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来,全球气温持续突破《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1.5℃升温红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称,这种温度越界将带来"灾难性后果"。科学家尤为担忧的是,进一步变暖可能引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例如亚马孙雨林大面积枯萎死亡或格陵兰冰盖融化。一旦突破这些阈值,气候崩溃将陷入失控状态。
对联合国和全世界而言,当前首要任务必须是尽可能缩小——若有可能则逆转——这种温度越界。然而全球能源体系摆脱化石燃料的转型进程缓慢,所需数十年时间已不容等待。部分科学家认为解决方案在于应对另一种强效温室气体:甲烷。
"削减甲烷是减缓近期变暖最重要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治理研究所所长、长期倡导甲烷治理的杜尔伍德·泽尔克表示,"事实上,这也是唯一可能真正见效的策略。减少二氧化碳如同马拉松,而削减甲烷则是百米冲刺。"
作为全球燃料用天然气主要成分的甲烷,其来源包括自然成因和人为排放。涉及泄漏的油气基础设施、畜牧业以及有机物分解等。虽然甲烷在大气中仅存留约20年——远少于二氧化碳——但其在此期间捕获的热量却是二氧化碳的80倍。
科学家估算仅甲烷就导致近期全球变暖至少三分之一。新型卫星与监测系统显示,多国存在严重瞒报甲烷排放现象。事实上,在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缓的同时,大气中的甲烷浓度正在急剧攀升。
减少甲烷排放将为地球争取关键缓冲期,在清洁能源转型加速的同时延缓气候崩溃的最严重影响。若实现40%的甲烷减排,未来十年全球气温可降低约0.3℃,到2050年通过进一步减排最多可降低0.5℃。若想将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以内,甲烷治理势在必行。
"这好比口袋里的火箭弹,"克林顿政府时期气候顾问保罗·布莱索指出,"甲烷减排既高效又经济——能源领域三分之一的必要减排可实现净零成本。"
《科学》期刊10月发布的研究表明,大幅削减甲烷可延迟关键临界点的到来。例如能将亚马孙雨林退化风险降低约8%,使印度季风中断概率减少约13%。该研究还得出结论:甲烷减排效益相当于投入成本的三倍,计入健康效益后可达六倍。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削减三分之一,每年可为全球经济创造1万亿美元收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研究合著者西蒙·迪茨表示:"全球甲烷行动的收益远超过成本,经济逻辑清晰可见。这不仅可行,更具备经济吸引力。"
尽管效益显著,进展却步履维艰。2021年《全球甲烷承诺》中150余国同意以2020年为基准,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削减30%。但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主要排放国未加入承诺,而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如今亦难履行义务。
相关治理努力仍在推进。在2023年与拜登政府达成的协议中,中国承诺制定甲烷减排目标。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该承诺能否延续尚待观察。去年欧盟出台新甲烷法规,要求欧洲企业削减甲烷排放,并对进口天然气实施严格监测报告制度。这意味着他国输欧天然气须符合高标准,避免常规排放和燃烧。
"拉祖姆我们站在一起"组织创始人斯维特兰娜·罗曼科表示:"通过对包括进口在内的天然气供应链实施透明问责,该法规将揭示化石天然气的隐性气候成本,曝光俄罗斯等不负责任供应商的真实环境影响。这将助力欧盟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作出更清洁、更道德的选择,加速化石燃料淘汰进程。"
致力减排的国家拥有众多简便且具盈利空间的选择。页岩气井封存成本低廉,所用技术成熟普及。修复油气平台、管道等基础设施泄漏既可节省资金,捕获的天然气还可销售。杜绝浪费性排放与燃烧更易见效:虽然昔日为防甲烷积聚爆炸需常规排放,但现有技术已使其失去必要性。头部生产企业能效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百倍,其他企业可效仿其道。
"地球之友"运动组织成员托马索·弗兰奇强调:"供应链各环节的甲烷排放暴露了化石燃料行业环境与运营实践的缺陷。能源领域甲烷减排是短期内遏制温室气体最有效、最迅速的途径。"
积极举措之外,负面因素同样显著。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甲烷排放源之一,尤其体现于众多页岩气压裂点。在该行业推行更佳实践本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并能缓解井区居民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但随着特朗普入主白宫,拜登时期制定的法规已被搁置,执法前景黯淡。布莱索认为私营部门仍将采取行动:"企业深知减排是其社会运营许可的组成部分。新型检测技术将使落后者无所遁形。"
中国内蒙古露天煤矿。仅中国煤矿就贡献全球能源相关甲烷泄漏的约十分之一。俄罗斯则不会面临类似压力,其油气设施构成最大甲烷排放源之一。"我们清楚他们存在大规模排放燃烧,基础设施也漏洞百出。但对方未提供任何数据,"布莱索透露。国际能源署最新研究指出,废弃煤矿是另一主要排放源。中国煤矿约占全球能源相关甲烷泄漏的10%。"这是双重打击:煤炭燃烧的二氧化碳与甲烷泄漏并存,"布莱索补充。
智库Ember高级分析师萨比娜·阿桑表示:"煤矿甲烷治理技术..."现有解决方案已然完备,当下需要企业和政府付诸行动降低排放。泽尔克呼吁制定全球甲烷协议,要求全球能源行业实施减排并采纳最佳实践。颇具影响力的巴巴多斯总理米亚·莫特利也支持这一构想。泽尔克警告:"总有倒退者存在。除非将承诺转化为法律约束,否则无法及时延缓变暖。"
在第30届气候大会达成此类协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以更开放态度讨论甲烷问题,并承认现有承诺进展迟缓。多数制定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家已纳入甲烷治理措施。
尽管修复能源基础设施泄漏是最快捷、经济、直接的甲烷减排方式,但农业、废弃物和畜牧业贡献约40%的人为甲烷排放,不容忽视。食品崛起组织、美国地球之友、北欧绿色和平与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联合报告显示,全球45家最大肉奶制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超10亿吨——超过沙特阿拉伯排放量。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研究教授夏玉树指出,存在降低农牧业甲烷排放的技术路径。以稻田这类主要甲烷源为例,可通过改进水分、肥料和土壤管理;畜牧业则需完善饲育方式,包括使用饲料添加剂及潜在基因编辑技术。她补充道:"降低排放的土壤-动物-作物系统优化管理,往往能带来土壤改良、污染减轻等附加效益。"
饮食结构也需减少红肉消费——这恰是发达国家重大健康隐患。地球之友食品与农业副主任卡里·哈默施拉格强调:"若各国严肃对待气候目标,就不能继续忽视工业化畜牧业的冲击。制定农业排放约束目标、完善供应链报告机制、支持公正转型至生态农业与植物基食品体系至关重要。"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减少甲烷排放对应对气候危机作用的常见问题解答:
初级问题
1 什么是甲烷?为何它对气候有害?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主要来自畜牧业、垃圾填埋场和化石燃料生产。其危害在于在20年周期内,甲烷在大气中的吸热能力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会显著加速全球变暖。
2 甲烷与二氧化碳有何区别?
主要差异在于效力和存续期。甲烷的吸热效能远高于二氧化碳,但在大气中存留时间短得多。这意味着减少甲烷能更快产生减缓变暖的效果。
3 削减甲烷排放真能帮助阻止气候危机吗?
是的,作用显著。由于甲烷效力强且存续期短,削减其排放是短期内减缓全球变暖速度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之一,能为应对长期二氧化碳排放争取关键时间。
4 人类活动产生的主要甲烷来源有哪些?
主要人为排放源包括:
农业领域:尤其是畜牧业和水稻种植
化石燃料:油气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泄漏
废弃物:垃圾填埋场有机物分解
中高级问题
5 "强效但短存续"对气候行动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虽然单次甲烷排放会导致剧烈升温,但其在大气中消散相对较快。因此当我们阻止甲烷泄漏时,十年内就能看到降温效果。这种快速回报对预防气候临界点至关重要。
6 减少甲烷排放有哪些协同效益?
甲烷减排可带来显著附加收益:
改善公共健康:减少导致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地面臭氧
经济效益:从油气泄漏或填埋场回收的甲烷可作为天然气销售创造收益
增强粮食安全:农业中改进粪便管理可提升土壤健康度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