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以色列一直在系统性地针对并杀害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记者。上周日夜间,以军又杀害了六名在加沙城媒体帐篷中避难的记者,其中包括28岁的半岛电视台记者阿纳斯·沙里夫及其在围困地区报道的同事。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无条件军事政治支持,以及众多西方媒体机构对巴勒斯坦同行遭遇的沉默,以色列从未因这些杀戮行为承担后果。这些媒体会高声谴责俄罗斯、中国或伊朗等国骚扰、监禁记者,但对美国盟友以色列的同类行径却大多保持缄默。
这种双重标准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后以色列加强对记者的攻击时暴露无遗。根据国际法,记者作为平民受保护,蓄意针对记者构成战争罪。保护记者委员会(CPJ)数据显示,自10月7日以来已有192名记者遇害,其中184人是被以色列杀害的巴勒斯坦人。至少26人因记者身份被蓄意锁定,其余遇害者是否因职业身份被杀尚待核实。
其他统计更为惊人。布朗大学"战争成本"项目最新研究显示,截至三月底至少有232名媒体工作者丧生。令人震惊的是,加沙遇难记者人数已超过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及阿富汗战争的总和。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本应引发全球新闻界的愤慨。但美国媒体却集体沉默,与他们为《华尔街日报》被俄拘留记者埃文·格什科维奇发起的声援运动形成鲜明对比。主流媒体将格什科维奇案定性为"错误拘押"和"虚假审判",却对面临以色列威胁的巴勒斯坦记者鲜少展现同等关切。
沙里夫遇害前数月就已成为以军目标。2023年11月,他报告称接到以军官员电话,勒令其停止工作并离开加沙。一个月后,其90岁老父在以军对其住宅的空袭中丧生。
以色列随后污名化沙里夫,称其为"恐怖分子"——这种抹黑手段也被用于其他后来遇害的巴勒斯坦记者身上,且从未提供证据。2024年10月,以军指控沙里夫等六名半岛电视台驻加沙记者现为或曾为哈马斯及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半岛电视台与新闻自由组织认为这相当于死亡宣判——其中一名记者已于三月被以军杀害。
上月沙里夫关于以军围困加沙致饥荒的报道引发广泛传播后,抹黑行动变本加厉。在一次直播中,当身后妇女因饥饿昏厥时,沙里夫当场崩溃痛哭。(笔者在黎巴嫩故乡停留六周期间频繁收看半岛电视台报道,明显感受到沙里夫已成为阿拉伯世界数百万观众心中加沙战争的标志性声音。)CPJ对其安全状况"极度担忧",上月专门发表声明呼吁予以保护。
以色列正在清除加沙的记者——如今已毫不掩饰 | 乔迪·金斯伯格
[阅读全文]
然而这些呼吁在欧美新闻编辑部几乎石沉大海。与针对美国"敌国"受害记者(如格什科维奇)的声援浪潮不同,巴勒斯坦记者鲜少获得集体声援。美国主流媒体未曾像《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在2024年世界新闻自由日为格什科维奇联署公开信那样,为仅因履职而遭迫害的记者发声。
新闻自由与免于迫害的权利似乎仅适用于西方记者。
2022年,半岛电视台知名巴裔美籍记者希琳·阿布·阿克利赫在西岸报道时被以军士兵射杀。尽管证据确凿,拜登政府仍拒绝追究以色列责任。这种不作为助长了以色列的有罪不罚心态——既然杀害阿拉伯世界最受尊敬的记者(同时是美国公民)都无需担责,加沙更多巴勒斯坦记者的性命又算什么?
西方媒体持续要求以色列放行外国记者进入加沙——自2023年10月以来以方始终拒绝,仅允许少数随军记者进入。虽然这项诉求值得肯定,但其叙事框架存在问题:某些西方媒体表现得只有外国记者才能提供加沙的公正报道。
BBC资深记者约翰·辛普森近日在X平台附和这种论调:"世界需要诚实无偏见的目击报道来帮助人们判断时代重大议题。而这目前在加沙根本无法实现。"
此论荒谬绝伦——它延续了"唯有西方(通常是白人)记者才配称客观真相讲述者"的殖民思维。这令人想起伊夫林·沃讽刺1930年代战地记者与煽情主义的《独家新闻》。可悲的是,沃的批判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所谓"西方记者才是可靠叙事者"的预设,抹杀了巴勒斯坦记者的专业精神与勇气——他们中许多人已为报道加沙战事献出生命。讽刺的是?即便外国记者进入加沙,多数仍要依赖巴勒斯坦记者、翻译与协调员的协助——这些人才是西方战地报道的真正支柱。
这是国际报道的潜规则:它建立在当地记者隐形且无名的劳动之上。当外国记者缺席时,正是阿纳斯·沙里夫这样的记者直接向世界讲述他们同胞的故事。而以色列正在系统性地扼杀这些声音——太多西方同行与国际新闻组织却可耻地保持着沉默。
穆罕默德·巴齐系纽约大学哈格普·凯沃基安近东研究中心主任。他现任纽约大学近东研究中心主任兼新闻学教授,曾任《新闻日报》中东分社社长。
常见问题
### **关于西方记者未声援加沙同行的常见问题**
#### **基础问题**
**1. 为何西方记者因不支援加沙同行受批评?**
因多数西方记者对加沙逾百名记者遇害保持沉默或弱化报道。批评者认为他们应利用平台为同行争取保护。
**2. 加沙记者面临哪些风险?**
轰炸、枪击、审查与威胁。许多记者在报道中遇难、受伤或流离失所,却鲜见国际媒体追责。
**3. 有西方记者为加沙同行发声吗?**
克里斯蒂安·阿曼普尔、迈赫迪·哈桑等个别人士曾发声,但主流媒体多回避强烈倡议,可能出于政治偏见或忌惮反弹。
**4. 缺乏支持如何影响加沙报道?**
导致一手资料匮乏、审查加剧及叙事残缺。若加沙记者得不到保护,世界将获知更失真的战况。
---
#### **进阶问题**
**5. 西方媒体对待加沙与其他冲突区记者是否存在双标?**
存在。西方记者遇害会引发声讨,而巴勒斯坦记者之死常被轻描淡写,折射出"谁的生命值得报道"的偏见。
**6. 西方新闻机构有责任保护加沙记者吗?**
有。国际新闻自由组织指出,媒体应捍卫所有记者安全,而非仅关注本机构人员。沉默即纵容针对加沙记者的暴行。
**7. 政治偏见如何影响该议题?**
部分西方媒体因政府压力、广告商干预或惧被贴"反以"标签,弱化对巴勒斯坦记者的支持。
**8. 西方记者能如何援助加沙同行?**
- 强化报道针对加沙记者的袭击
- 施压政府要求问责
- 与巴勒斯坦记者合作放大其声音
**9. 有哪些组织支援加沙记者?**
保护记者委员会、无国界记者等组织持续发声,但需主流媒体加入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