孩子吸毒、割生殖器、通过支持剥削少数族裔的组织煽动种族暴力、保护罪犯…你们的言论导致这一切,你们的仇恨造成这一切。"

特朗普亲密盟友劳拉·卢默补充:"若你无耻到庆祝他的死亡,准备断送全部职业前程吧。我会让你后悔开口。"

特朗普本人嗓门最大,承诺:"我的政府将追查所有参与这起暴行及其他政治暴力者——包括资助支持的组织,以及迫害我国法官、执法人员和所有维稳者的势力。"

代班柯克电台节目的JD·万斯誓言"追查煽动、促成和实施暴力的NGO网络",亦称其为"左翼疯子"。他特别点名福特基金会和开放社会基金会(后者由乔治·索罗斯运营——这位支持民主的进步派犹太裔大屠杀幸存者长期遭新纳粹言论攻击)。万斯还威胁调查左倾媒体《国家》杂志的非营利地位。

白宫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同期节目宣称:"以上帝为证,我们将动用司法部、国土安全部及整个政府的一切资源,识别、瓦解、摧毁这些(激进左翼)网络,让美国重归安全。"

周二,当特朗普在华盛顿餐厅遭遇抗议者高呼"解放DC!解放巴勒斯坦!特朗普是当代希特勒!"后,司法部副部长托德·布兰奇在CNN暗示可能将其作为"有组织损害、恐袭美国行动"调查对象。

近日特朗普向记者表示,已与司法部长帕姆·邦迪讨论对此类"煽动者"提起联邦敲诈勒索指控的可能性,并支持将"反法西斯运动"列为恐怖组织。

多方迹象表明,打压异己的行动已酝酿数月。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即实施传统基金会"以斯帖计划",针对教授、学生...高校院系内外,任何被指控"反犹"(常被简单定义为批评以色列)者均遭锁定,名单由犹太复国主义线人提供。这场政治迫害正在扩大。

这些行动与特朗普早期措施,令人忆及1950年代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打击共产党及其他所谓颠覆分子的运动。麦卡锡要求政府雇员宣誓效忠,多州效仿。拒绝签署意味着辞职或解雇。六月一项筛查联邦雇员对特朗普议程忠诚度的计划因批评而放弃,但此后定期有雇员和高官因未表忠心或言总统不便之事实遭解雇。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公布所谓"深层国家"叛徒名单,已惩处其中三分之一。他否认这是"敌人名单",尽管与麦卡锡自称拥有的名单如出一辙。

总统考虑动用《反叛乱法》应对抗议移民围捕的活动。他宣布模糊的"犯罪紧急状态"以派兵进入华盛顿等城市,并下令组建联邦"快速反应部队"镇压内乱。他授权移民海关执法局(ICE)恐吓虐待被假定为无证移民的西语裔群体——这种种族定性政策违反第四修正案禁止非法搜查扣押的原则,却获美国最高法院许可。

在国家社会主义党成为德国杀人执政党前,纳粹主义是场民众运动。运动与政党并非割裂,政府必须动员支持或粉碎反对以求存。我们无法无天的政府既受无法无天运动支持,也支持该运动。正如德国犹太语言学家、日记作者维克多·克莱普勒1933年3月17日所写:"日复一日,赤裸的暴力行为、违法行径、野蛮观念竟毫不掩饰地作为法令颁布,令人震惊。"此言于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同样适用。

犯罪总统受罪犯支持。《授权法》一条规定特赦"魏玛共和国时期为帝国利益犯罪"者。在赦免所有1月6日暴乱者(包括袭击杀害警察者)后,特朗普引用拿破仑:"拯救国家者不违法。"2016年总统辩论中,他告诉骄傲男孩"退后待命"。如今他暗示其行动时机或至。

挑战巨大。但除了美国民主的韧性与持久力,仍有理由相信抵抗运动此次能存续并取胜。

镇压正在迅速蔓延。然而,那些加剧观点极化、传播虚假信息、辅助政府监控的社交媒体,同样能支持政治组织、规避审查、验证真相并连接全球网络以逃避镇压法律——例如在红州分发堕胎药的女权团体。

国家看似深度分裂。但允许各州操纵选区和通过非民主法律的联邦制,也赋能那些致力于善治、供养居民并保护其免受联邦侵犯的州。

华盛顿民主党人看似无能,但地方进步派候选人正赢得选举。尽管有些律所和主流媒体不加抵抗地向特朗普压力屈服,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和独立新闻机构仍在活跃。

尽管特朗普试图抹去美国压迫史及与之抗争的解放运动,这些故事未被遗忘。我们理解屈服与消极的后果,也知悉争取和平正义斗争的可能成就。挫败感虽易生,但我们此刻决不能放弃。

朱迪斯·列夫(Judith Lev)是驻布鲁克林的记者、散文家,著有五本书。其Substack时事通讯名为《今日法西斯主义》。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威权主义者利用机会控制局面的常见问题清单,附清晰简洁答案



基础定义类问题



问:所谓"威权主义者利用机会"是何意?

答:指企图攫取绝对权力的领导者或团体,主动利用公众恐惧、混乱或危机时刻,推动强化自身权力同时削弱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法律。



问:什么是威权主义者?

答:威权主义者是指要求人民绝对服从、将权力集中于自身,通常压制个人自由、异见和政治反对派的领导者或政府体系。



问:这是否仅发生于他国?

答:否。虽然某些国家存在明确长期的威权政权,但获取控制权的策略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历史表明若公民丧失警惕,所有民主政体都潜在脆弱。



历史案例与模式



问:能否举例说明?

答:典型案例如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的行径。他利用一战后公众恐惧与经济绝望及大萧条时期掌权。1933年国会纵火案是其利用特定危机中止公民自由、攫取紧急权力的具体例证。



问:威权主义者危机期间常用哪些手段?

答:常见手段包括:

宣布紧急状态以绕过正常法律程序

将危机归咎少数群体或政敌(寻找替罪羊)

通过抨击媒体为"假新闻"或接管媒体控制信息

对复杂问题承诺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



问:威权主义者总是暴力夺权吗?

答:未必。虽然武力常见,但许多现代威权主义者先采用合法手段,如修宪、操纵选举或宣传,以表面合法的方式获取权力。



机制与过程类问题



问:为何危机中民众常支持威权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