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好莱坞最具争议人物绝非易事,尤其在梅尔·吉布森仍活跃影坛的当下。然而蒂莉·诺伍德尚未开启职业生涯就已招致滔天争议——只因她并非真实存在。
这位神似盖尔·加朵、安娜·德·阿玛斯与《歌舞青春》时期凡妮莎·哈金斯惊人融合的女子,实为AI造星工坊Xicoia的虚拟造物。据称她代表着电影制作的璀璨未来。在这个AI内容平庸、电视节目乏味的时代,文化精英主义是否即将卷土重重?
亮相苏黎世电影节的诺伍德被宣传为"下一代斯嘉丽·约翰逊",据传多家制片厂争相合作,经纪公司已准备好代理合约。当然,她的存在本身可能引发对人类未来的深层不安——但这正是好莱坞的常态。
饭碗受威胁的演员们率先发起抵制。《惊声尖叫》女星梅丽莎·巴雷拉在Ins快拍质问:"希望签约这家经纪公司的演员全都解约";《玛蒂尔达》主演玛拉·威尔逊质疑:"那些被合成面孔的数百位真实年轻女性呢?难道不能雇佣她们?"《神奇四侠》的拉尔夫·伊内森更在X平台直斥"滚蛋"。
耐人寻味的是,诺伍德的表演履历仅有一部AI生成的喜剧短剧《AI专员》。首播当日她在Facebook宣称:"虽是AI生成,此刻却感受着真实情感。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观众反馈两极。技术上,近乎真人的银幕形象令人惊叹,但剧集本身既令人不适又空洞无物,最关键的是毫无笑点。看着牙齿糊成白斑的角色已显诡异,糟糕剧本与僵硬对白更是雪上加霜。上线两月,《AI专员》仅获20万播放量——比麦考利·卡尔金《热辣访谈》280万浏览量少了14倍。
但威胁确实存在。尽管业内多数人视诺伍德类AI造物为劣质替代品,但对无数缺乏资源或创造力的圈外人而言,这正是突破口。即便意味着劣质内容泛滥,资本仍押注这类存在将永久改变行业。
对某些好莱坞人士而言,诺伍德堪称完美演员:绝对服从导演制片,没有自我意识与创作主张,不索高薪永不衰老。想象若由她取代朱迪·加兰出演《绿野仙踪》——路易斯·B·梅耶就无需用鸡汤、黑咖啡、减肥药和香烟控制演员。这难道不是终极梦想?
唯一慰藉在于观众终将决定AI能否成为行业标准。正如好莱坞永恒法则:诺伍德的星途取决于商业价值。当面对连牙齿数量都模糊不清的虚拟美人,是否愿意付费体验不适感,选择权在我们手中。
若我们全盘接纳现有AI技术,它可能延续数代。但还记得十五年前《阿凡达》上映时,全民鼓吹3D是电影未来吗?几部烂片就足以摧毁潮流,同样剧情不难想象。
乐观来看,我们已知下一位斯嘉丽·约翰逊的人选。若好莱坞执意押注,请允许我推介邦基布姆先生——我刚画在袜子上的笑脸。他是下一代汤姆·汉克斯,正在寻求丰厚合约。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蒂莉·诺伍德与病毒式AI演员现象的清晰解答
基础篇
1 蒂莉·诺伍德是什么?
蒂莉·诺伍德是出现在病毒短剧中的虚构AI生成角色。她并非真实人类,其面容、声线及举止模式均通过人工智能创造。
2 为何称其为AI演员?
因其呈现的是数字化表演。通过AI模型演绎剧本情境,无需真人演员即可生成能念台词、表达情感的拟真形象。
3 与深度伪造有何区别?
虽技术类似但目的不同。深度伪造通常将真人面容移植至他人身体制造欺骗性视频,而蒂莉这类AI演员是完全原创的虚构角色,并非针对特定真人的模仿。
4 需要担心蒂莉·诺伍德本身吗?
不必。她仅是技术范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创造她的AI技术及其可能被滥用的潜在场景。
深层忧虑与影响
5 人们主要担忧什么?
核心在于信任体系崩塌。当AI演员与真人难以区分时,政客、明星或证人的视频真伪将无法甄别,可能被用于虚假宣传、诈骗及诽谤。
6 会否用于诈骗?
当然可能。诈骗犯或利用AI演员制作虚假代言视频,伪造客服代表,甚至在视频通话中冒充亲属索要钱财。
7 对演员及创意岗位的影响?
这将给娱乐业某些岗位带来巨大冲击。若能以极低成本生成角色,为何还要雇佣群演或配音演员?这为人类表演者带来伦理与经济双重挑战。
8 创建此类AI演员是否违法?
目前多数地区创建虚构AI角色并不违法,但利用该技术实施违法行为则属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