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处理猫王的毒品和枪支?" 汤姆·帕克上校如何始终守护着这位王者。 (注:根据中文表达习惯,"Elvis"译为广为人知的"猫王";"Colonel Tom Parker"保留头衔译为"汤姆·帕克上校";"the King"采用意译"王者"既保留原意又符合中文尊称语境;问句保留原文直接引语形式,冒号改为更符合中文标点规范的引号;被动语态"was going to be handled"转化为主动句式"谁来处理"更自然。)

"谁来处理猫王的毒品和枪支?" 汤姆·帕克上校如何始终守护着这位王者。 (注:根据中文表达习惯,"Elvis"译为广为人知的"猫王";"Colonel Tom Parker"保留头衔译为"汤姆·帕克上校";"the King"采用意译"王者"既保留原意又符合中文尊称语境;问句保留原文直接引语形式,冒号改为更符合中文标点规范的引号;被动语态"was going to be handled"转化为主动句式"谁来处理"更自然。)

骗子。操纵者。恶霸。长期以来,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经纪人汤姆·帕克上校被视为欺诈型经纪人的终极典型——将利益置于艺术之上,让艺人沦为牺牲品。

这种印象并非空穴来风。这位原名安德烈亚斯·科内利斯·范·库伊克的荷兰人,连"汤姆·帕克上校"这个名字都是伪造的。在人们想象中,他整个人生都是场骗局。但在新传记《上校与猫王》中,作者彼得·古拉尔尼克颠覆了这些认知,勾勒出一个恪守道德准则的复杂形象。

古拉尔尼克可能是最了解这段往事的人——除了帕克和猫王本人。他撰写的两卷本猫王传记(1994年《最后列车开往孟菲斯》与1999年《纵情之爱》)已成经典,这部近600页的帕克传记同样考据详实。

传记分为两部分:前半部是帕克生平,后半部精选了他职业生涯中留存的上万封信件、备忘录与电报。古拉尔尼克获得了全部档案访问权,得以穿透神话窥见真人。

研究过程中,古拉尔尼克修正了所有固有认知,试图为帕克"确立应有的历史地位"。他这样描述撰写平衡传记的挑战:"我既不想为他开脱,也不打算谴责他。"

1909年生于荷兰布雷达的帕克,1920年代偷渡美国后重塑身份,自称来自西弗吉尼亚州亨廷顿。参军退伍后,他在嘉年华打工,后转型为汉克·斯诺等歌手担任经纪人。1955年1月,当他在《路易斯安那大舞台》看到猫王表演时,立即意识到这是位需要他指引的新型巨星。

1956年3月正式成为猫王经纪人后,帕克开创了重视艺术性胜过商业利益的新式管理模式。他们的命运从此交织,历经辉煌与摩擦,直至1977年猫王离世。

"这完全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个人,"1988年与帕克结识并保持通信的古拉尔尼克评价道,"他既睿智又风趣。"作者描述帕克身上兼具顽皮的自我神话塑造与精明的自我保护:"他总能让我卸下防备或保持距离,永远领先五步棋。"

帕克深谙自身角色:既要将"那孩子"(他对猫王的称呼)打造成巨星,又要替他抵挡唱片公司、演出商和好莱坞制片人的商业化侵蚀。猫王拥有绝对创作自主权——帕克极少对演出或选曲指手画脚。"埃尔维斯是他的艺术家。他热爱音乐,只因他热爱这位艺术家。"

艺人经纪常涉及形象塑造:布莱恩·爱泼斯坦让披头士穿上西装,安德鲁·卢格·欧德汉姆强化滚石乐队粗粝气质,马尔科姆·麦克拉伦自诩性手枪乐队幕后主脑。但帕克几乎从不干预。"他将猫王视为拥有无限成长可能的艺术家,"古拉尔尼克指出。帕克每周七天、每天工作16-18小时,这份奉献堪称绝对。

(当被问及帕克的嘉年华背景是否影响其道德观时,古拉尔尼克指出)人们常因帕克游民或移民身份而心存戒备,这种偏见塑造了公众认知。但他似乎乐得接受这种形象。正如观察家所言:"没有人比汤姆·帕克更美国或更白手起家。"他在美国的整个人生就是一部自我神话缔造史。

例如重新谈判猫王拉斯维加斯合约时,帕克断然拒绝咖啡厅里的桌下交易:"要么光明正大,要么免谈。我们不做那种生意。"帕克声誉的崩塌始于猫王去世后。1950至1970年代中期,他在音乐影视界备受尊敬。合作者多评价他绝对可靠,他坚持商业伦理,甚至教导处理猫王周边产品的汉克·萨珀斯坦要公平对待员工与厂商。

帕克为猫王争取到远超市价的Sun唱片合约买断费,又在走红11个月内重签更优厚的RCA合约。鉴于猫王挥霍成性且税负沉重(两人都视高税收为爱国表现),帕克设立了百万美元应急基金,并默默处理"孟菲斯黑手党"成员惹的麻烦以保护猫王。

但帕克自身也有赌瘾,曾在拉斯维加斯单场输掉80万美元。他和猫王都热衷消费而非储蓄。"埃尔维斯对积累财富没兴趣——他只管花钱,"知情人透露,"上校也一样——只不过他把钱输在赌桌上。"

猫王去世后,即便1983年被排除在遗产事务外,帕克仍保持忠诚。他再未接手其他艺人(虽指导过年轻的席琳·迪翁),认为无人能企及他与猫王的成就。

新披露的信件显示,帕克1960年仍认真筹划全球巡演,1973年还探讨过日本之行。与传言相反,猫王不愿出国非因帕克怕被遣返(他本可通过婚姻或与约翰逊总统的交情轻松获得护照),纯粹是猫王本人不感兴趣。

这些发现呈现了更立体的帕克——非恶棍,而是值得重新评价的复杂人物。猫王的困境主要源于安非他命成瘾和持枪习惯,这些让国际巡演成为泡影。帕克曾忧心忡忡:"要找怎样的安保团队?谁来处理埃尔维斯随身携带的毒品和枪支?"

"被迫外向的内向者"…帕克与第二任妻子洛安妮。(图片来源:雅园档案室)

猫王与上校的命运紧密交织,但古拉尔尼克发现帕克在信中坦言自己从未进入核心圈子——却安之若素。1973年拉斯维加斯争执后两人几乎分道扬镳,但帕克冷静规划了如何体面结束合作:"我毫无怨言,但也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

最终他们因相互依赖与尊重而未分离。签约RCA后,猫王罕见地发电报给帕克:"我像爱父亲般爱您。"但古拉尔尼克认为他们的羁绊超越父子:"我逐渐意识到这是场共同悲剧。两人各有心魔。帕克的脆弱不仅源于成年经历,更植根于我们永远无法完全了解的童年创伤——他无法忍受陌生人触碰。"

第二任妻子洛安妮形容他是"为生存不得不伪装外向的内向者"。

1997年逝世的帕克带走了部分秘密,但古拉尔尼克的著作给出了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完整、最细腻、去神话化的肖像。彼得·古拉尔尼克所著《上校与猫王》(白兔出版社,35英镑)。支持《卫报》可至guardianbookshop.com订购,或需支付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