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没有激发恐惧,反而引人发笑。”“一部给傻瓜看的电影,完全俗套的无脑烂片。”“影史最愚蠢的大制作电影。”这些已算1977年《驱魔人2:异端》首映时较为克制的评价——该片堪称好莱坞最著名的票房惨案之一。导演约翰·鲍曼坦言自己感到极度羞辱近乎绝望:“我权衡过两种选择:一是自杀,二是叛逃苏联。”这位受挫的导演还问过另一位采访者,是否该通过“在好莱坞大道自焚”来弥补这部作品。
问题出在哪里?观众期待的是骇人视听的头颅旋转与呕吐场面,鲍曼却端出形而上学与超现实主义——人们根本不买账。据原版《驱魔人》导演威廉·弗莱德金形容,当时观众不仅喝倒彩、抛洒爆米花,甚至追着制片公司高管跑上街头,他直斥续集是“骇人之作”。更让人困惑的是,琳达·布莱尔饰演的里根——前作中那个受创的女孩——竟变成了跳踢踏舞的全美典型青少年。她莫名在一台胶木材质“同步器”上接受催眠治疗,操作者是由路易斯·弗莱彻(《飞越疯人院》中冷峻的护士长)饰演的直言不讳的精神科医生。
影片首周末打破票房纪录,只因观众迫切想看到经典续作。但糟糕的口碑令票房急速跳水。崩溃的鲍曼在公映数日后便重新剪辑了影片——正如后来迈克尔·西米诺对其同样命运多舛的西部片《天堂之门》所做的那样。
这部“影史最大灾难”之一的幕后故事被大卫·基特里奇收录于新纪录片《鲍曼与恶魔》,该片将于本周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虽然英国影评人马克·克莫德(原版《驱魔人》粉丝)称续集“显然是有史以来最烂电影”,但基特里奇这部考据详实的纪录片有力论证了:是时候重新审视鲍曼的这次失误了。这位英国导演当时正处于创作力巅峰,他刻意想要打造一部鲍威尔与普雷斯伯格式的巨制(正如《黑水仙》在松林片场重现喜马拉雅传奇)。影片几乎全在加州伯班克的摄影棚内拍摄,包括非洲场景。在欣赏者看来,《异端》比弗莱德金那部创下票房奇迹的原作更具人文深度,且减少了性别歧视色彩。
基特里奇表示自己少年时通过贝塔带看过欧洲重剪版,当时“虽不喜欢却印象深刻”。他认为这部被当作“实验艺术片”拍摄的好莱坞大片“极其迷人”。鲍曼后来承认有些遗憾:他真心希望由《激流四勇士》合作过的好友强·沃特饰演对抗邪恶的沧桑主角兰姆伯特神父。曾考虑当牧师的沃特最初有兴趣,但据纪录片透露,他因“当时正研究基督教并认为其是犹太教异端,打算改信犹太教”而拒绝。考虑过的克里斯托弗·沃肯因档期冲突未能出演,另一位演员因胃病错过试镜,最终才由刚凭《恋马狂》夺得托尼奖的理查德·伯顿接下角色。
《异端》的拍摄自始就充满坎坷,仿佛被故事中的恶魔帕祖祖预见了诅咒。开机前主演李·科布因心脏病去世,剧组人员接连病倒。琳达·布莱尔回忆自己险些从摩天楼坠落,鲍曼更因感染山谷热重病停工。基特里奇提出一个经典观点:《异端》与同时代《大峡谷》《纽约纽约》《1941》《魔种》《天堂之门》等先锋作品的失败,改变了好莱坞的运作模式。当《异端》上映数周前《星球大战》豪取7.75亿美元票房后,制片厂迅速转向青年向系列大片,作者电影遭遇强烈反噬。
《异端》成了如何拍续集的反面教材——而这正是问题所在。鲍曼将其视作对原版的“驳斥”而非延续,他和部分演员加盟正是因厌恶首部曲“虐童与剥削”的基调。时任《综艺》记者的影史学家约瑟夫·麦克布莱德回忆:“鲍曼说拍片就是为了攻击前作,马克斯·冯·叙多夫(梅林神父扮演者)也认为原版是剥削性的儿童虐待。”惨淡首映后,制片人曾建议鲍曼“需要朋友就找麦克布莱德”。目睹导演疯狂删减引发笑场的片段,麦克布莱德感叹这是“错误使命…他在肢解一部我认为严肃动人、视觉震撼的伟大作品。”讽刺的是,华纳兄弟因重制成本过高,反而保护了美国公映版免遭鲍曼修改。
为恶评翻案有时像是强词夺理,或榨取过时作品剩余价值的 cynical 尝试。但基特里奇有力论证了《异端》的影史地位:它拥有加勒特·布朗(后为库布里克《闪灵》掌镜)惊人的斯坦尼康运镜、埃尼奥·莫里康内迷幻的配乐、理查德·麦克唐纳风格化的美术设计、蝗虫视角的迷幻镜头、直面邪恶的惊险追逐戏,更重要的是鲍曼叙事中无畏的野心。
现年92岁的鲍曼后来以《黑暗时代》《翡翠森林》《希望与荣耀》重振事业,但他向基特里奇承认《异端》失败的旧伤从未痊愈。他始终相信若该片独立于《驱魔人》发行,反响会好得多。这部电影是否真的被诅咒?耗时七年拍摄纪录片的基特里奇也不确定——他坦言朋友赠送帕祖祖雕像时,自己吓得不敢开箱。但他希望诅咒正在消散,观众终将认识到:这至少是1970年代最被低估与误解的电影之一。《鲍曼与恶魔》将于9月5日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电影《驱魔人2:异端》的常见问题解答,采用自然对话风格编写:
问:什么是《驱魔人2:异端》?
答:这是1977年上映的经典恐怖片《驱魔人》的续集,由约翰·鲍曼执导,被广泛认为是影史上最著名的口碑与商业双败之作。
问:为什么它被认为如此糟糕?
答:评论界和观众几乎讨厌它的一切:剧情混乱荒谬,特效粗制滥造,对话诡异莫名,完全抛弃了原版电影令人毛骨悚然的写实基调。
问:电影到底讲了什么?听起来很混乱
答:其剧情以难以理解著称:涉及驱魔事件数年后的里根·麦克尼尔、调查梅林神父死亡真相的牧师、能让人类共享思维的"同步器"机器,以及蝗虫恶魔。故事支离破碎,始终未能形成连贯叙事。
问:它是票房失败之作吗?
答:完全失败。制作成本约1400万美元,全球仅收获约3000万美元票房。灾难性首周后收入断崖式下跌,成为重大商业败笔。
问:原版演员回归出演续集了吗?
答:琳达·布莱尔和艾伦·伯斯汀回归(后者坦言仅为片酬出演),马克斯·冯·叙多夫以闪回形式出现。最著名的缺席者是原版中饰演卡拉斯神父的杰森·米勒。
问:有哪些具体例子说明它为何糟糕?
答:一些臭名昭著的场景包括:
- 反派被一群飞入发电机的蝗虫击败的终极决战
- 造型滑稽可笑的同步器机器
- 理查德·伯顿浮夸过火的表演
- 关于非洲心灵感应与治愈能力的突兀支线剧情
问:导演约翰·鲍曼当时意识到影片质量糟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