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马》系列作者米克·赫伦表示:"我钟意打破常规。"

《慢马》系列作者米克·赫伦表示:"我钟意打破常规。"

很难想象还有谁比米克·赫伦与他笔下那位不修边幅、落魄失意的军情五处特工杰克逊·兰姆更截然不同。"他大概是从我潜意识深处跑出来的,"这位62岁的惊悚小说作家在家乡牛津的屋顶酒吧啜着矿泉水打趣道,此处与他的畅销系列《斯劳马厩》所设定的伦敦奥尔德斯盖特相去甚远。身着"蓝衬衫配白T恤"(书迷会心一笑的经典造型),他说话轻柔,带着些许纽卡斯尔口音。《纽约客》称赫伦为约翰·勒卡雷的继承者与"同代最杰出的间谍小说家"。但不同于勒卡雷,他从未当过间谍。更蹊跷的是,维基百科甚至给他编造了一个完全虚构的生日。"我收到了生日贺卡,还有人送了蛋糕,"他笑道。

对于不熟悉的读者,该系列小说及获奖剧集讲述了一群因过失被军情五处流放到斯劳马厩的废柴特工。破败的办公室与光鲜的摄政公园总部相距甚远,仿佛真的置身于斯劳小镇。转折在于,这些被戏称为"慢马"的倒霉蛋在邋遢上司杰克逊·兰姆的带领下,总能智胜总部那些精英特工与"猎犬"。

"说白了,这设定听起来并不吸引人,对吧?"赫伦谦逊地说,"一群不擅长工作又彼此讨厌的人,被迫在办公室里共事。谁会想读这种故事?"首先,它充满妙趣。在充斥着黑暗心理惊悚与炫酷衍生作品的类型文学中,赫伦融合高危阴谋、低俗喜剧与政治讽刺的创作宛如一股清流——如果斯劳马厩的空气不是弥漫着屁味与沮丧的话。《幕后危机》《副总统》的联合编剧威尔·史密斯是剧集改编的绝佳人选:兰姆堪称军情五处的马尔科姆·塔克,只是更粗鄙不堪。这个靠酒精、香烟和对下属"崽种"的忠诚维系的冷战活化石,已成为当代小说中的经典角色。如同现代版的福斯塔夫或费金,凭借加里·奥德曼的深情演绎与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剧中高贵冷峻的军情五处主管戴安娜·塔弗纳,他已深入人心。

今秋,奥德曼与剧组将携基于第五部小说《伦敦规则》的第五季回归。乘此东风,Apple TV+还将改编赫伦2003年鲜为人知的处女作《墓地小路》,由艾玛·汤普森饰演牛津私家侦探佐伊·博姆。本周,作者推出了斯劳马厩系列第九部《小丑镇》。

新作灵感源自代号"斯塔克刀"的IRA线人兼谋杀犯弗雷迪·斯卡帕蒂奇的真实故事。赫伦称其"骇人听闻",这位被英国情报机构在七八十年代保护的人物——某位高级公务员称之为"情报部门参与过最道德存疑的行动之一"——正是赫伦创作的绝佳素材。斯劳马厩系列的角色常在保护国家与服务政府通信总部利益的灰色地带游走。"斯塔克刀"于2023年"安详病逝于床榻",彼时赫伦已深入创作《小丑镇》。作者并未严格遵循史实。"这会束缚想象力,"他表示,"况且我搞研究挺懒的。"

"成为政治恐怖的受害者,遭遇身边炸弹爆炸,无需懂政治,"赫伦指出。《小丑镇》开篇讲述左翼政府站稳脚跟,首相偏爱设计师眼镜且"碰巧是律师"。尽管唐宁街10号可能新人新政,英国体制的阴暗角落依旧污秽如故。"我写的是权力如何腐蚀,"赫伦说,"这并非创见,但无所谓。"谁掌权都无关紧要——事情总会出岔,无论意外或故意。"我更倾向历史的'失误论'而非阴谋论,但结果都一样。"

赫伦虽未从事情报工作,却深谙办公室生态。"从很多方面看,我写办公室多于写间谍,"他说,"情报机构本质上是大型办公室。他们有带冰箱的厨房。那里发生的与其他职场无异。"这绝非詹姆斯·邦德的故事。

让赫伦承认成功堪比劝兰姆洗澡。"失败总比成功更吸引我,"他坚持道,"说我现在不成功是傻话,但我曾离失败这么近,"他掐着拇指和食指补充,"结局可能截然不同。我非常幸运。"他的经历是出版业近年最励志的逆袭故事。多年间,他往返法律期刊社做文字编辑时,总会经过奥尔德斯盖特街一栋阴森大楼。"没想过会以此写书,更别说系列作品,"他谈及后来的斯劳马厩时说,"但我从此一直'住'在那里。"这栋楼出现在剧集中。"他们格外用心。本可随便取景,却没有。"每晚回牛津的火车上,他会打磨构思,到家便文思泉涌。"每晚能写一小时,"日均360词。

尝试诗歌与纯文学后,他转向佐伊·博姆系列的犯罪小说。2005年7月7日,他在帕丁顿站台等候时,埃奇韦尔路站(相隔一站)发生爆炸。"成为政治恐怖受害者无需懂政治,"他反思,"这让我意识到即使不完全了解事件成因也能书写。"于是他转向间谍小说。

《慢马》于2010年出版,但几年后他找不到英国出版商接手续作《死狮》。"这算什么?"某出版商质疑其属惊悚还是喜剧。"起初书卖不动,"赫伦平静地说,"不意外。我不沮丧——照常过日子。"约翰·默里的编辑恰好在利物浦街车站买到《慢马》并决定支持。前两部小说于2015年再版。次年赫伦休四个月 Sabbatical 尝试全职写作。首日上午11点他就确信自己能行,返岗后便递交辞呈。

但真正的转机在2016年。"是英国脱欧,"作者直言,"国家的不幸是我的幸运。"公投后的小说《伦敦规则》于2018年问世。突然之间,他笔下那位民粹主义、蓬松头发、骑自行车的议员彼得·贾德令人倍感熟悉。PJ与BJ(鲍里斯·约翰逊)的相似难以忽视。赫伦与鲍里斯同期就读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但未加入布林顿俱乐部。"PJ本就是我构想中的右翼反派,"他现在说,"公学教育出身,自带优越感,沉迷自我,完全无视伦理、道德或操守。"他望向远处母校的屋顶。"鲍里斯·约——""约翰逊符合,但许多政客都如此。"

正如勒卡雷小说捕捉1970年代的幻灭与失败,赫伦的作品折射出当今英国的愤懑与沮丧。到2022年剧集开播时,他已完全驾驭素材。"我现在更受欢迎,但并未因此与角色产生疏离,"他说,"提笔时,我依然是从前的自己。"

作为纽卡斯尔天主教家庭的六孩中之四,赫伦形容童年幸福。父亲是验光师,幼儿园教师的母亲在他入学前便教其阅读。他沉迷书本,常偏爱虚构世界。"现实世界没问题,"他说,"但我当然宁愿读故事也不愿上学。"1979年他与父母观看勒卡雷《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剧集后立刻入迷,次日便从当地图书馆借阅。后来在牛津求学时,他用便携黑白电视机看完了1982年BBC版《史迈利的人马》。加里·奥德曼在2011年电影中饰演史迈利,他认为这是绝妙的轮回。

"勒卡雷是他时代最恰如其分的小说家,"赫伦评论,"他目睹柏林墙竖起。那是馈赠给我们所有人的礼物。英国脱欧无法相提并论,"他补充道,否认与自己时代的任何类比。勒卡雷的影响贯穿《斯劳马厩》:书卷气的前军情五处主管大卫·卡特赖特显然致敬了勒卡雷真名大卫·康威尔。重读《史迈利的人马》时,赫伦惊喜发现有个满口脏话的出租车司机叫J·兰姆——这个细节在他潜意识里潜伏多年。

赫伦解释,兰姆源于"对语言毫无保留的热爱"。他是唯一作者未曾深入内心的角色。在赫伦看来,若明确兰姆惊人之语是否发自真心会"让角色失去意义"。"他要么绝对卑鄙,要么只是伪装。"某些读者误将兰姆视为赫伦的代言人,竟给他寄支持信表达龌龊观点。

在不同角色视角间切换——如兰姆的忠诚秘书凯瑟琳·斯坦迪什与技术极客罗迪·何(他最爱的两个角色)——让读者更费心力,也违背传统创作规则。"我就爱打破规则,"赫伦指出。诸如杀死核心角色(包括明·哈珀这类讨喜人物)的设定,旨在让读者感到"无人安全",但动机不止于震撼效果。"与悲伤有关,"他解释。动笔前几年父亲去世,但决定主要出于文学考量。"我想:我有这些...""活生生的人物。若杀死一个,其他人会作何感受?"

疫情期间赫伦与出版猎头伴侣乔·霍华德同居,现于旧公寓写作。通勤仅十分钟步程,每日目标500-600词。同扎迪·史密斯与乔纳森·弗兰岑一样,他没有智能手机也不用Wi-Fi。"我们发传真闲聊,"他开玩笑。更特别的是他全天阅读。"我能从笔记本前直接挪到沙发上,"他说,"先是读者,才是作家。阅读保持思维敏锐。"他不再为钱忧虑,也享受与其他作家会面的乐趣。但多数时候,他与霍华德及两只猫过着宁静生活——若是间谍,猫便是他的软肋。霍华德是第一读者,但成书前从不讨论。她是健走爱好者,能通过步速判断他写作卡壳。"我是慢工出细活,"他如此形容写作。

目前他正创作"慢马"系列外的间谍小说。"我喜欢类型文学,偏好结构感,乐意看到书有真正结局而非戛然而止。"他惊讶于自己如此享受剧集编剧团队的协作。"以前坐班时也不觉自己擅长合作。"他会想念刚宣布第五季收官的制作人史密斯。

赫伦甚至客串了几场戏。首季首集他与霍华德走出兰姆最爱的中餐馆时你可能没注意到,第四季他们现身酒店门口。他说自己重演了打出租车手势,剧组还给他们配了专属拖车。可曾想过这般情景?"从前的生活里从未觉得这可能实现,"他说。

第五六季已完结(后者改编自《乔之国》与《斯劳马厩》),第七季《坏演员》本月开拍,仅剩《小丑镇》待改编。是否有收官计划?"意识到该有终局。"但他尚未准备让"慢马"退役。首部小说结尾他曾想炸毁斯劳马厩,让兰姆与斯坦迪什作为唯二幸存者乘渡轮逃离。"最终没写,"他淡然道,"其实本可成绝妙收笔。但我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小丑镇》由Baskerville于周四出版。支持《卫报》可至guardianbookshop.com订购(或需运费)。《慢马》第五季9月24日Apple TV+首播。9月23日米克·赫伦将与理查德·奥斯曼出席卫报Live活动,与亚历克斯·克拉克对谈新作。可预订伦敦现场或流媒体门票。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米克·赫伦及其创作理念的清晰FAQ列表



一般问题



问:米克·赫伦是谁?

答:英国作家,以间谍惊悚系列《斯劳马厩》闻名



问:《慢马》系列讲什么?

答:讲述被军情五处流放到终点部门斯劳马厩的一群失势特工,却总被卷入危险的境外行动



问:赫伦说"热爱打破规则"意指什么?

答:指他乐于颠覆间谍惊悚类型的传统套路,创造更出乎意料、更愤世嫉俗、更贴近现实的作品



关于打破规则



问:他在写作中打破哪些规则?

答:打破经典间谍套路(如完美英雄特工),塑造深陷缺陷、困于官僚、常犯糊涂错误的角色



问:能否举例说明?

答:当然。不同于詹姆斯·邦德的优雅,主角杰克逊·兰姆粗鲁邋遢毫无英雄相却才智过人;军情五处总部的"好人"常比反派更腐败



问:打破类型规则有何好处?

答:使故事新颖不可预测且更接地气,比典型光鲜间谍冒险更真实反映职场混乱与权斗



问:新读者会不适应吗?

答:期待传统动作间谍小说的读者或对角色缺陷与黑色幽默聚焦感到意外,但多数人认为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改变



问:打破规则是否意味着缺乏剧情?

答:绝非如此。情节极其精巧复杂,打破人物与基调规则反而使剧情转折更震撼、结局更出人意料



致读者与作家



问:初读赫伦应从哪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