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正在系统性地清除加沙的记者——如今甚至不再试图掩饰这一行为 | 乔迪·金斯伯格

以色列正在系统性地清除加沙的记者——如今甚至不再试图掩饰这一行为 | 乔迪·金斯伯格

以色列长期自诩为该地区唯一支持新闻自由的国家。但即便在当前战争爆发前,这一说法就值得商榷。如今以方甚至不再掩饰其行径——上周日,以军公然杀害了六名在记者专用帐篷内避难的新闻工作者。

以色列指控其中一位遇害者——半岛电视台记者阿纳斯·阿尔-沙里夫是恐怖分子,却对其他五人的死亡原因避而不谈。国际法明确规定:新闻工作者属于平民,蓄意攻击他们构成战争罪。

以色列显然认定自己能逍遥法外。在10月7日事件前的二十年间,以军曾杀害20名记者,从未有人被追责,就连2022年震惊中东的半岛电视台女记者希琳·阿布·阿克莱赫遇害案也不例外。这位美籍巴勒斯坦记者是中东家喻户晓的人物,正如阿尔-沙里夫因报道以军袭击加沙而广为人知。

战争初期以色列就开始威胁阿尔-沙里夫。据他报道,以军军官曾致电勒令其停止报道并撤离加沙北部,其定位信息也通过WhatsApp泄露。2023年12月,以军空袭其祖宅,90岁高龄的父亲当场殒命。

一年后,以色列公开将阿尔-沙里夫列为恐怖分子——在他揭露以军封锁援助导致加沙饥荒蔓延后,上月以方再次重申这一指控。尽管独立报道证实饥荒存在,以方发言人仍指控其造谣。

保护记者委员会注意到以色列的一贯手法:在缺乏可信证据的情况下指控记者涉恐。我们曾因担忧阿尔-沙里夫安危而公开发出保护呼吁。

然而以色列迄今未提供任何可验证证据,证明其承认锁定的记者与恐怖组织有关。在某案例中,以方所谓"证据"显示半岛电视台记者伊斯梅尔·阿尔-古勒10岁就担任哈马斯营长。关于阿尔-沙里夫的所谓文件仅称其2023年领取过哈马斯薪水,却无法证明其活跃成员身份。以方最终以未公开的"实时情报"为由为其杀害行为辩解。

如今以方敢在承认仅锁定一人情况下杀害六名记者,这种肆无忌惮毫不意外。国际社会的沉默助长了暴行。各方反应之软弱令人震惊——在加沙的杀戮场,新闻业正经历至暗时刻,但我们将坚持报道。

这种沉默甚至蔓延至新闻界内部。俄乌战争初期记者遇害时,保护记者委员会获得强烈声援;而加沙同行在本轮战争初期遇难时,国际媒体几乎集体失声。

个别案例中(如路透社记者伊萨姆·阿卜杜拉遇害),某些政府发表过捍卫新闻自由的空洞声明,但无人严正谴责以色列。采取军售禁令或贸易协定中止等实质行动者更是寥寥——这些本可能迫使以方改变行径。

如今192名媒体工作者遇害(创下本机构记录中最惨烈数据),来自记者个体和新闻机构的谴责声渐强。但若以色列能在国际社会无动于衷下整支消灭新闻团队,还有什么能阻止其对记者的进一步袭击?

我们观察加沙的窗口本已日渐狭窄。随着以军攻势升级,这扇窗恐将彻底关闭。

朱迪·金斯伯格系保护记者委员会首席执行官

常见问题
### **关于以色列袭击加沙记者的常见问题**



#### **基础问题**



**1. 文章《以色列正在系统清除加沙记者》主旨为何?**

朱迪·金斯伯格指出以色列存在蓄意杀害加沙记者的行为,并认为此类行径正日趋公开化。



**2. 为何指控以色列针对记者?**

文章列举加沙记者死亡人数异常、媒体机构及个人遭袭等证据,暗示存在系统性锁定。



**3. 加沙已有多少记者遇难?**

最新数据显示,本轮冲突升级以来加沙已有超百名记者及媒体工作者丧生。



**4. 是否有以色列蓄意杀害记者的确证?**

文章援引多起记者佩戴新闻标识、身处明确媒体驻地仍遭袭击的案例,指向故意攻击。



**5. 以色列为何锁定记者?**

批评者认为旨在控制舆论叙事、压制平民伤亡报道、规避军事行动监督。



---



#### **进阶问题**



**6. 以色列是否承认针对记者?**

以方否认蓄意攻击,常称伤亡系战区误伤所致。



**7. 国际法如何保护战地记者?**

《日内瓦公约》与国际人道法将记者列为受保护平民,攻击行为可能构成战争罪。



**8. 是否有调查确认蓄意攻击?**

无国界记者等组织呼吁独立调查,但结论性证据尚存争议。



**9. 以色列如何解释致记者死亡的袭击?**

多以"误炸"或"场所被武装分子利用"辩解,相关证据常引发质疑。



**10. 联合国对加沙记者死亡有何表态?**

联合国对高死亡率表示关切并呼吁追责,但未正式谴责。



---



#### **深度问题**



**11. 若以色列被认定蓄意攻击记者将有何后果?**

或面临国际刑事法院战争罪指控、制裁及进一步外交孤立。



**12. 与其他冲突中记者遇袭相比有何异同?**

类似指控曾见于叙利亚、也门及伊拉克等地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