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经济"受审视,丑闻动摇知名宗教人物形象。

中国"寺庙经济"受审视,丑闻动摇知名宗教人物形象。

对一位宗教领袖的指控令人震惊:情妇、私生子与挪用公款。然而在2015年,作为中国禅宗与功夫发源地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似乎无人能撼动。这位被称为"CEO和尚"的僧人将这座1500年历史的古刹打造成价值数亿元的商业帝国。他坚守立场并最终洗清了所有指控。

但十年后,这位60岁的僧人却时运不济。今年7月,刚从梵蒂冈会见已故教皇方济各归来不久,少林寺便宣布释永信因涉嫌挪用资金与多名情妇生育子女正接受调查。两周内,他被免职并剥夺僧籍,自此音讯全无。与2015年成功脱身的指控相似,释永信的垮台成为近期震动中国佛教寺院的一系列丑闻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这些争议凸显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地位日益脆弱。官方对宗教场所商业化的支持,正让位于对节俭和政治忠诚的重新强调。

7月,浙江警方宣布道禄和尚(原名吴彬)因涉嫌诈骗接受调查后,中国佛教协会撤销其宗教称号。吴彬被指控假借帮助未婚孕妇和贫困儿童之名募集公众捐款,却将资金用于个人奢侈消费。丑闻曝光后吴彬杳无音信,尚不清楚其是否对指控存有异议。《卫报》未能联系到他置评。

8月,杭州灵隐寺僧人在桌前清点成堆现金的视频疯传,引发社交媒体哗然。有网友评论:"拜佛的穷了,和尚富了。"

摩拉维亚大学东亚与南亚宗教系副教授Kin Cheung指出,汉传佛教本身并不禁止积累财富。中世纪时期,寺院甚至承担银行职能,以高利率向商人放贷。虽然为宗教目的筹资被视为可接受,但个人敛财会招致批评。

这种非议既来自视财富为精神腐蚀的普通民众,也日益来自政府。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正严厉打击过度财富与腐败现象。

中国寺院在现代史上历经政治宠辱起伏。1950年代共产党土地改革期间,寺院资产被没收。1960至70年代文革期间,无数宗教场所遭破坏。但随着19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寺院重新兴盛,往往在政府明确支持下转向旅游业发展。

在此期间看似个人获益的著名方丈中,释永信最为突出。他原名刘应成,1981年16岁时加入河南少林寺,当时寺院一片废墟。随着晋升方丈,他与地方官员协商重开殿堂并向游客售票。很快数百万人涌入寺院,当地政府抽成70%。售卖少林品牌商品的礼品店开张,"少林有限公司"由此诞生。

释永信的声望随寺院成功与日俱增。2006年,登封市政府奖励其价值百万元人民币的豪华跑车,表彰他对当地旅游业的重大贡献。面对批评,他轻描淡写道:"和尚也要吃饭。"

经济成功带来政治影响力。1998至2018年,他连续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会见纳尔逊·曼德拉、亨利·基辛格、伊丽莎白二世等知名人物,甚至应普京邀请率武僧团赴莫斯科专场演出。这令少林寺附近有工人感叹:相比之下地方共产党官员的政治影响力似乎远不能及。

少林寺的声名随着中国蓬勃发展的"寺院经济"水涨船高,该产业预计今年底将达到千亿元市场规模。

在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寺院为地方政府和普通民众带来双重收益。当局通过寺院旅游景点吸引人流促进国内消费,而许多难以找到工作或人生意义的个体则转向宗教寻求精神指引。

但寺院必须在受欢迎度与政治合规间谨慎平衡。"中国政府非常警惕宗教积累过多影响力,"Cheung表示。

专家认为释永信垮台可能源于政治靠山倒台而非具体不当行为。《中国灵魂》作者张彦(Ian Johnson)指出:"这几乎总是关乎庇护关系——幕后另有隐情。"

习近平对中国传统宗教展现出特殊兴趣。早年任职期间,他曾协助重开重要佛寺并将其发展为旅游景点,为官方无神论的共产党如何与宗教机构合作树立典范。

但近年来习近平着力遏制过度宗教商业化。2017年北京修订《宗教事务条例》,警告佛道教场所可能玷污中国古老宗教"清净庄严的形象"。新规要求这些场所以非营利模式运营,禁止兜售高价香火、算命签等付费项目。

如今,坐落于嵩山峻岭间的少林寺正被收紧缰绳。8月,释永信被以节俭著称的释永乐接替方丈之位。新方丈宣布全面整顿少林商业运营,停止付费演出,禁止昂贵法事,承诺撤除寺院商铺和不受欢迎的收费项目。

8月到访少林寺的57岁退休公务员谢创高表示:"少林寺应该回归本真。"

但迄今为止,去商业化的推进并不彻底。黄袍武僧的日常武术表演虽免费——但仅限支付80元门票的游客。寺院内商铺依然林立,炎夏之日旅游大巴络绎不绝,游客们纷纷消费购买功夫熊猫纪念品等小物件。

并非所有人都否定释永信的任期。河南大学21岁医学生汤姆·李暑假期间参观少林时说:"没有他,少林寺不会取得如此成就和国际认可。利弊兼有,但不能否认他的贡献。"他补充称不介意僧人享受奢侈品:"毕竟,我也想开路虎。"

少林寺拒绝了采访请求。

(Lillian Yang和Jason Tzu Kuan Lu补充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然,以下是以自然对话风格直接回答的关于中国寺院经济的常见问题清单:



初级问题



1 什么是寺院经济?

这个词指的是中国宗教场所(主要是佛教和道教寺庙)产生的商业活动和收入流,包括门票收入、捐赠、售卖香火和宗教物品以及提供旅游服务产生的收益。



2 为什么寺院经济最近受到关注?

由于近期涉及知名高僧和方丈的丑闻,该领域正受到严格审查。这些人物被指控滥用寺院资金、过着奢侈生活及从事财务不当行为,违背了其信仰原则。



3 寺院经济有哪些好处?

管理良好的寺院经济可为寺院维护、僧侣生活保障、文化保护、慈善事业提供资金,并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和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4 能举个著名例子吗?

最著名的例子是河南少林寺。其以商业化运作闻名,包括品牌武术表演和各类商品销售,使之成为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商业帝国。



5 寺庙赚钱不对吗?

并非本质错误。寺庙需要资金运营和维护遗产。争议在于当追求利润超越宗教职责、资金管理不善或商业行为利用信徒信仰时。







进阶问题



6 中国寺庙通常如何获得资金?

资金来源多元:文化遗产地的政府补贴、自有商业活动收入、信徒和企业私人捐赠,有时还包括对非相关商业项目的投资。



7 最常见的问题或丑闻有哪些?

常见问题包括:

挪用公款:方丈或管理者将寺院捐款挪作私用;

奢侈生活:高阶僧人被曝拥有豪车豪宅或秘密家庭;

付费祈祷剥削:强迫游客购买高价香火或祝福才能参与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