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我带着轻微的宿醉去看了宋思琳备受期待的新片《物质主义者》的预映场。达科塔·约翰逊饰演的露西是一位擅长为挑剔客户牵线搭桥的婚恋顾问——她总能帮客户找到符合大部分择偶条件、且大概率会接受他们的对象。与其说她是丘比特,不如说是个市场分析师:她会戳破客户自我美化的吹嘘,评估其真实价值,再为其匹配势均力敌的对象。
比如,一位相貌平平的三十多岁女性就别指望能钓到"独角兽"——那种高收入、身材挺拔且发量浓密的优质男性。这类男人只想约会二十多岁的姑娘,而且通常都能如愿。
露西因职业变得世故,又因成长于贫困而格外务实。她上一段认真恋情是与兼职宴会服务生的落魄演员约翰(克里斯·埃文斯饰),在周年晚餐前,对方连25美元停车费都掏不出的坦白终结了这段关系。如今她铁了心要么单身,要么嫁个富翁——最好是富得流油那种。当"独角兽"哈里(佩德罗·帕斯卡饰)带她回到自己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公寓示爱时,她在拥吻间隙竟忍不住心算起房产估值。
诺里奇的一场日场放映算不上严谨的市场调研,但此起彼伏的咂舌声和叹息显示,现场(以年长为主的)观众似乎对影片将浪漫与财务赤裸挂钩的设定颇为不适。我沉默着,不安地意识到自己终于看到一部还原真实婚恋图景的爱情喜剧。
当代约会艰难早已不是秘密,交友软件难辞其咎。主流化十余年后,它们已与现代婚恋密不可分——即便你不用,其影响力仍无处不在:从"已读不回"的常态化到"情境关系"的兴起。宋思琳根据自己短暂担任纽约红娘的经历创作了本片,但露西那些按清单择偶的客户,恰是交友软件消费主义逻辑的化身。个人资料本质上是展示自身卖点的广告牌,同时列明对伴侣的要求(与底线)。滑动匹配则是非黑即白的即时审判——值得关注或一文不值。无限选择的幻象令人沉醉,尽管最理想的匹配对象正越来越多地被锁在付费墙后。
往好了说这是笨拙的社交方式,往坏了说则把浪漫异化为资本主义交易,与真正的吸引、承诺和亲密背道而驰。正如法国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尤以《爱的终结》著称)所言,这种高度理性利己的思维模式已超越软件范畴,侵蚀着现代爱情本身。
多年滑动匹配让人习惯在付出前先期待即时化学反应。与此同时,在这个崇尚个人主义与自由的文化里,本就代价不菲的恋爱还必须提供清晰的投资回报率。
或许你不会像露西或其客户那般直白,但这种算计确实潜伏在许多感情(甚至友情)决策中——想想"友尽"现象的兴起和"毒友谊"的争论。易洛思称之为"情感资本主义":中产阶级的情感生活俨然是经济逻辑的翻版。
这些冰冷算计背后的真正推手是财富不平等——它凸显伴侣经济支持的重要性,甚至促使部分人寻求最富有的对象。简·奥斯汀笔下婚姻市场的桥段不仅是趣谈,更有数据支撑。在薪资停滞与物价飞涨的夹击下,实现财务稳定(或单纯改善物质条件)往往取决于恋爱关系,对非富二代尤其如此。
金融服务商OneFamily最新调查显示,18至40岁人群中每五人就有一人为节省开支选择同居。其CEO指出,越来越多人觉得独自承担账单太过吃力。即便在幸福平等的关系里,这种现实也难以忽视:你爱的是伴侣,还是分摊房租的实惠?
尽管我安于单身,但不得不承认作为萧条行业的自由职业者,改善处境(甚至改变人生)的最佳机会或许是找个伴侣。这虽未主导我的择偶标准,但若说从未幻想过与某位在南伦敦有三居室的医生约会的美好,那是在说谎。(当然没成真!)
假装爱情能脱离经济现实并不实际。在严峻经济环境下,通过婚恋寻求财务稳定非但不功利,甚至算得上明智。若觉得这种想法 cynical 或过时,解决办法不是批判个人,而是要求更好的社会安全网、平价住房和公平薪资,让感情回归爱的本质而非生存所需。
正如《物质主义者》揭示的,当代单身者不得不在现实与理想间斡旋,在残酷现实中坚守希望。其宣传语"有些人就是想要更多"可谓一针见血。当财务安全与婚恋如此紧密交织,谁又能责怪人们在约会时优先考虑经济因素?但从长远看,与其指望伴侣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更该为系统性变革奋斗。
——自由记者 艾尔·亨特
**您对此话题有何见解?若希望投稿(300字内)至读者来信栏目,请发送邮件至编辑部。**
**常见问题解答**
### **关于《物质主义者》与现代婚恋的疑问**
#### **基础问题**
**问:本片主题是什么?**
答:通过角色在快节奏时代中面临的爱情、物质主义与情感联结困境,探讨现代婚恋本质。
**问:为何说本片精准捕捉了现代约会?**
答:其对当代约会中肤浅化、情感疏离与交易属性的刻画极具真实性与共鸣感。
**问:这是喜剧还是正剧?**
答:黑色喜剧——混合幽默与对现代关系的犀利社会批判。
#### **主题与现实关联**
**问:如何反映现实婚恋困境?**
答:呈现"幽灵式断联"、交友软件倦怠及成功人设压力等普遍现象。
**问:是否批判婚恋中的物质主义?**
答:是的,揭示金钱、地位与表象如何侵蚀真实情感联结。
**问:与传统爱情喜剧有何不同?**
答:拒绝粉饰现实,展现婚恋中混乱与非浪漫的真相。
#### **角色与剧情**
**问:主要角色有哪些?**
答:聚焦红娘、富豪客户与落魄艺术家三人出人意料的人生交集。
**问:是否大团圆结局?**
答:更偏向于苦乐参半,忠于其现实主义基调。
**问:角色讨喜吗?**
答:缺陷与矛盾令其更具真实感。
#### **反响与影响**
**问:票房成功吗?**
答:虽非爆款,但因真实刻画收获 cult 影迷。
**问:为何引发部分观众不满?**
答:犬儒基调与童话爱情的缺失劝退偏好轻松故事的观众。
**问:媒体评价如何?**
答:影评人盛赞其对时代情绪的敏锐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