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比钟爱父亲那件旧的麂皮夹克。从我记事起他就拥有这件衣服——那是他摇滚青年时代的遗存——皮革已被磨得如黄油般柔软。当内衬终于破损脱落,麂皮也磨损得近乎透明时,父亲决定让它退役。但我实在舍不得就此告别。
试穿时感觉妙不可言——仿佛真正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它一点也不厚重,就连同色麂皮包裹的纽扣都触手温软。虽然带着伦敦的尘垢气息与老霍本烟草的味道,但在我眼中却是最酷的象征。那时我十三岁,根本买不起麂皮夹克,于是便将其据为己有,像《布偶猫》里会唱歌的缝补老鼠那样着手赋予它新生。
我和母亲选了块亮蓝色布料做新内衬——回想起来这个选择可谓相当大胆。当她为我重新缝好内衬后(母亲多才多艺,就连照片里我身后的墙面都是她亲自裱糊的),夹克焕然一新,甚至更胜往昔。这件承载父亲旧日印记的夹克从此成为我的身份标识,我一直穿着直到麂皮开始碎裂脱落,总是不经意垂落进我的茶杯。那时才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寿终正寝了。
我素有借用父亲衣物的习惯,这些衣服往往成为我青少年时期最钟爱的行头。有件磨损的格纹衬衫被我当睡裙穿,还在上面缝满各种新奇纽扣——蘑菇、菠萝之类的小玩意儿。稍大些时拿了件西装外套当大衣穿(虽不保暖,但青少年谁在乎这个?)。还有他儿时的厚重羊毛褶裥短裙,被我当作迷你裙穿着。
那时我痴迷徽章,最爱一枚花花公子兔女郎别针。既喜欢可爱兔子的造型,又迷恋它所代表的叛逆性感的成人世界——佩戴时还带着些许离经叛道的快感。这只兔子承载着我初为少女时的绮思。
必须提一下那顶帽子。80年代人人都戴圆顶礼帽或宽檐帽——从香蕉女郎乐队到黛比·吉布森和麦当娜皆是如此——但我的灵感源自1985年《Face》杂志封面上的菲利克斯·霍华德。这位13岁少年曾出演麦当娜《敞开心扉》MV。在那张标志性照片中,他戴着黑色毡帽,帽带别着印有"杀手"字样的新闻纸片。
夹克最上方纽扣还悬挂着中国吉祥娃娃挂饰,来自我童年最爱的店铺——科文特花园尼尔街东号,这家已歇业的绝妙商店充满中日等国的奇珍异宝,其"地下集市"满是价廉物美的小物件,就像帽子照片里我身后墙上若隐若现的折扇。那是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在那里购买的每件物品都沾染着魔法气息。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以自然亲切语气列出的关于童年最爱着装的问答
基础通用问题
问:父亲的旧夹克有何特别之处?
答:这不仅是一件夹克,更是父亲的缩影。穿着它让我感到与父亲血脉相连,既安心又平添几分超乎实际的酷劲
问:为何要穿磨损破旧的衣物?
答:因为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远胜于外观。那些破损痕迹恰恰证明了我对它的挚爱与频繁使用
问:麂皮这种娇贵面料适合孩子日常穿着吗?
答:确实娇贵。正因麂皮质地柔软易损,长期穿着才会起毛磨损——而这些磨损本身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
实用操作问题
问:如何应对麂皮碎屑掉入茶杯的问题?
答:通常会将松散皮屑塞回口袋或袖口,有时也会小心修剪最长最碍事的毛边
问:这类夹克能否修复?
答:可部分修复。裁缝能加固内衬和缝线,但麂皮本身严重磨损后,想要保持原貌质感几乎不可能
问:如何保存具有纪念意义的衣物?
答: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日光直射,用透气防尘袋保存,袖筒内填充无酸 tissue 纸保持版型
深度思考问题
问:这个故事似乎超越衣物本身,它象征着什么?
答:这是关于慰藉、身份认同与历史传承的隐喻。夹克的物理损耗映射出珍贵记忆随时间磨损脆弱却价值不减的过程
问:如何在欣赏脆弱纪念品的同时避免其最终损毁?
答:可通过专业保存手段延长寿命,但有些物品注定要在使用中焕发生命力。定期拍照、制作记忆册或设计成艺术装置都是既保存记忆又避免实际损耗的方式。关键在于在珍惜与实用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