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萨姆·维阿就注意到空气中有淡淡的硫磺味——不算浓烈,只是隐约带着地狱般的气息,仿佛从远方飘来的炼狱之风。然而当那个周六傍晚爆炸震动他家房屋时,他还是惊得猛然坐起。爆炸感如此逼近,他确信灾难就发生在自己社区。窗棂震颤,窗帘坠落。维阿望向窗外却未见任何损毁或火焰,便转头对妻子说:"肯定是火山爆发。"
维阿与妻子居住的托富阿,位于汤加主岛汤加塔布岛——若将其想象成一只老式长靴,这里恰似靴面下方的凹陷处。他们刚送完女儿参加生日派对返家,维阿就急忙驱车去接女儿。返程途中道路挤满逃离海岸的车辆,天空开始落下碎石。不久前,出于对火山喷发的好奇,维阿刚在网飞观看了《天崩地裂》。他忆起片中燃烧的巨石砸穿卡车顶棚、夺走皮尔斯·布鲁斯南同伴性命的场景,于是靠边停车等待车流消散。天空逐渐被尘埃与火山灰覆盖,司机们纷纷下车用衬衫擦拭挡风玻璃。两个半小时后终于到家,维阿立即让孩子们躲到床底。
洪加汤加-洪加哈派火山位于汤加塔布岛以北40英里处——其主体隐没在太平洋下,两缕陆地露出海面,宛若溺毙猫儿的双耳。在2021年12月经历系列短暂喷发后,这座火山始终轰鸣沸腾。1月15日周六,它凭借科学家所称的"岩浆锤"喷出2.4立方英里沉积物与熔岩,将灰柱推升至至少35英里高空。这是现代仪器记录到的最强大气爆炸,威力超越最强劲的核弹。轰响传至阿拉斯加,7500英里外印度金奈的气象学家监测到大气压骤升。洪加汤加-洪加哈派正在宣示自身存在。
驾车途中,维阿通过脸书即时通联系美国亲戚报平安。通话中途信号中断,他以为是人流同时上网导致网络过载。"这对我们很常见,"他告诉我。作为敦豪快递在汤加的代理及汤加工商会主席,维阿在首都努库阿洛法距太平洋仅三条街的简朴办公室里接待了我。阳光透过红窗帘投下柔和的西瓜色光晕。
维阿平日总带着欢快神情,令人难以想象他当日在飘落的火山灰中坐在货车里盯着失灵手机时的焦虑。他决定等网络拥堵缓解后再联系亲戚。但家中停电无法充电,直到次日早晨收听汤加电台,他才得知全国互联网完全中断——浩瀚寂寥的海洋隔绝了所有对外联系。
深海中的数据电缆纤细脆弱,如同被剥去外壳的蜗牛。其核心是细若发丝的玻璃纤维,以近12.5万英里/秒的速度传输信息。这些纤维包裹着钢制护套、供电的铜层及浸渍焦油的尼龙护套。虽看似防护充足,但各层均极薄,成品粗细不过花园水管——这个比喻我从海底电缆业人士口中屡屡听闻。这些承载全球95%国际互联网流量的电缆静卧海床,人类已在海底铺设87万英里光缆,将海岸线如鞋眼般串联,紧密编织起整个地球。电缆从罗德岛新月海滩、新泽西沃尔镇及纽约艾兰公园始发,终抵法国潘波勒、西班牙毕尔巴鄂及英国比德等地。
全球约有550条此类海底电缆,且每日仍在增加。芬兰公司曾计划投资约十亿美元在北冰洋底铺设电缆——随着冰层迅速融化,这项任务变得更为简易。建成后东京与伦敦银行的交易时间预计将缩短20-60毫秒。目前南极仍是唯一未铺设电缆的主要大陆,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美国已计划改变现状。
连接汤加塔布与斐济等地的电缆长515英里,属2013年启用的"南十字"网络。2018年开通的汤加塔布与北部瓦瓦乌群岛间250英里国内电缆,这段太平洋海域对海底电缆尤其苛刻:火山、陡峭水下斜坡、深海峡谷与频发地震交织。
即便在洪加汤加-洪加哈派喷发一年半后,那个周六的海底具体情况仍不明朗。但南安普顿国家海洋学中心地质学家迈克·克莱尔通过研究声纳数据与沉积物样本提出理论:火山喷发时致密岩石与沉积物射入大气,随后高速坠回海洋,撞击火山侧翼并沿坡奔腾而下。"如同主题公园里的雪崩或原木滑道,"克莱尔解释。
当火山碎屑流加速至堪比疾驰汽车时,在数英里外遭遇国内电缆。结果迅疾而毁灭:激流扯断65英里国内电缆并将其掩埋于65英尺沉积物下。另一股(或同股)激流则切断了通往斐济的55英里国际电缆。
喷发日克莱尔在南安普顿醒来时,推特时间线已充斥讨论与卫星图像。他与外界花了近一天才意识到汤加断网。"基本上喷发后15分钟,网络流量降至约一半,一小时后完全归零,"他指出。
此刻正是萨姆·维阿手机失灵之时。固定电话同样中断——与多数国家相同,汤加电话通过数据电缆传输。从南安普顿,克莱尔能看到显示喷发未波及瓦瓦乌、汤加塔布及汤加群岛其他岛屿的卫星图像。但汤加人无从知晓。他们既无法相互联系,也无法了解这个蕞尔小国其他地区状况。"整整一周我不知道汤加塔布的家人情况,"瓦瓦乌一位男子告诉我,"我有个兄弟在努库阿洛法,只能假设他平安。"另一人表示:"我们以为汤加塔布已被摧毁,根本无从得知实情。"
我们与互联网共存于奇特矛盾状态中。它如空气般无处不在、随时可用,这让我们容易忽视其物理形态——巨量金属塑料制成的线缆、路由器、数据中心、服务器、信号塔与中继器——更忽略其在我们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我们被引导相信互联网仅是收发邮件、使用应用、自拍、Zoom通话与遗忘浏览器标签的工具。只有当连接汤加的唯一电缆断裂时,其真正重要性才昭然若揭。
通信首当其冲。灾难中,即便简单短信也承载千钧:你安全吗?房屋完好否?饮水可否?汤加极度依赖脸书即时通,尤其在通信不稳的外岛。失联后人们不得不通过陆海空方式获取信息。澳新派出侦察机让飞行员实地评估灾情。
商业陷入停滞。新冠疫情期间敦豪每周仅有一班飞往汤加的航班,但断网使维阿无法在线收发舱单。自动取款机停摆因银行无法核验账户余额——在仍依赖现金的经济体中,这直接危及民生。渔民农民无法完成出口南瓜面包果所需的合规与检疫表格。海外汤加人无法汇款养家,而当时侨汇占该国GDP的44%。
初闻汤加断网时,我臆想其民众被抛回1990年代。但互联网已取代诸多旧技术,加之疫情导致访客稀少,汤加实则倒退至电报与定期航班未抵这片太平洋区域前的年代。一根电缆的断裂使该国陷入百年未遇的孤绝境地。
汤加电缆毁于罕见天灾,但火山喷发仅是全球水下数据电缆面临的威胁之一。其他包括海底滑坡、强洋流及偶发的鲨鱼啃咬等人为失误亦难辞其咎,如随意抛锚或渔船近缆作业。这些风险自19世纪中期首条电报电缆铺设海底便已存在。
近十年新现危机涉及企业不当行为与地缘政治紧张。谷歌和Meta等少数私营科技公司如今承建并拥有多数海底电缆——这些美国企业斥资数亿铺设新缆。同时世界强国意识到公海数据电缆既是命脉又处僻壤,遂成首要目标。美中常通过拒批许可、阻挠合同与复杂博弈相互破坏电缆项目。欧洲国家日益怀疑俄中"影子舰队"——受政府指令行动的民船——正故意破坏其海底电缆。
汤加遭遇理论上可能发生在任何国家——即便最庞大富裕的经济体。例如美国海岸电缆密度远胜汤加塔布,但所有电缆终将汇入幽暗深海,那里既无军力护佑也无法律庇护。当今世界完全依赖这些电缆,同时它们愈发易受肆意妄为的企业与国家行为者侵害。互联网未来部分将涉及海底电缆系统的武器化。毕竟信息即财富与权力——不仅在于如何运用,更在于如何限制。
这些海洋电缆的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前提与生死存亡。
抵汤次日,我自努库阿洛法西行——途经邮轮停靠的码头,绕经议会建筑群,行经皇宫,沿滨海路漫步。午后暖阳在太平洋跃动金光,当警车缓行邀我搭车时,我欣然接受。他们将我送至面海玻璃幕墙小楼前:汤加电缆有限公司总部,亦是连接斐济的国际电缆登陆站。站内电缆延伸至严寒房间,光滑金属机柜中堆叠着高大服务器与交换机。
全球电缆站遍布各类海岸:美丽沙滩、繁华都市边缘、峡湾裂隙或林漠附近。但各站几乎如出一辙:标准化制冷网络基础设施嵌入鲜明地域环境。它们设计得外表寻常却固若金汤,常无标识暗示其功用。其规格坚不可摧。"能承受轻型飞机撞击吗?它有重型双层表皮屋顶,"一位电缆企业家向妮可·斯塔罗塞尔斯基在其著作《海底网络》中坦言。"能抵挡80公里时速20吨卡车?是的,凭其构造。若有人企图攻破呢?他们能得逞吗?"
这些站点备应对火灾、洪水、断电、极端高温、霜冻与潮湿。但必定使其瘫痪的,是远海电缆切断。
我拜访时,汤加电缆首席执行官是衣着考究、友善的塞米西·帕努维。喷发当晚深夜,当他以为空中火山灰已飘散出海,帕努维徒步前往电缆站。距站半英里处,他见前路被岩石碎块阻塞。某些地段整艘船只被冲至内陆。
近午夜时分,士兵清通道路。随后帕努维、副手索索法特·科洛及工程师团队彻夜工作。他们检查服务器与电力,但一切看似正常。监控系统警报如圣诞树般闪烁,指示电缆故障。诊断未费周章;事实上对科洛而言,当晚浏览脸书时网络中断的瞬间已昭示问题。次日凌晨团队进行光学时域反射仪测试——沿电缆发送光信号测量反射脉冲强度。由此确定中断位置:距汤加塔布海岸约26英里。
此信息足以提交紧急维修申请。如其他运营商,汤加电缆属区域电缆维护联盟成员,按季向负责南太平洋电缆维护的SubCom公司支付费用,以保维修船驻守该区。为联系SubCom,帕努维寻得汤加电缆所有的卫星电话。"我们不得不四处翻找看它是否仍能用,"他言道,"自2019年船锚最后一次切断电缆后,再未使用。"此后他们只能等待援助。
汤加政府亦竭力恢复通信,此任务由MEIDECC部委(负责气象、能源、信息、灾害管理、环境、气候变化及通信)承担。该部官员斯坦·阿希奥尴尬笑称:"尽管2019年电缆曾断,我们仍未做好准备。"
喷发次日,阿希奥忆起部委有部旧卫星电话。"我们两年前已停缴服务费,但我想'外界必须知悉此地状况。或许他们会认定此为紧急状况并为我们重激活。'"他对遥远企业善意的乐观猜测竟成真。
"我首先致电新西兰的姐妹,"阿希奥言及此记忆时笑声化为啜泣。这与技术无关,而是确认生还。"那段时光太艰难。"他容自己哭泣片刻后恢复镇定。"随后我们联系联合国机构国际电信联盟,试探能否获取卫星连接。"耗时三四天架起卫星天线,尝到区区120兆字节/秒带宽的滋味,专供部委与紧要工作。
外岛既无储备卫星电话亦无天线。瓦瓦乌全岛民众亟欲向世界报平安。若非临时停泊此处的船员罗伊·内曼,他们或持续失联数日。内曼用游艇上的佳明设备向澳新政府机构发送昂贵卫星短信。他在当地咖啡馆设立通信中心,居民可向他口述信息转达海外亲属,宛若旧时乡村文书。两周内他发送1600条信息。(佳明应其请求承担费用。)
但这仅满足有限需求。岛民仍无法相互联系或上网——发送长邮件、接收海外汇款或处理商务。自动取款机瘫痪,银行因不知客户账户余额而无法拨款。
数周后,当政府开启汤加塔布与瓦瓦乌间每日航班,权宜之计应运而生。每日清晨,汤加塔布主行将瓦瓦乌居民账户详情下载至U盘,飞送瓦瓦乌。当地分行依此更新存取款记录,傍晚U盘返抵汤加塔布与主数据库同步。
喷发一月后,SpaceX捐赠50套星链终端予汤加,提供该国首次实质连接。这些设备分配至各部委、银行、社区礼堂、餐厅及公共场所(含瓦瓦乌)。"所有无线网络均免费,覆盖范围内皆可使用,"阿希奥说,"总是拥挤不堪!"
某外交官提及曾见汤加人深夜围聚这些无线热点,一位女士告诉我她正通过南太平洋大学修读在线课程,不得不坐车内键入作业。
塞米西·帕努维紧急联系SubCom维修电缆后,首要挑战是确定缺损电缆长度。火山喷发将连接汤加与斐济的国际电缆中部切断55英里——这属异常大范围维修。企业通常在全球港口仓库(如加的斯、百慕大、吴泾、阿皮亚)储备备用电缆。SubCom在萨摩亚阿皮亚的仓库中,仅存约18英里兼容汤加国际线路的备用缆。这虽常足够应对多数紧急状况,却不足以应付史上最强海底火山喷发。
幸而SubCom有艘140米长电缆船" reliant号"在近海。汤加电缆断裂时,该船正停泊巴布亚新几内亚——实属侥幸,因它本可启航执行另一复杂维修。船舶需等待工程师从美国抵达,随后花近一周航至萨摩亚装载备用电缆与设备。
在超一英里深海域开始维修后," reliant号"发现损伤远非寻常。通常沿海床拖拽抓钩捕获断缆端仅需一两次尝试。但为定位近汤加塔布的东侧断点,即便在遥控潜水器协助下,船舶仍需七次尝试。将该端系至浮标后," reliant号"驶向斐忌寻找第二断点并系至另一浮标——此操作棘手因淤泥沉积物使水体浑浊,遥控潜水器难提供清晰图像。
" reliant号"随后返回汤加塔布电缆,解缆连接船上备用缆一端。船舶西行谨慎敷设预留松弛度的备用缆时,船员将另端与斐济电缆接合。接合是精细工作:先剥开电缆护层;再于超声波槽中用高频声波清洁玻璃纤维(轻柔触碰亦会使其断裂);最后在鞋盒大小熔接机内对齐端头,电弧熔融玻璃纤维。此后玻璃纤维需重新包裹。整个过程耗时近整夜或更久,且均在随海浪晃动的舱室内完成。
国际电缆维修总计耗时五周。汤加首都——连同政府机构、企业、学校与居民——重获网络连接。然瓦瓦乌似陷于依赖咖啡馆WhatsApp通话、停车场写作业、无稳定网络的困境。
直至2023年8月,即首次断网18个月后,宽带方重返瓦瓦乌。我数月后造访时,人们仍沉浸于高速普及网络的新奇中。电邮再度随处可查,多数星链设备已撤除。
但次年夏季,又一场地震损毁同条国内电缆。因汤加政府刚勒令星链在获完整许可前停运,瓦瓦乌再度陷入黑暗。闻此消息,我忆起与那位车内女士的对话。
我在汤加工商会办公室会见萨姆·维阿,海风鼓荡着他单薄的红窗帘。他解释,预防电缆断裂致国家瘫痪的唯一途径,是汤加铺设第二条电缆——需沿不同路由,如此单一海底地质事件无法同时中断双线。
维阿递我一份文件:洪加汤加-洪加哈派喷发后发布的汤加政府十年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更新版。连接汤加塔布与瓦瓦乌的新国内电缆已跃居政府优先事项首位——超越医院升级、供水改善、新桥建设乃至议会法庭大楼翻修。
政府估算成本约1650万美元。维阿耸耸肩,不知汤加从何筹措资金。该国已依赖捐助方与友好政府修建学校、修缮道路。作为小岛国,它亦希望获取《巴黎协定》资金应对气候变化。新数据电缆恐仅能倚仗他人馈赠。
自首条电报电缆铺设已历165年,然这些海底线路仍依大国及其企业利益环绕全球。甚而,电缆本身已成影响力与财富争夺的象征,塑造——并扭曲——着我们认知中的互联网。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萨曼斯·苏布拉马尼安文章《离线:太平洋岛屿互联网中断》的实用清晰问答集
基础入门问题
1 本文主旨为何?
这是篇深度新闻报道,讲述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干维尔岛唯一海底互联网电缆断裂后,居民与网络世界隔绝数周的经历
2 作者是谁?
作者系获奖记者萨曼斯·苏布拉马尼安,以其深度报道与叙事性非虚构作品闻名
3 互联网中断原因为何?
中断由连接该岛与全球互联网的单条海底光缆故障引起,具体原因通常难以精准判定
4 中断持续多久?
文章详述持续数周的中断,凸显海底电缆修复的巨大挑战
影响与后果
5 对民众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
人们无法使用移动数据、数字支付、社交媒体或联系海外亲属,依赖网络的关键服务严重受阻
6 中断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依赖在线交易的企业停摆,贸易通信中断,凸显单一电缆连接的经济脆弱性
7 中断是否带来意外积极影响?
文章探讨部分民众如何重拾社区联结与本地环境互动,体验脱离网络喧嚣的间歇
8 此事如何揭示全球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