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阿斯特的新片《埃丁顿》由华金·菲尼克斯和佩德罗·帕斯卡主演,讲述两位对如何带领小镇度过新冠疫情持对立观点的男人。影片同时探讨了美国当下的政治动荡与科技对社会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亚当·柯蒂斯的纪录片系列《嬗变》以撒切尔时代(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英国生活为棱镜,处理着相似主题。柯蒂斯认为这一时期标志着权力从个人和民族国家手中大规模转移——这场变革至今仍在持续。
今年夏初,两位电影人在伦敦会面,聊起他们的作品、创作驱动力,以及怀旧情绪的危险诱惑。
**阿里·阿斯特:** 我的家人住在新墨西哥州,那里是我的成长地。2020年一场新冠恐慌让我回到家乡,发现自己被完全割裂的人群包围——他们生活在相异的现实中,无法互相理解。
到六月初紧张局势达到顶峰时,我开始记录空气中弥漫的气息。我不知道事态会爆发还是封锁永无尽头,但能感觉到某些变化正在发生。我一直想拍部关于新墨西哥的电影,于是它自然演变成了一部西部片。
**亚当·柯蒂斯:** 你电影最打动我的是那种感觉——疫情前还存在某种权威指引,就像房间里有位"父亲"。而当大流行来袭,那个权威消失了,所有人都陷入迷失。中央集权的最后残余瓦解后,人们再也看不见彼此的共同点。
**阿斯特:** 他们的连接点在于都关心世界并察觉异样——但仅此而已。每个人都紧抱着自己对美国的想象,却连基本共识都不存在。
**柯蒂斯:** 这就是你的出发点:"父亲"消失了,他们各自怀揣美国梦,却像台球般相互碰撞,在扭曲现实的共振中滑向混乱。
**阿斯特:** 正是如此。他们都患上了偏执狂。随着碰撞加剧,我希望电影本身也沦陷于这种偏执。开场是宏观客观视角,但这种客观性逐渐崩解。我不确定影片算非政治还是泛政治,但这些竞争的幻想终将主宰一切——这就是核心构思。
**柯蒂斯:** 当社会鼓励极端个人主义,人们就会困在自己的思维里。顺境时很棒——你是宇宙中心。但逆境时你就缩进壳中,只相信自己。你会死守这些念头,因为它们是唯一锚点。我认为这就是现状。
**阿斯特:** 我们彻底孤立,无法触及彼此。
**柯蒂斯:** 在《嬗变》里,我带着同理心追溯英国这种状况的根源。而阿斯特,你的电影没有像多数作品那样评判角色,而是以他们的逻辑呈现。观众或许不会同情,但能理解为何这些人蜷缩在自我现实中。你展现的是后续发展。
**阿斯特:** 他们都失去锚定,但...还抓着某种救命索。《嬗变》震撼我的地方在于它像面来自过去的镜子。惊觉当下所谓"前所未有"实则是古老涟漪的最新波动。科技进化了,这些问题经年放大后,畸变也愈发极端。
**柯蒂斯:** 最困难的是——尤其在当下——让近过去重新显得陌生。这几乎不可能,却是我给自己的挑战。就像《蒙娜丽莎》,当你指出它时,人们并未真正观看,只是想着"哦这是蒙娜丽莎"就划走了。
我的目标是打破这种自动识别,重塑集体记忆使其焕新。当我们活在持续碎片中,过去永远无法凝固。早年间这些碎片会分散在数十年里——足够让多数消散,只留下少数形成连贯历史叙事。
现在这些碎片不断循环播放,正如你电影所示。这就是为何人们难以察觉自己困于视角——没有故事解释他们如何至此。我们只得到浅薄的政治循环:领袖崛起、令人失望、然后倒台。当代叙事仅止于此。
**阿斯特:** 《埃丁顿》是部环境电影,但不灌输观点。真正问题是我们的原子化——无法连接。只要这种割裂持续(且许多人从中获利),一切都不会改变。通过尽可能客观的呈现,我希望能触动文化鸿沟对面那些疏离者。
**柯蒂斯:** 真正的政治电影让人质疑自我。但几十年来,所谓"政治"电影反其道而行——奉承观众,强化其信念,喂养其正义感。这就是许多"激进"影片实则反动的原因。
除非人们审视自身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伤害,否则进步无望。这适用于善意的自由派、极右翼分子和科技宅阴谋论者——他们都可能沦为依赖分裂与愤怒的系统零件。如果《埃丁顿》引发那种正义凛然的抵触,阿斯特,那恰是你成功的证明。
**阿斯特:** 怀旧形成了一种反馈循环——不止是怀旧与创伤。我们不断挖掘过去来解释当下:"发生了这事,所以我变成这样。"但如你常说,真正问题是——未来在哪?没人再相信它了。我们的新思想在哪?我们对未来的愿景在哪?没人再相信未来——我也不信,却仍在绝望地寻找它。
**柯蒂斯:** 关于创伤你说得对。过去几年人们转向内心,用过去解释当下感受。他们不只重温老歌老片——更在重播自己的记忆,翻检碎片来解释焦虑、恐惧或孤独。这被贴上"创伤"标签。真正的创伤具体而可怕,但现在这个词膨胀到让人们通过重构过去来自我指责——几乎像AI那样,给你循环播放自身历史的改编版。
宇宙并非纯理性。它充满怪异情绪、神话和幽灵——那些常常不真实的事物。
**阿斯特:** 《埃丁顿》每个角色都活在自己的电影里。本片是西部片,但乔(华金·菲尼克斯饰演的警长)已将西部片内化为身份——他的步态、角色,乃至成为警长这件事本身。他被约翰·韦恩、被八九十年代动作片塑造。到最后,他活在自己的动作片里,向幻影开枪。每个角色皆如此。埃丁顿唯一真实发生的,是正在建造的巨型数据中心。某种意义上,他们的故事都只是数据。
**柯蒂斯:** 别剧透!
**阿斯特:** 对,抱歉——我不会。但你说得对——有些他们看不见的外部事物存在。
**柯蒂斯:** 当今政治电影应提醒我们网络之外还有天地。如今电影里一切都像被网络过滤过,但我们知道网络不是全部。外面还有别的,只是无人谈论。《埃丁顿》最打动我的是结尾暗示了那个——超越将我们困在泡沫中的恐惧与歇斯底里之外的存在。
人们转向阴谋论是因为当权者不讲真实故事。管理者只想控制你,而管理者不讲故事——他们重复。这就是人们不信任的原因。关键在于承认不确定性。
因此我把系列片命名为《嬗变》——因为一切都不确定。作为记者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承认这点,并解释世界为何给人这种感觉。
BBC创立《BBC事实核查》来恢复确定性,这很重要——理性帮我们应对复杂。但这不够,因为宇宙非纯理性。它还充满情绪、神话和幽灵——那些不真实的事物。
强大的权力系统会收编这些混沌情感,将其塑造成主导叙事。但当这个系统崩溃——比如现在——这些力量就失控了,散布怀疑与不确定。
《BBC事实核查》很重要,但不够——因为宇宙不止理性。现代新闻与电影应着力解释我们如何至此——承认不确定性是我们当下的现实,因为这就是人们今天的体验。若不解决这点,困在气泡中的观众会不信任我们。他们知道记者、政客和专家同样困惑。我们清楚他们知道这点,而这种认知滋生毒性。
**阿斯特:** 绝对的确定性永远消失了。随着深度伪造和AI生成内容的出现,我们再也无法完全信任所见所闻。
**柯蒂斯:** 这意味着最大胆的前进道路,是超越将电影和主流文化视为未来图景的依赖。它们提供怀旧逃避,但真正的进步——真正的政治——将来自别处,在那里我们或许能以有意义的方式重获现实的真实复杂性。我不知道那会在哪,但肯定不会来自电影或我那些自命不凡的电视项目。绝不会。
《埃丁顿》将于8月15日在英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