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唐纳德·特朗普本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笑容满面的基尔·斯塔默及王室高级成员会面时,我不禁渴望能有一位《每日邮报》的肢体语言专家在场。斯塔默挥手时是否暗含着想询问那些被鳄鱼环绕、拘禁在佛罗里达州的移民状况?查尔斯国王的唇形是否透露出他正想着那些指控特朗普性侵的女性?
但或许最好别再深究——这似乎是此次访问的基调。当抗议者挤满街头时,英国代表团视若无睹地全力铺开红毯:镀金马车、军事仪仗,外交大臣伊薇特·库珀热情歪头的姿态,让她看起来像是在暗示自己正遭挟持。
有时感觉我们就像在参演一部拙劣版《真爱至上》,休·格兰特挺身对抗邪恶美国总统的自由派幻想从未实现(不过至少没人再喋喋不休谈论玛蒂娜·麦卡琴的大腿)。
迎合特朗普存在现实考量。维持英美特殊关系被认为使英国免于承受高额关税,且此次访问时机恰逢美国企业承诺1500亿英镑投资。但特朗普行程避开伦敦(规避更大规模抗议)、特意安排在议会休会期,确实暗示着所有人内心深处的隐隐不安。
无论是加沙惨剧还是残酷反移民政策的兴起,假装当前现实一切正常实在令人愤慨。换言之:当贵宾与定罪的儿童性交易贩并肩而立的影像投射在温莎城堡时,你就知道这场外交之旅已然失常。
特朗普破例的第二次国事访问本质上是现实政治的精神操控——我们被灌输"这位威胁掌控美国首都警力的人物值得红毯相待(还有红箭飞行表演)"的观念。就在英国数十年来最大规模民族主义集会数日后,特朗普的到访让不安感愈发明显。极右翼示威者横行威斯敏斯特桥,一位因深夜节目主持人开批判玩笑就将其解雇而沾沾自喜的美国总统,却享受着史上最盛大的国事访问仪仗队——很难不感觉某种瘟疫正被纵容蔓延。
献给特朗普的盛大典礼赤裸揭示了大西洋两岸如何习以为常地接受不可接受之事。在美国,已故基督教民族主义者查理·柯克被神化;在英国,议员将聆听"大替代理论"的人群称为"善良普通的正派人士"(剧透:是奈杰尔·法拉奇)。
这种危机因选举产生的领导者完全无力应对挑战规模——甚至火上浇油——而加剧。整个周末,首相是否会对游行发表讲话始终成谜,仿佛基尔·斯塔默看完球赛忘了重启手机。24小时后,唐宁街终于发表声明称政府不会容忍"有人因出身或肤色在街头遭受恐吓"——须知这个回应速度比詹姆斯乐队的演出节奏还拖沓。
在马斯克呼吁解散议会五天后,政府仍用X发布官方公告。"我们公平、包容、正派……我们正进行时代之战。"斯塔默周二发文时未具体提及极右翼。这让人想起若詹姆斯一世曾在盖伊·福克斯的社交媒体发帖,火药阴谋败露时该是何等荒诞。
迄今,反对党领袖凯米·巴德诺克未就汤米·罗宾逊组织11万人游行发声,面对媒体追问也保持沉默。但她却有空推广自己的新广播节目。
我不禁怀念2010年大选——当选民抱怨"东欧人蜂拥而至"时,戈登·布朗直斥其"偏执"。并非建议斯塔默辱骂公众或总统(至少别开着麦克风),但我想问:领导者何时才敢直斥种族主义者?他们如此畏惧的事实,又揭示了怎样的政治文化?
本周, largely only 萨迪克·汗——英国少数穆斯林高层人物,频繁遭遇伊斯兰恐惧症威胁——挺身指责特朗普煽动"全球分裂性极右翼政治的火焰"。渎职与勇气的对比足以说明一切。
至周五清晨,特朗普将离开英国领土。但他所代表的危机将持续蔓延。仇恨与分裂无法由空军一号载离。需要艰难对话与勇敢行动才能化解。斯塔默及其同僚能否胜任?这才是关键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要化解威胁,必先直面其名。
弗朗西斯·瑞安是《卫报》专栏作家。
常见问题解答
根据声明内容整理的FAQ列表
初级问题
1 文中"铺红毯"是何意?
指以极其隆重正式的礼仪接待来访外国领导人(本案指特朗普),类似对待王室或重要人物的尊贵待遇
2 本声明核心观点是什么?
核心在于:尽管英国可能为特朗普举办奢华访问,但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难题在其离任后依然存在,亟需应对
3 英国面临何种危机?
通常指脱欧后的经济政治不确定性、生活成本压力、国内与政府内部分裂等持续挑战
4 英国为何如此礼遇特朗普?
各国常对强大盟国领导人给予特殊礼遇,以强化外交关系、协商贸易协议、展现国际舞台上的相互尊重
中级问题
5 如此对待美国总统有战略利益吗?
有。与美国总统的牢固关系可带来优惠贸易协定、情报共享和全球事务支持,这对脱欧后的英国尤为珍贵
6 这种策略有何潜在弊端?
若政府在国内批评领导人政策却在国外给予殊荣,会被视为虚伪;若该领导人是分裂性人物,也可能引发公众不满
7 王室级礼遇真能解决英国危机吗?
或有助于特定领域(如与美国谈判贸易协议),但无法解决公共服务、通胀或政治团结等需内部政策调整的深层次问题
8 以往有其他领导人享受过这种待遇吗?
有。外交常涉及用盛大仪式欢迎领导人,即便存在政治分歧。例如多国曾为维护重要国际关系,为有争议的领导人铺红毯
高级问题
9 本文如何批判政治短视主义?
暗示政府可能专注于高调访问的短期作秀和合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