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幅由伊丽莎白时期英国伟大艺术家创作的未知袖珍肖像本已非同寻常。但尼古拉斯·希利亚德这幅新鉴定作品尤其令人振奋——它不仅可能与莎士比亚存在关联,更承载着跨越四百年的谜团:背面一颗被涂抹的红色心形图案,暗示着一段遭践踏的恋情。
作为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御用细密画家,希利亚德创作的精致掌幅肖像堪称16世纪英国与欧洲艺术中最珍贵的瑰宝。这幅肖像描绘了一位佩戴珠宝、长发卷曲的中性气质青年,被学界认为是莎士比亚挚友及赞助人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最早已知画像,也可能正是十四行诗中众说纷纭的"俊美青年"。
莎士比亚曾将叙事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失贞记》题献给南安普顿伯爵,并写道:"献给爵爷的爱永无止境"。此类微型画作通常绘于薄如葱皮的羊皮纸上,并以扑克牌为衬底。这幅肖像背面衬牌的红心图案被黑色长矛或黑桃标记覆盖,暗示心碎之意。
该画作由权威艺术史学家伊丽莎白·戈德林博士与艾玛·卢瑟福鉴定。戈德林表示:"几乎从无人在画作背面发现线索,这次却令人脊背战栗——有人费尽心思损毁这幅画背面"。卢瑟福则强调:"这种故意破坏行为前所未见,需从昂贵珠宝盒中取出才能实施,实属非凡的四百年谜团"。
二人与莎士比亚研究权威乔纳森·贝特爵士合作的研究论文于9月5日发表于《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文中指出:"覆盖红心的矛形图案令人自然联想到莎士比亚——其1602年设计的盾徽就包含谐音其名的长矛"。戈德林补充:"此发现或将重燃关于莎士比亚与其赞助人关系的讨论"。
历史学家推测此画可能是南安普顿赠予莎士比亚的礼物,而后者或许在1598年新婚时归还。在伊丽莎白宫廷中,南安普顿以中性之美、虚荣心及对诗歌的热爱闻名,被同时代作家赞为"诗人的珍爱者"。
当前藏家与南安普顿有家族渊源,却多年将画作存放盒中而未察觉其价值,在得知学者另一项希利亚德画作发现后主动联系。卢瑟福表示:"此作从未公开面世"。学界认定画像完成于1590年代初南安普顿十八九岁时,恰逢他开始赞助莎士比亚前夕。
针对十四行诗献诗对象的千古之谜,研究者指出:"诗歌反复咏叹俊美青年的中性之美,譬如第99首以'墨角兰'喻其卷曲长发——正与画中南安普顿标志性长卷发吻合"。画中人物将赤褐色卷发拢至心口的姿态,暗示着亲密情感的传递。
卢瑟福指出:"长卷发在伊丽莎白晚期宫廷极为罕见,当时批评者认为男性长发显得'女子气'"。画中人腕部戴有两串珍珠手链——这种常见于当时女性肖像的饰物极少出现在男性画像中。她补充道:"人们初看此画时常难以分辨性别,这无疑是英国最早的同性爱意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