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大的野生动物犯罪——非法鳗鱼贸易,能否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被制止?

欧洲最大的野生动物犯罪——非法鳗鱼贸易,能否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被制止?

时近上午十点,成田市已弥漫起炭火与砂糖的焦甜气息。鹅卵石街道上游客摩肩接踵,人们在鳗鱼铺前排起长龙——这种传统美食被视作驱散盛夏潮闷的灵药。在专营蒲烧鳗鱼的老铺「川丰」,一位盘坐榻榻米的食客道出忧虑:"若鳗鱼灭绝再也吃不到,该多么遗憾。"过去十年间,他与妻子每年盛夏都会驱车两小时来此赴约,与日本各地数千名食客共同延续这个传统。

这份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中央大学研究显示,全球年消费28.6万吨鳗鱼中99%为美洲鳗、日本鳗与欧洲鳗,三者均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名录,其中欧洲鳗更属极危级别。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与非法的欧洲鳗鱼贸易肆虐,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年交易额约25亿欧元的鳗鱼走私,已成为欧洲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犯罪。"有需求就有贩运,"欧洲刑警组织反鳗鱼走私行动负责人何塞·安东尼奥·阿尔法罗·莫雷诺表示。

尽管欧洲实施出口禁令已十五年,鳗鱼仍源源不断流向全球餐桌,尤以亚洲为甚。2011至2018年间查获的欧洲鳗鱼超半数输往中国——这个占据全球鳗鱼出口70%的市场。日本水产厅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鳗鱼消费国之一,日本2024年约73%的鳗鱼供应依赖进口。

如此庞大的非法贸易何以持续猖獗?遏止行动进展如何?为探寻真相,记者团队走访日本、西班牙、意大利与法国,采访逾50名专家学者,涵盖科研人员、养殖业者、中间商、环保人士、执法者、犯罪学家与进口商,并分析了非法贸易相关的国际贸易数据、影像及文件。

非法贸易的全貌直至2016年才浮出水面。当时香港海关查获装满活鳗鱼的行李箱,邀请香港大学贝克博士开发eDNA检测技术进行物种鉴定,最终确认这批欧洲鳗鱼的身份。"当发现极危物种竟出现在欧洲以外的零售货架,我如遭重击,"贝克指出香港便利店45%的鳗鱼产品实为欧洲鳗,随即向全球执法机构共享了基因检测技术。如今同类eDNA工具包已应用于全球鳗鱼货检,包括2022年的美国案件。

但这仅是治标之策。尽管多数海产品自1990年代便接入可追溯数字供应链,鳗鱼产业却始终缺乏全球监管体系。"毫无追溯性可言,"中央大学白石广美博士指出,即便恪守法规的日本进口商也难以追踪真实货源。为此欧洲刑警组织2017年成立"湖泊行动"特别工作组,旨在斩断走私链条。

调查人员最初锁定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与英国的盗捕热点区域,但每当破获一个走私网络,新渠道便接踵出现。如今警方正与30国地方政府协同追缉贩运集团。莫雷诺揭示新趋势:非洲路线。走私者将通体透明的欧洲玻璃鳗空运或海运至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与塞内加尔"洗白",再以合法出口名义运往亚洲。这些中转国的养护成本远低于欧洲,走私集团甚至雇佣科学家将单次运输死亡率控制在1%。

"他们对业务的精通令人震惊,"莫雷诺感叹,"一切皆因暴利驱使。"走私手段持续升级:疫情期间利用机场安检松懈,将鳗鱼藏入行李箱(单人可携带分装三袋的50公斤活鳗);如今则转向利润更高的鲜活货柜,将500公斤玻璃鳗隐匿于贻贝或冻肉中。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的最新执法阶段,欧洲各地开展16131次检查,逮捕26人,查获22吨玻璃鳗。尽管成果显著,走私者总能抢先一步,其路线如鳗鱼般难以捕捉。

在毗邻法国巴斯克地区的朗德省,何塞巴·阿吉雷巴雷纳照看着方形养殖池。数千尾鳗鱼在增氧泵激起的涟漪中游动,这些来自附近阿杜尔河的生灵,由残存的渔人在月夜河岸用细网捕捞。作为法国仅存的三家玻璃鳗中间商之一,阿吉雷巴雷纳从大西洋沿岸收购鳗鱼,销往欧洲各地的养殖场、餐厅或个人买家——主要客户是西班牙厨师、北欧养殖户与欧盟增殖放流计划。部分购买者将鳗鱼培育至符合欧洲合法食用标准,尽管种群衰退,这道美味依然备受推崇:巴斯克地区用橄榄油大蒜烹制玻璃鳗庆祝圣塞巴斯蒂安节,意大利波河三角洲则将成鳗切片盐烤或烩入意饭。

欧洲当局持续打击非法鳗鱼贸易,意味着包括阿吉雷巴雷纳在内的从业者都曾接受法律审查,或被指控向走私者售货,或因证照不全受查。这令协助经营的儿子伊拜深感沮丧,他们认为走私并非鳗鱼生存的主要威胁。"政府部门需要认识到,除了针对渔夫与商人,还存在更严峻的课题,"伊拜呼吁政府叫停水坝工程,应对更多环境挑战。老阿吉雷巴雷纳指出,过去40年鳗鱼栖息地已缩减70%。这促使各界要求欧洲各国遵循国际海洋勘探理事会建议,暂时全面禁捕鳗鱼。但环保组织Oceana的哈维尔·洛佩兹透露:"部长们每年都对零捕捞建议置若罔闻。"

在圣塞巴斯蒂安的传统酒吧,以幼鳗与火腿为特色的 pintxos 塔帕斯琳琅满目。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禁捕是最佳保护方案——包括需要维持生计的阿吉雷巴雷纳家族。2023年地中海渔业总委员会建议保持部分鳗鱼捕捞开放,使渔民能协助维护栖息地。罗马大学鳗鱼专家埃莱奥诺拉·奇科蒂支持此观点,她的研究表明河流正受水坝、退化、污染与栖息地丧失的多重威胁,"若禁绝渔业,再无人愿承担昂贵复杂的河道维护。"

与此同时,残存的鳗鱼正被大量非法捕捞,以远高于欧洲合法收购价的价格卖给走私者。各国对鳗鱼物种的差异化管控更使局势复杂化,卑尔根大学环境犯罪学专家莫妮卡·庞斯·埃尔南德斯博士指出:"识别可卡因贩运相对简单,因为毒品在全球皆属非法。"而鳗鱼在市场中的合法地位"瓦解了所有努力"。

拯救行动仍在推进。11月乌兹别克斯坦的濒危物种保护会议上,欧盟与洪都拉斯将提议通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强化对所有鳗鱼物种的保护。支持者认为此举能增加走私者将欧洲鳗伪装成美洲鳗的难度,但行业代表指出,全球鳗鱼贸易将因此面临额外出口许可审批,推高成本并滋生官僚主义。

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正在抵制该提案。将赴会反对的日本鳗鱼进口商协会会长松浦慎也斥其"有失公允",他列举2025年中日韩三国报告的丰硕鳗苗捕捞成果,强调亚洲国家已实现鳗鱼资源良性管理,"与欧洲状况截然不同"。在历经十年保育失败、执法受挫与贸易协定沦为空文后,转机或许在于消费者觉醒——食客开始追寻本地溯源鳗鱼。日本千叶县老铺"川丰"第三代店主伊藤康素梦想着:"我的梦想是打造'成田鳗'品牌。"面对本土鳗鱼衰退,他最近在分店开启养殖新事业:"我们要回归本源——品尝千叶孕育的鳗鱼。"

在成田市川丰餐厅,厨师正在处理鳗鱼。 摄影:花井透

但也有人对保育失去信心。"在我看来,终止玻璃鳗走私的唯一方式,就是欧洲鳗彻底灭绝,"欧洲刑警组织的莫雷诺直言,"因为无鱼可捕之时,便是无鱼可贩之日。"

(本文由Alice Facchini与Sofia Nardacchione在意大利补充报道,欧洲新闻基金支持本次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基础问题

1. 何为非法鳗鱼贸易?
指极危物种欧洲鳗的走私与非法销售。因贸易受严格限制,为满足主要来自亚洲的需求,黑市应运而生。

2. 欧洲鳗为何濒危?
过度捕捞、栖息地丧失、污染及影响洋流的气候变化共同导致。

3. 鳗鱼需求为何旺盛?
玻璃鳗在东亚被视为珍馐,经养殖后制成蒲烧鳗等料理。高需求与高利润助推非法贸易。

4. 玻璃鳗是什么?
是鳗鱼孵化后从大西洋产卵场漂流至欧洲海岸的幼体阶段。其体型微小通体透明,因价值高昂成为走私主要目标。

5. 鳗鱼如何走私?
走私者采用多种手段:藏匿于行李箱、伪报成其他鱼类运输、在车辆暗格中夹带等。

进阶问题

6. 遏制走私为何困难?
供应链复杂隐蔽,涉及从盗捕者到国际犯罪集团的多重环节。玻璃鳗体型微小便于大量隐藏。

7. 是否存在合法捕捞季?
存在但监管严格且配额有限。问题在于合法供应远不能满足非法需求,非法渔获常被"洗白"流入合法市场。

8. 欧洲鳗灭绝后果如何?
鳗鱼是生态系统关键物种,其灭绝将破坏河湖河口食物网,波及其他鱼类、鸟类与哺乳动物,更标志着全球野生动物保育的重大失败。

9. 非法鳗鱼流向何方?
绝大部分运往亚洲养殖场,成熟后销往餐厅超市,主要市场包括中日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