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蒂·帕内萨尔曾声称德国足球队在雅典进行主场比赛,戴维·拉米则误将亨利八世的继任者说成是亨利七世,而演员阿曼达·亨德森在被问及格蕾塔·通贝里时竟回答“莎伦”。六年前帕内萨尔在《名人智多星》节目中的糟糕表现,最近被澳大利亚板球队长史蒂夫·史密斯拿来嘲讽;拉米2009年在BBC节目中的错误答案被罗伯特·詹里克翻出,用以质疑这位被他称为“智多星”的司法大臣的智商;亨德森2020年张冠李戴的回答更在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逼得这位瑞典环保活动家一度将推特昵称改为“莎伦”。
参加这类以吸引知识分子著称的竞猜节目的风险显而易见,其负面影响可能伴随终身。为何名人们仍趋之若鹜?经纪人认为这既能提升知名度,又能展现亲民特质。网红经纪公司联合创始人布朗娜·莫纳汉指出:“这类节目通常为慈善筹款,能建立积极形象。重要的是参与过程,犯错反而彰显人性,更易获得好感。”
但《卫报》专栏作家约翰·克雷斯对此不敢苟同——他因在《名人大学挑战赛》拼错“马苏里拉奶酪”至今心有余悸:“家人仍用‘奶酪门’调侃我。”他奉劝名人谨慎参与:“除非天赋异禀,否则难免出丑。制作方巴望选手犯错,这才有戏剧效果。”他特别提醒《大学挑战赛》比《智多星》更易让人蒙羞,既要比拼抢答速度,又无法提前专攻特定领域:“镜头前的压力远超居家答题,我曾幻想大放异彩,结果铩羽而归。”
并非所有参与者都遭遇滑铁卢。记者戴维·赫普沃斯最初担心露怯拒绝参赛,被妻子“机不可失”说服后,他助密德萨斯大学代表队夺得2023年冠军,至今无悔。不过他仍将《名人智多星》视为“电视剥削行为”。数学教师鲍比·西格尔则凭借《大学挑战赛》一战成名,此后更横扫《智多星》《无敌智多星》名人版,如今转型为明星选手提供辅导。“我的建议是放松享受,过度紧张就会……”他观察到许多名人在压力下陷入“恐慌循环”。他的特训方法包括反复聆听主持人口播培养语感,以及大量观摩往期节目。
即便西格尔也难逃误答阴影,他曾将巴里·马尼洛与罗德·斯图尔特混淆。他认为帕内萨尔的失误具有普遍性:“连续错题会摧毁信心。作为数学教师,我在课堂见证过太多——纵是斯蒂芬·弗雷这般的才子,临场也难免思维断片。”他建议失误者暂时远离社交媒体,并担忧网络攻击已危及节目存续:“制作方正面临邀约难题,名人因畏惧舆论不敢登场。”
人才管理公司总经理亚历克斯·西格尔持相反观点:“曝光度、慈善募款和趣味性才是名人参演的动力,没必要上纲上线。”不过他仍会提醒客户可能“当众出丑”,曾因准备时间不足劝阻艺人参加《智多星》。但他认为错误答案也能制造笑果:“奥米德·贾利利在节目中面对‘角响尾蛇别称’的提问,抛出‘情欲扭动’的荒唐答案。这无伤大雅,反而妙趣横生。”(正确答案:侧行蛇)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围绕主题“我仍感蒙羞”整理的关于名人竞技节目参赛风险的问答清单:
基础篇
1 “我仍感蒙羞”在此语境中何意?
指节目中的尴尬经历会长期困扰参与者,持续打击自信心。
2 文中提及哪类竞技节目?
如《家庭问答》《蒙面歌王》《名人危险边缘》等让明星参与趣味性或高压挑战的节目。
3 参与此类节目的最大风险?
当众出丑。糟糕表现、滑稽造型或错误答案可能成为网络热梗,令你数年难以摆脱。
4 参赛是否有实际益处?
有。能有效提升公众知名度,开辟与粉丝互动新途径,且常为慈善事业筹款。
风险深究篇
5 担心在全国观众面前出丑是否多余?
绝非多余。节目为追求效果常突出搞笑失误而非高光时刻。
6 答错尴尬问题后果多严重?
相关片段将在网络永久流传,成为表情包、糗事集锦素材,并被脱口秀反复引用。
7 会实际损害职业生涯吗?
有可能。若你以严肃演员或学者形象示人,滑稽表现会让观众和选角导演难以再信任你的专业能力。
8 存在哪些社交风险?
需承受亲友及公众的持续调侃,网络恶评与负面留言更会如影随形。
9 节目压力与常规演出有何不同?
天壤之别。剧本演出可控,而竞技节目需实时反应且无法重来,失误压力呈几何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