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主流政党正日益让极右翼势力主导政治议程。他们将这种现象描述为一种缺陷——主流政党无意中通过使极端思想显得可接受并广泛传播的方式助长了极右翼势力。
这项发表在《欧洲政治研究杂志》上的研究分析了六家德国报纸二十多年来逾52万篇文章。柏林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极右翼议题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边缘话题转向融合与移民等议题,主流政党相应调整了宣传策略。这扩大了极右思想的传播范围,并向选民传递了此类观点具有正当性的信号。
柏林社会科学中心政治社会学家、研究合著者特蕾莎·弗尔克强调,这种趋势对民主制度产生严重影响。她表示:"主流政党的传播策略对极右翼的选举成功至关重要,而这一直是被忽视的方面。"即便主流政党批评极右翼时,仍然给予了他们关注。弗尔克指出,这在当今注意力驱动型社会中至关重要:"掌控议程者就能影响选民的思考和投票方式。"
该中心另一位合著者、政治社会学家丹尼尔·萨尔迪维亚·贡萨蒂指出,虽然研究聚焦德国,但这种正常化效应可能遍及欧洲。他以德英媒体为例,即使遭遇批评,极右翼言论仍能持续数日占据头条:"即便你在反驳,你仍在重复他们的信息。"
有时领导人会强化言论以呼应极右翼。例如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2023年采访中,曾呼吁大规模驱逐非法居留者,并要求加快全国范围内的驱逐频率。
类似模式在欧洲各国上演,英法等国政客在移民问题上采用极右话术,形成了十年前难以想象的回音室效应。
萨尔迪维亚·贡萨蒂强调,核心问题在于由谁设定基调和议题:"如果温和政党以极右翼设定的节奏讨论移民等文化议题,这就是议程设置的实际体现。"某些政党甚至采取类似极右翼的强硬立场,尽管研究表明这反而可能将选民推向极右翼阵营。
弗尔克指出,海量数据显示极右翼影响力是逐步扩大的:"舆论不会一夜转向,但当关于移民的负面框架每隔几周就被重复——不仅是极右团体,连社民党等主流政党也参与其中——这种叙事就会逐渐深入人心。"
这些发现佐证了此前关于极右翼正常化的研究,无论通过主流政党与其组建联盟,还是通过媒体广泛报道。
本次研究中,极右翼的巨大影响力令学者震惊。萨尔迪维亚·贡萨蒂表示:"我们原以为右翼政党会更积极响应极右议程,但事实证明影响是普遍性的。"研究还显示反对党比执政党更易受此影响。
弗尔克认为除北欧国家外,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类似模式。她解释称北欧已进入"第二阶段",极右影响从文化议题扩展至更广泛领域:"由于主流政党已在移民问题上采纳部分极右立场,他们超越了由极右翼单独设定议程的阶段。"
萨尔迪维亚·贡萨蒂强调主流政党必须建立自身叙事体系,尤其在移民和融合议题上,而非亦步亦趋。他比喻道:"如果极右翼领舞而你只是跟随,你就无法选择背景音乐。"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德国极右翼塑造政治辩论研究的常见问题及简明解答
基础理解与定义
1 本研究主要发现是什么?
研究发现德国选择党成功设定了公共讨论议题。即使其他政党和媒体反驳该党观点,他们仍在讨论该党选择的议题,这使选择党获得更多能见度和影响力。
2 "塑造政治辩论"意味着什么?
指极右翼决定所有人讨论的议题(如移民或民族认同)。他们设定议程,迫使其他政治团体对其主张作出回应。
3 德国极右翼指哪些势力?
主要指德国选择党。该党以民族主义、反移民和疑欧观点著称。
4 反对者如何无意中传播极右思想?
通过持续回应和谴责选择党的声明,反对者使这些声明始终占据新闻和社交媒体版面。即使以负面形式呈现,重复曝光仍会使这些思想显得更主流、更易被公众接受。
机制与深度分析
5 什么是奥弗顿之窗?它与本研究有何关联?
奥弗顿之窗指公共话语中可接受的思想范围。通过不断推送激进观点,极右翼能移动这个窗口,使原本不可接受的议题逐渐成为政治辩论的正常组成部分。
6 质疑和核实极右主张不重要吗?
至关重要。但研究揭示了一个战略困境:当唯一回应方式是重复并反驳错误主张时,反而会无意中放大原始信息。关键挑战在于用积极的替代方案重构对话,而非仅仅被动反应。
7 能否举例说明?
典型例子是当选择党对移民发表笼统负面指控时,24小时新闻周期和政敌会花数日澄清。公众往往记住核心指控而非复杂的事实核查,且该议题会持续占据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