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败笔:以色列与加沙冲突处理失当

外交败笔:以色列与加沙冲突处理失当

乔治·米切尔——这位推动北爱和平协议达成的美国关键谈判者曾言,外交是七百个失败日与一个成功日。而在加沙,悲剧在于七百三十个日夜尽是失败,未见一日成功。满目疮痍的生命损失、战火向多国蔓延的惨状,成为外交溃败与国际法沦陷的耻辱印记。这或许是1939年以来外交最黑暗的时刻。

有人认为,鉴于冲突根深蒂固且双方拒绝妥协,失败在所难免——暗示唯有通过武力镇压或消灭一方才能终结争端。

然而尽管积怨已深,西方世界正逐渐形成共识:这场危机被严重处置失当。欧洲领导人最初将责任交予对现代以色列抱有理想主义幻想的美国民主党政府,而后者误判了以色列政府对10月7日恐怖袭击的应对方式,更低估了此举将如何撕裂西方舆论。

如今,拜登前团队成员既在承认过失,也在自我辩解。卡玛拉·哈里斯在回忆竞选失利的著作中提及:“我曾建议乔公开谈论此事时,要对无辜加沙平民的苦难展现如同对乌克兰人般的同理心。但他未能做到:他可以激情宣告‘我是 Zionist’,但谈及巴勒斯坦无辜者时却言辞苍白勉强。”她补充道,内塔尼亚胡从未回报拜登的忠诚,反而更青睐特朗普作为合作伙伴。

往好里说,民主党误判了权力格局。“我们未展现超级大国的担当,”前巴以事务副助理国务卿安德鲁·米勒坦言,“我们未曾坚信自己能解决问题,反而说服自己难以影响地区盟友以色列。”

特朗普则无此束缚。他以不可预测性为主要外交工具,但与拜登相似,其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同样陷入僵局——试图促成释放所有人质且以色列不重演三月战火的协议。

随着维特科夫方案不同版本流出,法国与沙特采取独立行动,借助联合国关于两国方案的会议将外交引向新方向。这打破了美国对和平进程的垄断,终将遭长期忽视的巴勒斯坦自治议题推至台前。

“战后方案”蓝图

在这场原定六月举行、因以色列袭击伊朗推迟月余的会议前,马克龙已获得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签署的支持停火后方案信函。该方案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并禁止参政,由专家组成的过渡机构将在改革后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框架下”治理巴勒斯坦。此次,以往模糊的“巴机构改革”被赋予具体步骤,包括阿巴斯承诺举行迟来已久的选举并推动内部改革,同时部署国际部队。

自2024年起,多个加沙“战后方案”开始流传——威尔逊中心发布的美以专家方案、兰德公司报告、阿联酋提出的原则文件及埃及提案。沙特-法国方案汲取各方思路,最终形成获联合国会议七月通过、后经联大认可的《纽约宣言》。九月联大表决时,以色列与美国投下反对票。一位欧洲外交官指出:“我们说服美方将停火承诺与战后计划绑定,并使其认识到仅聚焦停火徒劳无功。”

谈及美国过度依赖以色列军力,该外交官补充:“我们也令其相信不能继续赌博式期待完美结局。”

关键转折是八月底白宫会议,库什纳、布莱尔与维特科夫说服特朗普总统:武力驱逐巴勒斯坦人既不必要也不明智。与会者透露:“特朗普深知内塔尼亚胡不可靠,且已在中东关系投入心血。他认同约旦、埃及等国不会接收巴难民潮,因此将大规模流离排除出考量。”

另一成果是美法战略对接。法国外长巴罗在哈佛解释,特朗普曾派顾问向阿拉伯国家、法英征集战后方案。会议与联合国表决旨在为两国方案扫清障碍,促使阿拉伯国家谴责10月7日袭击并同意将哈马斯排除出加沙未来。

巴罗强调,此次表决标志着国际社会首次集体定性哈马斯为恐怖组织,要求其解除武装并排除在治理体系外。他更指出,阿拉伯政府公开承诺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并构建类东盟或欧安组织的区域框架,此为前所未有之举。

表象之下,联大筹备期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接触,而反对两国方案的哈马斯被边缘化,已接受政治影响力衰退的现实。

但以色列因《纽约宣言》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及巴机构改革而拒绝接受。当特朗普在联大期间向阿拉伯与穆斯林国家提出替代方案时,该宣言成为衡量标尺。主要由布莱尔与库什纳起草的特朗普方案刻意含糊、缺乏细节与时间表。阿拉伯国家存有保留,但布莱尔等支持者辩称,具体化方案将丧失广泛支持与势头。西方外交官对方案未立即泄露表示满意,视之为阿拉伯国家愿接触的信号。

当阿拉伯代表团离开纽约时,内塔尼亚胡仍滞留当地,与维特科夫进行周末长谈。在以色列9月9日袭击卡塔尔的哈马斯谈判代表后——此举被视为对维特科夫与卡塔尔的个人背叛——内塔尼亚胡成为白宫不受欢迎之人。但他仍争取到额外让步:哈马斯成员特赦仅限于在国际观察员面前缴械并承诺和平共处者;拆除哈马斯基础设施的条款更具体;以国防军撤离方案仍模糊,仅要求撤至覆盖加沙17%面积的安全缓冲区,直至确认无恐怖威胁。

方案公布后,内塔尼亚胡在视频中向国内支持者保证以色列核心诉求获满足:加沙与西岸保持分离、巴机构不重返加沙、不推进两国方案、以安全部队不撤离加沙大部分地区。通过迎合联盟内强硬派,他同时试图迫使哈马斯拒绝方案,以便继续向加沙城推进军事行动。

哈马斯的回应

尽管方案未明确技术官僚委员会何时向民选巴政府交权,但卡塔尔、土耳其与埃及鼓励哈马斯接受许多可后续解决的模糊条款以终结战争。外交官指出,加沙境内深知牺牲惨重的年轻哈马斯战士比多哈政治领导层更认同此讯息。经卡塔尔建议措辞后,哈马斯的回复实为可解读的附条件“同意”。令内塔尼亚胡懊恼的是,特朗普将其解读为明确接受。关键在于,哈马斯愿放弃主要筹码:剩余人质。

据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专家塔哈尼·穆斯塔法观察,10月7日后巴勒斯坦政治更趋务实。巴民众如今寻求能改善生计、守护土地、提升生活条件的领导者,多数人已屈从现实。在此背景下,由特朗普挂帅、布莱尔实际主导并吸纳海外巴勒斯坦人意见的技术官僚机构,或凭治理实效获得合法性。

布莱尔将在以巴选举临近的动荡环境中运作。该机构首项挑战即是与巴各政治派别建立联系。尽管布莱尔与中东精英关系密切,但缺乏基层支持,或需倚赖埃及等国与公众沟通。中国正主导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对话,但年迈专制的巴机构主席试图破坏进程。若选举如期举行,或带来变革——2021年西岸选举尝试中,36个独立名单在传统派别外形成,展现民主活力。核心忧虑在于,若选举结果不符技术官僚委员会预期,将引发何种变数。

随着加沙战事持续酿成更大破坏,以色列国际声誉严重受损。在阿拉伯世界,以色列现被视为比伊朗更大的安全威胁;全球南方将其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相提并论;欧洲持续爆发抗议并指控其实施种族灭绝;美国犹太人与民主党群体对以行为不满比例亦持续攀升。

《奥斯陆协议》美方谈判代表罗伯特·马利近期合著著作,论证理性外交解决方案已无可能。他指出外部调停者过于聚焦让双方接受巴勒斯坦建国概念——纸上空谈——却未触及冲突深层本质。他将此称为“历史叙事冲突”:以方视1948与1967年为胜利,巴方则认为1948年遭受历史不公,七十万人遭驱逐丧失家园。马利强调,美方若试图掩盖这些分歧——无视回归权与双方历史伤痛——再将之包装为和平方案,永远无法被当事方接受。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为关于巴以冲突中外交失败的常见问题清单,力求清晰易懂:



基础问题



1 所谓“处置失当”具体指什么?

指各国领导人及组织的外交努力未能阻止暴力、保护平民或建立持久和平路径,其行动或不作为反而常使局势恶化。



2 为何他国难以直接干预止战?

冲突涉及深厚的历史、宗教与安全诉求,世界大国又常存在利益与盟约冲突,导致统一国际回应几乎无法实现。



3 何为人道主义停火?为何难以达成?

此为专为援助平民而设的临时停火,但双方均担忧对方借机获取军事优势,故难以实现。



4 外交失败对平民有何影响?

导致更多死亡、广泛破坏、人道危机加剧,并激化双方仇恨与极端化,使未来和平更遥不可及。



5 联合国扮演何种角色?

联合国致力于斡旋停火、输送援助及通过决议,但其行动常因大国否决权而受阻。



进阶实务问题



6 在此语境下,“单边行动”与“协商行动”有何区别?

单边行动:一方未获对方同意单独行动,常加剧紧张局势。

协商行动:双方通过调停者达成协议,虽更难实现却是成功外交的核心。



7 能否举例说明冲突中的外交失误?

典型失误是外国领导人或组织发表片面声明,仅谴责一方却无视另一方行动与诉求。此举被视为选边站队,摧毁信任且使调停者丧失中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