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抗生素广泛使用仅数年,医生们就已意识到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自然选择意味着使用这些药物会使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获得生存优势——将今日的特效药变成明日的废品。一位英国医生用军事术语描述这一挑战:"我们可能会耗尽有效弹药。届时细菌与霉菌将主宰一切。"
七十多年后,这一警告显得颇具预见性。联合国如今将抗生素耐药性称为"最紧迫的全球健康威胁之一"。研究人员估算其每年已导致超百万人死亡,且数字将持续攀升。与此同时,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许多最关键的种类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发现。
抗生素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用机制异于常规药物。大多数药物调节人体机能——扑热息痛抑制疼痛信号,咖啡因阻断睡意。而抗生素则针对细菌。由于细菌能在人际传播,耐药性遂成为集体难题。这就像每次服用止痛药,都会增加他人需在无麻醉状态下手术的概率。
这使得耐药性不仅是科学挑战。然而我们仍如1954年那位英国医生般沿用军事术语讨论——仿佛只需更精良的"武器"。这种思维忽略了抗生素并非纯粹的人造产物。多数源自细菌真菌分泌的物质,经过数百万年微生物战争的淬炼。
这令我想起另一种塑造现代世界的过度开发资源:化石燃料。正如远古植物形成煤炭石油,进化孕育的分子被20世纪科学家用来拯救生命。两者都曾许诺人类对自然的无限支配权——如今诺言正在褪色。若将抗生素视为医学界的"化石燃料",我们是否会改变使用方式?能否更可持续地对抗感染?
抗生素时代尚不足百年。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效应,但直到1930年代末才实现提纯。早期剂量微若尘埃——仅60毫克,一撮盐的重量——因极度稀缺价比黄金。战时量产后才变得比包装瓶更廉价。
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反资本主义的产品:每次使用都在贬值的商品。但其影响远超治疗感染。如化石燃料重塑社会,抗生素奠定了现代医学基石。曾因感染致命的外科手术成为常规,化疗依赖其预防免疫力低下引发的致命并发症。
其影响力更延伸至畜牧业——密集养殖依赖抗生素维持牲畜健康。通过预防疾病和促进代谢增重,抗生素在肉类产量激增中扮演关键角色,助推1950年代以来肉类消费的爆炸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动物福利与环境代价。
尽管耐药性加剧,相比其他药物抗生素仍相对廉价。部分因为其使用负外部性未计入成本——与化石燃料如出一辙。且如同煤炭石油,抗生素也在污染环境。最新研究显示全球40种常用抗生素近三分之一最终汇入河流,助长环境细菌耐药性。荷兰研究表明土壤中某些耐药基因自1970年代以来增长超15倍。另一主要污染源是制药业,尤以印度等国为甚。在海得拉巴的全球抗生素生产基地,废水中抗生素浓度超正常值百万倍。
如气候变化般,抗生素耐药性暴露全球不平等。部分富裕国家虽减少使用,却建立在既往滥用基础之上。这使其难以指责发展中国家使用现状,类似工业化国家自身依赖廉价能源却要求穷国放弃的困境。
但类比有其限度。我们希望最终淘汰化石燃料,抗生素却将永远不可或缺。毕竟全球细菌感染致死主因仍是药物短缺而非耐药。挑战在于实现研发使用的可持续性。目前众多药企已放弃抗生素研究——很难想象还有比"越用越贬值"更不盈利的产品。
我们需要新思路。有提议由政府资助国际机构研发公有抗生素,取代依赖药企的模式。另一种构想是对新抗生素发现给予重奖。为遏制滥用,经济学家提出"订阅制":卫生机构支付固定费用,消除药企大量销售的动机。英格兰正试点该模式,国民医保体系向两家企业支付定额年费,与实际供应量脱钩。
最后须铭记抗生素并非唯一解药。投资疫苗等"可再生"替代方案能保护现有抗生素。疫苗预防脑膜炎、白喉、百日咳等疾病,减少抗生素需求。20世纪传染病大幅下降的主因并非抗生素,而是卫生条件与公卫措施改善(即便在21世纪,MRSA疫情也是通过基础感控——而非新药——得到遏制)。鉴于抗生素本属偶然发现,我们还应加大探索性研究投入。
正如我们不再无度燃烧煤炭,抗生素的滥用时代已然终结。认为能无限使用而无后果的信念终究是幻象。但如同气候变化,认识到对抗生素依赖的局限性,或许终将成为必要的觉醒。
利亚姆·肖是牛津大学生物学家,著有《危险的奇迹》(博德利出版社)延伸阅读
-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阿图·葛文德(Profile出版社,11.99英镑)
- 《传染:病原体与人类防御战》 约翰·S·特雷戈宁(Oneworld出版社,10.99英镑)
- 《致命伴侣:微生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多萝西·H·克劳福德(牛津出版社,12.49英镑)
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为何将抗生素比作化石燃料?**
#### **基础问题**
**1. 抗生素与化石燃料有何相似?**
两者都是因过度使用导致枯竭和环境危害的有限资源。
**2. 什么是"抗生素耐药性"?**
指细菌进化出存活能力,使感染更难治疗——如同化石燃料随时间推移愈发难开采。
**3. 为何滥用抗生素是问题?**
滥用加速耐药性,如同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加速气候变化——均具长期后果。
**4. 是否存在类似可再生能源的抗生素替代方案?**
有!包括疫苗、噬菌体疗法和改善卫生——犹如太阳能或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 **进阶问题**
**5. 两者如何影响环境?**
抗生素污染水土破坏生态,化石燃料导致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6. 为何两者都难以快速替代?**
社会对其存在依赖,转向替代品需时间与资金投入。
**7. 能否像回收材料般"回收"抗生素?**
不能,但可更明智地使用——如仅在必要时开具——如同节约化石燃料。
**8. 是否存在滥用两者的利益驱动?**
存在。药企与能源公司有时更看重短期利润而非长期可持续性。
#### **深度问题**
**9. 农业中抗生素使用与化石燃料使用有何可比性?**
两者都是大规模生产的支柱,加剧耐药性与污染。
**10. 是否存在类似"石油峰值"的"抗生素峰值"危机?**
存在。正如石油储量下降,有效抗生素因耐药性逐渐枯竭,且新药研发寥寥。
**11. 哪些政策可能奏效(如化石燃料碳税)?**
严格处方监管、新药研发激励和公众宣传可延缓耐药性。
**12. 是否存在对抗感染的"可再生"方案?**
益生菌、免疫增强疗法等研究或成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