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亲克里姆林宫的评论人士多年来在国际媒体上盛赞弗拉基米尔·普京是历史上伟大的领导人,他还曾担任军事博主、俄军狂热筹款人,并公开宣扬针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言论。同样,一位乌克兰出生的志愿兵兼官方媒体RT评论员也对俄罗斯未能更早发动全面入侵表示遗憾。
这类人物近年来在普京治下的俄罗斯风生水起——对乌克兰战争的坚定忠诚与好战支持让他们获得了财富、声望和权力。但随着国家镇压机器转向内部,这三位与其他表面亲克里姆林宫人士近期却纷纷成为他们曾歌颂政权的打击目标。
政治分析师谢尔盖·马尔科夫与主战派博主罗曼·阿廖欣今年均被贴上"外国代理人"标签,这个曾用于普京批评者的称谓带有苏联时代印记,要求他们在社交媒体和出版物中自我标注,同时施加严厉财务限制。乌克兰裔评论员塔季扬娜·蒙蒂安则被列入"恐怖分子与极端分子"名单——这类标签通常用于克里姆林宫认定的最危险对手,如已故阿列克谢·纳瓦利内的关联者。
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案例昭示新趋势:随着体制内派系斗争,清洗范围已从异见者扩展至政权支持者。"最初他们针对反战声音,当这类声音绝迹后,镇压机器却无法停止,"俄罗斯政治学者叶卡捷琳娜·舒尔曼如是说。
莫斯科未对整肃行动作出官方解释,各案例表面诱因各不相同:与阿塞拜疆政治精英关系密切的马尔科夫,被认为在俄阿关系恶化后失宠;阿廖欣因在网上炫耀跑车名表后被指控滥用军饷;蒙蒂安同样面临侵吞前线捐款的指控。
观察家注意到表象之下更深层冲突。舒尔曼将其描述为两个阵营的角力:一方是与国防部及克里姆林宫关系紧密的传统宣传系统"忠诚派",另一方是被称为" militarists "或"Z博主"的超民族主义主战草根运动——该网络由数百名知名博主和志愿活动家组成,在2022年普京全面侵乌后迅速崛起,当时军方常缺乏基本装备支援,他们通过募资购买无人机车辆直送前线。
强硬派" militarists "时常批评战争指挥,其相对独立性促使莫斯科实施制裁。"专制政权恐惧任何形式的公民动员,"舒尔曼解释道,"任何真实运动,即便是主战阵营,都被视为阻碍与潜在威胁。"克里姆林宫此前已采取措施约束失控的主战运动,最显著当属2024年监禁极右翼评论员伊戈尔·吉尔金。随着巨额卢布注入战争,资金纠纷亦成为紧张源。
这场冲突本质是体制内权力争夺。"他们的冲突是资源争夺战,"专注俄罗斯主战运动的研究员伊万·菲利波夫指出,与国防部过从甚密的官方宣传员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正主导清除主战博主和志愿者——据称因其不满这些人的募资规模超越官方慈善机构。
俄罗斯长期反普京派别从中嗅到历史轮回的讽刺。"看着那些在自由派入狱时沉默的人,如今发现俄罗斯司法具有选择性,任何人都可能无故监禁,颇具戏剧性,"菲利波夫评论。这令人想起苏联时代的经典哀鸣:"斯大林同志,这是个可怕的错误!"——当年忠诚的共产主义者醒悟太迟,斯大林的清洗不会放过任何虔信徒。
"这一定是误会,"马尔科夫被列为外国代理人时抗议道。阿廖欣则使用更接近人权组织的表述,批评外国代理人法"违反俄罗斯宪法"且"严重侵犯公民权"。舒尔曼预期逮捕行动将继续:"俄罗斯镇压机器需要完成指标,这套系统必须自我维持。"在多数反战者已入狱或流亡后,她说,体制正被迫寻找新敌人。
常见问题解答
基础理解与定义
1 系统关注主战人士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政府正在积极识别、支持并推广强力支持战争的个人与团体,同时边缘化或压制反战声音。
2 此语境下谁被视为亲战人士?
包括军事博主、官方媒体人士、政界人物及公开热情支持战争行动与政府决策的普通公民。
3 为何专制系统需要关注自身支持者?
即便在支持者中也可能出现对战争指挥的批评,系统旨在完全掌控舆论导向,确保所有主战言论与官方立场一致。
动机与目标
4 这种关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核心目标是维持并强化公众对战争的支持度,动员社会资源,通过放大忠诚声音与压制内部批评来构建统一阵线。
5 这对政府有何助益?
营造全体共识的氛围,使军事行动显得获得普遍支持,既可提振军队士气,又能抑制内部反对声浪,巩固政府合法性。
6 这些人本已支持政府,为何还需额外举措?
通过官方背书与平台输送,国家将其影响力收编,使独立支持者转化为受控资产,确保其热情不会演变为对军事战略或领导层的批评。
方法与案例
7 政府具体通过哪些手段实施?
包括通过官方媒体提供发声平台、授予国家荣誉、推广其社交媒体渠道、将其内容用作官方宣传材料,部分人士可能获得政治任命。
8 能否举例说明?
拥有大量网络粉丝的知名军事博主(常被称为战地记者)常出现在国营电视台,他们对军事失利的批评有时被容忍,但始终被框定在"最终胜利与爱国主义"叙事中。
9 亲战人士若批评政府战略会如何?
通常面临后果:可能被审查、削弱影响力或直接制裁,具体取决于批评内容与批评者的公众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