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他们试图阻止你阅读的20本书籍
人们或许容易将禁书视为过去式,认为那是蒙昧时代遗留的产物。例如天主教会在1940至1950年代曾将让-保罗·萨特、阿尔贝托·莫拉维亚、西蒙娜·德·波伏娃等作家列入《禁书索引》,但这份延续四个世纪的清单最终在1966年被废止。纳粹或麦卡锡主义者公开焚书的行径,似乎也已成为骇人的历史警示。然而即便在言论自由受法律严格保护的美国,焚书行为依然令人难以抗拒。2019年,佐治亚南方大学学生焚烧珍妮恩·卡普·克鲁塞特所著《在陌生人中安家》的副本,有人高呼"特朗普2020";2022年,纳什维尔牧师格雷格·洛克公开焚烧他称为"恶魔之作"的《哈利·波特》与《暮光之城》系列。 审查制度曾长期是政府或国际权威的专属领域。虽然在伊朗和中国等威权国家依然如此,但西方国家在20世纪中期普遍趋于开放。然而美国教育系统始终存在一种温和的审查形式——家长可质疑其认为不适合子女阅读的书籍,校董事会通常会将这类书籍从图书馆撤下,形成事实上的禁令。 近年来这种趋势加速蔓延且日益组织化。美国图书馆协会2024年数据显示,当前多数禁书企图来自有组织的团体。压力集团和政府实体(包括民选官员和行政人员)发起了72%的学校及公共图书馆撤书要求。2001至2020年间,此类团体平均每年质疑46种书目,而去年的12个月内这个数字跃升至4190种。 特朗普对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计划的抨击,导致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多个学区在过去一年主动下架大量书籍。今年早些时候,一名男子从俄亥俄州公共图书馆借出关于犹太、黑人和LGBTQ+历史的书籍付诸一炬。焚书视频配文称:"我们正在清除图书馆中的堕落污秽。"若约瑟夫·戈培尔在世,想必会对此表示赞许。 以下是被贴上"堕落污秽"标签的部分书目: **《羚羊与秧鸡》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这部2003年出版的后启示录小说中,角色们吸食大麻并在网上观看不良内容,最终全球大流行颠覆了他们的生活。该书成为美国校园最常被禁的作品之一,犹他州教育委员会甚至禁止学生携带此书在校课余阅读,建议将此类"危险"书籍标注"敏感材料"后送至指定仓库封存。得州某学区2024年以"宣扬性别流动"为由将其列入禁令。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J·K·罗琳** 尽管作者近年因政治观点受争议,该系列早已因被指"推崇神秘学"或"宣扬巫术"而屡遭下架要求。1999年密歇根州泽兰市与2019年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均实施禁令。这不禁令人质疑:如何能宣扬不存在的事物? **《牛奶与蜂蜜》露比·考尔** 这位印裔加拿大诗人凭借Instagram走红,这部极简主义诗集2014年自费出版后销量超1100万册。尽管广受欢迎,该书仍在2022-23学年成为美国第九大禁书,八个州的学区限制其流通——批评者反对的不是其拒绝使用大写字母的文体,而是对性侵等主题的探讨。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以苏联占领前后及塔利班统治时期的阿富汗为背景的这部2003年小说,因涉及同性恋、暴力和民族冲突描写,长期位列美国校园禁书榜。2007年电影版曾在阿富汗遭禁,近期更被美国国防部下属学校下架,这与特朗普反对DEI项目的立场相呼应。 **《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 这部受作者BBC工作经历启发的反极权小说在苏联被禁至1988年。其现实意义持续显现:俄罗斯反战人士因散发此书被捕,中国社交媒体仍禁止提及书名。 **《撒旦诗篇》萨尔曼·鲁西迪** 1988年这部包含先知穆罕默德梦境重构的小说引发广泛争议,在多国遭焚毁查禁。2022年鲁西迪遇刺,而行凶者试图执行伊朗发出的追杀令。耐人寻味的是,印度法院2024年指出原始禁令可能因官方令状遗失而失效。 **《最蓝的眼睛》托妮·莫里森** 这部55年前出版的小说讲述黑人女孩渴望蓝眼睛的心酸故事,至今争议不断,位列202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最具争议图书第三名,在2022-23学年遭29个学区封禁。即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未能使莫里森作品免遭质疑,《宠儿》同样屡被针对。 **《我在伊朗长大》玛赞·莎塔碧** 这部2000年法语漫画描绘伊斯兰革命时期的成长经历,在伊朗遭禁且曾在黎巴嫩被临时查禁。2013年芝加哥公立学校意外颁布禁令(后撤销),目前仍在阿拉斯加等多州因"露骨文字与图像"受抵制。伊利诺伊州甚至有家长质疑为何在9·11事件纪念日推荐穆斯林题材书籍。 **《中国梦》马建** 若想讨好中国共产党,恐怕不会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命名小说,也不会选择如作者所言"负责压制历史记忆与控制当下言论"的野心官僚作为叙述者。这部2018年作品与其1987年后所有著作均在中国遭禁,且首度遭遇香港出版社集体拒绝。马建表示:"他们有一支审查大军。" **《洛丽塔》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这部1955年首版于法国的争议之作,次年即被法国政府查禁,英国将其列为"淫秽作品"禁止进口,阿根廷、南非等国多年禁止出版。新西兰1964年才予解禁。《纽约时报》书评曾斥其"以矫饰浮夸的愚蠢方式令人厌烦",目前仍在美国三个学区遭禁。 **《事发的19分钟》朱迪·皮考特** 这部2007年校园枪击题材小说以98次禁令成为美国学区头号禁书。作者在海伊文学节指出,最常见的查禁理由竟是第313页出现的"勃起"一词——而抑制校园枪击题材小说是否真能减少暴力事件,至今未有实证。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D·H·劳伦斯** 这部1928年私人出版的作品引发20世纪最著名淫秽审判,英美1932年只能发行删节版。1960年企鹅出版社推出全本时,检察官在法庭质询:"你会允许妻子或仆人阅读此书吗?"最终历史给出了肯定答案。 **《十三个理由》杰伊·艾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