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processed foods

结肠癌在年轻人中愈发常见,研究指出一个关键因素难辞其咎。

癌症曾被视为一种老年疾病,主要影响60或70岁以上人群。虽然目前70岁以上群体仍占新发癌症病例的大多数,但疾病分布模式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部分癌种在年轻群体中的发病率正持续攀升。 以结直肠癌为例:尽管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多国数据显示50岁以下群体的发病率正急剧上升,这种早发性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性趋势。该增长并非源于筛查手段改进或诊断率提升,也不局限于特定国家或社群。1990年至2019年间,全球早发性结直肠癌病例从约94,700例激增至225,736例。欧洲研究显示,2004-2016年间20-29岁群体年发病率增长7.9%,30-39岁为4.9%,40-49岁为1.6%。50岁以下各年龄段发病率全面上升,且越年轻群体增速越快。据预测,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每15年早发性结直肠癌病例将翻番。 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虽为50-74岁居民提供每两年一次的免费肠癌筛查,但年轻群体往往在癌症转移出现症状的晚期才被确诊。 为何年轻人发病率攀升?遗传并非主因——约75%患者无家族史或已知遗传易感性。科学家正聚焦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环境因素变化,发现代际癌症风险持续递增。超加工食品成为突出风险因素:《自然·内分泌学评论》2025年度综述明确指出,工厂化包装零食、即食餐、含糖谷物、软饮、加工肉类及多数快餐等超加工食品,已占英美等国居民日常饮食过半比重。 《英国医学杂志》重大研究追踪美国三大人群发现,摄入超加工食品最多群体比最低群体结直肠癌风险高出29%(已排除营养与体重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超加工食品常与肥胖(多种癌症主要风险因素)相关,但该研究指出正常体重人群患病风险同样上升。这些食品可能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引发慢性低度炎症、改变肠道菌群等机制致癌。动物实验证实,超加工食品中常见的乳化剂、添加剂和人造甜味剂会促进肠道炎症与肿瘤生长,同时其缺乏的纤维与植物保护性成分会损害肠道微生态平衡。 经过数十年认知,我们已确认烟草致肺癌、酒精增乳腺癌与肝癌风险。未来超加工食品很可能被确认为早发性结直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最新长期研究的警示。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远超普遍认知。 若将烟草视为20世纪癌症元凶,超加工食品可能成为21世纪的对应物。尽管科学定论尚未形成,但证据正在快速累积。常言道"食为药",我们日益认识到"食亦为防"。2025年研究显示定期食用酸奶或可降低结肠癌风险。因此最简明的建议是:多食酸奶,少进超加工食品。 ——爱丁堡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系主任 Devi Sridhar 教授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年轻群体结肠癌发病率上升的常见问题解答,内容清晰实用: 基础问题 1. 年轻人患结肠癌确实增多了吗? 是的。虽然结肠癌仍以老年患者为主,但50岁以下确诊人数正逐年显著增加。 2. 关键风险因素是什么? 目前主要理论指向饮食与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包括高加工食品/红肉/糖分、低纤维饮食,结合肥胖、缺乏运动及肠道菌群改变等因素。 3. 需要警惕哪些症状? 若持续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 · 持续数天的腹泻、便秘或大便变细 · 便血或直肠出血 · 持续性腹部绞痛/胀气/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