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对大豆的需求正在吞噬巴西的亚马逊雨林。

全球对大豆的需求正在吞噬巴西的亚马逊雨林。

2012年,波多韦柳的圣安东尼奥水电站开闸放水后,何塞·佩雷拉·多纳西门托失去了家园。这座位于巴西西北部亚马逊盆地、装机容量3568兆瓦的水电站旨在为4500万人供电,它释放的泥泞洪流淹没了他的社区,导致120个家庭流离失所。

"河流变得狂野不羁。我们过去知道它何时泛滥、何时干涸。现在没人能预料了,"牧场主纳西门托说,"人们所谓的进步摧毁了我们的历史。"

他的遭遇令人悲伤,但在亚马逊地区并不罕见——在政治雄心与经济增长驱动下的公共工程,正用新兴城镇、公路、水坝和农场取代荒野。这些项目虽带来铺砌道路、电力和就业,也通过无序城市化、有组织犯罪、快速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造成破坏。

2012年照片显示波多韦卢三角区部分区域被圣安东尼奥水电站分流洪水淹没。

在坚定农户与先进作物科学推动下,大豆产业已深入亚马逊腹地,覆盖土地、填满粮仓,既助推巴西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也拉动该国以农业综合企业驱动的GDP。

研究显示,过去一年"亚马逊弧线"地区(作物运输基础设施)的大豆玉米运输量增长4.8%,过去十年激增288%。随着农业带扩张,亚马逊的环境、基础设施、商业、政治与生计正在被重塑。

得益于塞拉多草原及近年亚马逊生物群系的丰收,巴西已成为全球农业生产力最高的国家之一。如今全国27个州中25个种植大豆,从潘帕斯草原到赤道地区覆盖超半数可耕地。

三十年前,亚马逊地区9个州仅4个种植大豆,如今9个州全部种植,使这种豆类成为巴西增长最快商品。横跨塞拉多与亚马逊的马托格罗索州是最大产区,朗多尼亚州自2019年以来大豆种植与当地经济均翻倍增长。

波多韦卢保罗莱阿尔社区航拍画面显示,村庄正被不断侵蚀的大豆种植园包围。

在日益增长的公众压力下,贸易商与主要大豆生产商于2006年签署《大豆禁令》,承诺不买卖2008年后砍伐亚马逊土地种植的大豆。2023年欧盟委员会进一步禁止销售近期砍伐亚马逊土地收获的大豆等七种商品,要求买家证明进口产品未导致毁林。

对农业企业而言,好消息是这些严格规定未降低生产力。根据最新亚马逊大豆禁令报告,虽然95.6%扩张发生在2008年前已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域,但亚马逊大豆用地中16%是在禁令后开垦。2018至2023年间原始森林种植面积激增近三倍,达25万公顷(62万英亩)。

待收割的广阔农田。该地区农产品主要供出口。

这些数据在巴西引发争议——大生产者欢呼庆贺,环保主义者则予以谴责,后者正为11月关键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做准备。

"他们侵占了我们的土地。就因为我们没在自家地块建房,他们便进驻种大豆并赖着不走,"纳西门托说。但亚马逊种植者持续抱怨大豆禁令限制过严,侵犯自由企业。他们辩称该规则阻止了即使在2012年巴西森林法允许范围内的土地开垦——该法准许亚马逊农场砍伐其20%林地。

去年,以朗多尼亚州长马科斯·罗沙为首的三位亚马逊州长通过法律,撤销对签署禁令者的税收优惠,称该协议如同大豆垄断联盟。此举受当地农户欢迎,其中多人曾因砍林种粮受罚。

巴西反垄断机构Cade于8月18日支持该观点并暂停禁令,称其不公地偏袒少数大贸易商和农户。但联邦法官迅速推翻该决定,恢复禁令。

随着农业游说在巴西利亚影响力增强,争端远未解决。即便禁令维持,雨林及其居民仍持续面临威胁。

被亲友称作泽·佩雷拉的纳西门托亲眼目睹大豆扩张。在廉价旅馆辗转近一年后,他定居在距波多韦卢16英里(25公里)的小屋。这位70岁退休老人虽无再失家园之虞,却忧心忡忡看着周边土地被大豆侵占。

"他们侵占了土地。因为我们没在自家地块建房,他们便进驻,沿着篱笆种满大豆赖着不走。"如今经济作物包围着他的社区,侵占当地墓地,延伸至视野尽头。某些日子,空气中弥漫着他能尝出味道的除草剂和杀虫剂浓云。他描述面部刺痛感,继而头晕呼吸困难。"不止我这样,"他补充道,"这里所有人都有感觉。"

对农民而言,这是进步的气息。

尽管多数大豆农户是机会主义者而非破坏雨林的恶徒,欧盟委员会已确认毁林与大豆种植存在强烈间接关联。这在马托格罗索州尤为明显——机械化农场常接管贫瘠牧场,迫使纳西门托这样的牧场主迁往亚马逊盆地东部帕拉州的原始地带。

这种模式还推升林地价格,基于林木砍伐后的预期收益——即使如欧盟委员会所指,可能数年后才实际种植大豆。

关键在于,即便不再为农耕砍树,大豆种植扩张仍强化游说团体对改善基础设施的呼吁,以将收成储运至国际市场,导致对硬化路面道路的需求增长。

为满足亚马逊运输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河道正被疏浚,桥梁港口在建,铁路铺设以运输更大货量。连接西亚马逊与大西洋港口的核心干线BR-364公路每逢收获季便陷入瘫痪。

朗多尼亚物流公司Rovema首席执行官阿德利奥·巴罗法尔迪称:"每天3000-4000辆铰接式大豆卡车穿过波多韦卢,导致每日200公里交通堵塞。"

针对这些瓶颈,联邦政府已将部分路段私有化,并计划拓宽关键的60英里"农业北部路线"。

这种扩张以自然为代价。研究表明巴西亚马逊近95%毁林发生在公路3英里内,而哥伦比亚亚马逊80%森林消失出现在道路5英里范围内。

道路建设还会引发进一步开发。近期热带公路研究发现,亚马逊官方"首切公路"每延伸1英里,就会产生30英里辅助道路,而这些非官方路线周边毁林更严重。

戈亚斯州立大学环境史学家桑德罗·杜特拉·席尔瓦警告,大豆在美洲的成功具有警示意义。"虽然热带农业被誉为使巴西成为农业强国的奇迹,"他表示,"但风险在于这项技术成就可能让人对塞拉多和亚马逊的破坏视而不见。"

他补充道,覆盖南美重要含水层的草原地区过度生产,可能破坏水系与气候模式。

研发热带大豆品种的巴西农业研究公司大豆研究负责人亚历山大·内波穆塞诺反对将政策失败归咎于科学进步。他认为,将农业推向赤道的创新技术也能帮助亚马逊农民减轻环境影响。

例如,巴西土壤微生物学家玛丽安吉拉·洪格里亚因研究大豆根瘤固氮菌荣获2025年世界粮食奖,该技术几乎消除对昂贵石油基肥料的需求。去年这项生物固氮技术助推创纪录丰收,节省2500万美元化肥进口,避免2.3亿吨碳排放。

内波穆塞诺强调,虽然前沿研究能指导可持续实践,但仅靠科学无法保护亚马逊。他断言政策制定者、立法机构和当局必须建立并执行法规,指出:"既然巴西已有充足已砍伐土地,就无需再清理森林来种植大豆。"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全球大豆需求及其对亚马逊影响的常见问题清单,附清晰简明答案:



初级问题:基础知识



1 大豆与亚马逊雨林有何关联?

大量亚马逊土地被清理用于开辟大豆农场。这些大豆主要作为动物饲料出口全球,成为毁林的主要推手。



2 为何要为大豆砍伐亚马逊?

因全球对大豆(主要用作鸡猪牛等牲畜饲料)存在巨大且持续增长的需求。巴西作为全球最大大豆生产国之一,将森林转为农田被视为满足该需求的途径。



3 大豆不是用于豆腐豆浆吗?

是的,但这只占小部分。超过75-80%的大豆被加工成动物饲料,仅较小比例用于直接食用及生物燃料等产品。



4 失去亚马逊雨林为何如此严重?

亚马逊是关键碳汇,吸收本会加剧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破坏它会加速气候变化。这里还是巨大生物多样性宝库,并调节南美洲降雨模式。



中级问题:深入探究



5 亚马逊大豆农场合法吗?

虽存在反毁林法律,但农业非法开垦普遍且执法困难。此外法律漏洞与地域广袤性导致难以监控所有活动。



6 什么是《大豆禁令》?它有效吗?

该协议要求主要大豆贸易商不购买2008年后亚马逊生物群系毁林土地产的大豆。它在阻断大公司与新毁林直接关联方面成效显著,但存在局限性,且未覆盖塞拉多草原等其他关键生态系统。



7 大豆产业不是创造就业助力巴西经济吗?

确实它是重要出口创汇来源。但毁林带来的长期经济环境成本(如降雨紊乱、生态旅游丧失及气候影响)巨大,且常未被计入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