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报》影评人分享那些挑战他们忍耐极限的电影。
**坠落** 斯科特·曼2022年的心理惊悚片《坠落》是唯一一部让我不得不暂停播放、平复心绪的电影。它的精彩之处在于极简的设定:贝姬的丈夫丹在攀岩事故中猝然离世,深受创伤的她萌生轻生之念,热衷冒险的朋友亨特说服她通过一次大胆攀登直面恐惧。她们的目标是加州沙漠中一座废弃电视塔,高度近乎埃菲尔铁塔的两倍。但当她们使用的梯架坍塌,二人被困于塔顶狭小平台时,陷入了绝境。影片接连呈现令人掌心渗汗的紧张场景,同时深刻剖析亨特与贝姬复杂的友谊,展现贝姬如何逐步重拾内心力量。听闻该片有望发展成系列作品,我已迫不及待期待续集再次点燃我的肾上腺素。 **煤气灯下** 唯有一部惊悚片影响力如此深远,其片名竟成为心理操纵的代名词。而查尔斯·博耶饰演的格里高利,将这种操控演绎得登峰造极。故事背景设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格里高利带着新婚妻子宝拉(英格丽·褒曼饰)搬入一栋豪华联排别墅——这里正是她姨母遇害的悬案现场。他步步为营地企图让宝拉相信自己精神失常。即便时隔80年,乔治·库克这部慢燃影片依然令人窒息,褒曼的奥斯卡获奖表演功不可没:她在角色崩溃边缘仍诠释出坚韧内核。我从未在影院观看《煤气灯下》,或许也无法承受——上次观影时每隔十分钟就得起身在公寓踱步缓解压抑。观看时请务必备好你的慰藉之物。 **神秘失踪** 忘掉《午夜凶铃》《驱魔人》或《127小时》——真正撼动我的是1988年这部细腻的荷兰惊悚片《神秘失踪》。其震撼力与不安感被导演后来好莱坞重拍版的彻底颠覆性结局所掩盖。我在互联网尚未普及时偶然观得此片,毫无心理准备。在不剧透高潮的前提下,故事讲述一名男子在女友于加油站离奇失踪后,多年后遇袭承诺揭示真相,条件是他服下安眠药。当他醒来点燃打火机时,我与全场观众瞬间崩溃。我平日不饮酒,但那次不得不在影院酒吧连饮数杯威士忌才镇定下来。 **原钻** 我最初在推特上听闻《原钻》——这个焦虑刷屏族寻求戏剧刺激的集散地。即便读过无数称赞影片持续紧绷感的推文,我仍被萨弗迪兄弟2019年杰作排山倒海的焦虑感击溃。仅开场十分钟(网飞曾标榜其为“影史最致郁电影”佐证),钻石商霍华德·拉特纳(亚当·桑德勒饰)就经历了肠镜检查、冒险下注、被混混追讨十万美元债务,并对放贷人咆哮如谈判。角色非理性毁坏礼服、将威肯物品典当2.35万美元的桥段,竟是全片最轻松的瞬间。后续便是在糟糕决策、绝望赌博、高危骗局与霍威持续攻击性行为中不断沉沦。我的压力阈值已被永久改写。——艾德里安·霍顿 **全职** 若日常声响如晨间闹铃或地铁关门声都会触发你的焦虑,这部接地气的都市惊悚片需谨慎观看。劳尔·卡拉米精彩演绎单亲母亲朱莉,她在维持生计的边缘挣扎,清醒直面每个挑战。她的生活遵循严苛日程表:送孩子上学、赶火车前往市区清洁岗位——全凭微薄收入与抚养费支撑。但一切骤然崩塌:款项延迟、保姆辞职、全国罢工导致火车停运,恰逢她获得改变命运的面试机会。导演埃里克·格拉维尔以狂乱电子乐与不安环境音将观众浸入朱莉的混乱,映照她与时间的绝望赛跑。——帕梅拉·哈钦森 **她的气味** 在亚历克斯·罗斯·佩里这部激烈却最终升华的摇滚题材作品中,伊丽莎白·莫斯饰演的崩溃歌手贝琪·萨姆辛在毒品引发的精神失控下冲过后台,对所有人厉声斥责。这幕惨烈场景让人渴望逃离,却无路可退。我们被迫目睹她坠入深渊。影片后续虽有救赎与温情,但开篇数分钟几乎令人难以承受。其高明在于佩里未让观众彻底疏离角色,而莫斯以巅峰演技揭示贝琪毁灭性外表下的脆弱裂痕。这诚然是次艰难观影,但终得回报,成为关于爱瘾症患者的深刻隐喻。——理查德·劳森 **宝贝男孩** 无论泰瑞斯·吉布森参演多少部《速度与激情》或涉足多少副业,对许多人而言,他永远是2001年《宝贝男孩》中的乔迪。这个缺乏自知的幼稚青年,声称爱女友耶维特(塔拉吉·P·汉森饰)却仍四处拈花惹草。他怨恨母亲的新男友(文·瑞姆斯饰),尽管20岁的他本无权赖在家中。他虚张声势,却在面对斯努普·狗狗饰演的罗德尼等真实威胁时溃不成军。影片虽被包装成成长故事,实则展现乔迪被恐惧逼向改变,而非主动成熟。导演约翰·辛格顿精准捕捉准混混们不可动摇的自我,使《宝贝男孩》成为令人不适却发人深省的观影体验。——安德鲁·劳伦斯 **顺时针** 为何迈克尔·弗莱恩这部完美喜剧《顺时针》——约翰·克里斯饰演校长狂奔至诺里奇演讲——观感并不疲惫?它虽触及事态失控的普遍噩梦,但克里斯替观众扛下了所有压力。其角色布莱恩·斯廷普森在巴兹尔·弗尔蒂诞生六年后出现,虽有相似处,却更显真实可信:一个试图在混沌世界维持秩序的殉道者。在威严胡须下,他竭力压制自己的爆发——这个善良灵魂不仅败给自身激进效率,更沦陷于不可控境遇。克里斯贡献了精妙绝伦的表演。我甚至认为丹尼尔·戴-刘易斯在《血色将至》中“奶昔”演讲的腔调借鉴自斯廷普森的最终崩溃。 同样致敬佩内洛普·威尔顿,她作为被困田间汽车里的啜泣人质演绎微妙张力;还有艾莉森·斯戴曼与杰弗里·帕尔默,二人与三位痴呆老妇的周旋令人捧腹。帕尔默从耐心忍耐到濒临歇斯底里的渐变尤为精湛。更赞誉饰演老妇的演员们:康斯坦斯·查普曼只想寻厕所或医院;琼·希克森无尽絮叨雪利酒杯争执;可爱的安·韦始终乐观。我难忘斯戴曼应付郊区家门口泼妇时,韦突然探头问:“能参观房子吗?今天开放吗?”她在高潮撞车戏中欢唱《这是我美妙的一天》永驻我心。《顺时针》将压力炼成优雅——场被严重低估的崩溃。 ——凯瑟琳·肖尔德 **好时光** 萨弗迪兄弟(本尼与乔什)分道扬镳前,以刻画陷入自我毁灭抉择角色的恐慌焦虑电影闻名。他们的高赌注惊悚片《原钻》因风格化、幽默感与亚当·桑德勒加盟更显炫目娱乐。但《好时光》中,无畏且精湛的罗伯特·帕丁森饰演小混混康尼,才真正刺痛观众。康尼的种种计谋——抢劫银行、诈骗毒贩——皆为保护智障弟弟(联合导演本尼饰)免于机构或牢狱之灾的绝望尝试。我们同情康尼,但《好时光》的紧绷不安正源于他对此同情的利用。他时而礼貌恳求谈判,总以绝望掩盖特权意识。在这幅触底人生的骇人肖像中,康尼的挣扎掩盖了周遭黑人角色的苦难——他们不是被他迫害就是沦为替罪羊,令其在一无所有时仍紧抓白人特权。 ——拉德海安·西蒙皮莱 **私恋失调** 回望过去,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实则无意折磨角色——他多数作品终以希望收场。但在2002年,其作品尚少时此倾向并不明显。他的爱情喜剧《私恋失调》精准捕捉梦魇初醒或恐慌发作的感受。初看时我紧握汗湿拳头,生怕怯懦却易怒的巴里·伊根(亚当·桑德勒饰)或其意外情缘莉娜·伦纳德(艾米丽·沃森饰)遭遇不测。安德森将桑德勒喜剧中惯常搞笑的暴力潜能转化为持续暗涌的威胁。你并非真担心他会伤害莉娜,而是恐惧他可能在缺乏桑德勒传统合家欢电影安全网的情况下失控。尽管张力弥漫,影片仍频现妙趣甚至浪漫——这场高空钢丝行走依然奏效作为爱情喜剧。知晓结局后重观感受迥异,但2002年的初体验独一无二。桑德勒后来当然主演了令人神经紧绷的《原钻》(想必已入选他人片单)。谁曾料想?谁能预见《光明节之歌》的创作者竟成银幕张力大师?杰西·哈辛格在《卫报作者谈终极暖心电影:“以其方式颠覆”》中如是反思。 我记得曾约会观看克里斯蒂安·蒙吉荣获金棕榈的《四月三周两天》。当时对剧情仅知大概,但为打动一位略显矫情却英俊的年长学者,佯装对《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毫无兴趣。影片开场前,我们在黑暗中牵手,对即将来临的一切浑然不觉。随后钟声滴答与鼻血开场,瞬间将我们拽入紧张深渊。 我原以为会是部沉思文艺片,却逐渐沦为生平所见最抓心挠肺的惊悚之作。其冷酷现实主义更添观映难度。故事聚焦1980年代罗马尼亚,年轻女子奥蒂莉亚协助好友盖比ța获取非法堕胎经历,她们危险旅程的每一步都充满悬疑。堕胎场景本身已足够惨烈,但后续才真正击溃我心。奥蒂莉亚将盖比ța独留酒店房间按堕胎师严令恢复,自己却不得不参与男友家人的琐碎晚餐谈话,内心被恐惧啃噬。那时我发现自己掌心汗湿——尴尬的是约会对象也是,他轻轻抽手擦拭。——本杰明·李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卫报》影评人及其难以承受影片的实用清晰问答集 **基础篇** 1 **“难以承受”在此语境中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