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迪士尼联系克里斯汀·弗莱克,提议拍摄一部聚焦她女儿卡罗琳2020年自杀前最后时光的纪录片时,她不得不慎重考虑。当小报、脱口秀和社交媒体早已淡忘此事时,为何要让卡罗琳重回公众视野?
"我知道负面后果可能和正面影响一样多,"克里斯汀解释道,"某些细节可能被断章取义,不实报道可能卷土重来。但经过四年试图理解事发经过,我仍有太多未解疑问。我感到陷入困境,所以决定继续推进。"她稍作停顿后补充:"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我都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比失去卡罗琳更令人痛苦。"
2019年12月卡罗琳·弗莱克因被指控殴打伴侣路易斯·伯顿而被捕时,已是英国最著名且备受热议的电视主持人之一。她主动辞去《爱情岛》主持工作以免节目受负面关注,还失去了住所——自从被捕后她的居所就被媒体层层包围,再未踏足。卡罗琳认为自己也失去了公众支持,尤其是面对小报和社交媒体持续不断且常常失实的负面报道。
九周后(2020年2月)她结束生命后,公众叙事骤然转向。人们开始追忆她的才华、讲述她与心理问题抗争的经历,而刑事案件则被尴尬地淡化为她精神不稳的佐证。对其起诉正当性的质疑寥寥无几,评论员们强调名人不应期待特殊待遇。连皇家检察署前检察官纳齐尔·阿夫扎尔都现身早间电视,强调家庭暴力必须严肃对待,并称检察署只能"依据证据办案"。
在纪录片《卡罗琳·弗莱克:真相追寻》中,克里斯汀·弗莱克旨在做的正是追寻证据。多年来她始终困惑:警方和检察署是否因担心处理知名案件受质疑,而对卡罗琳区别对待?他们不能显得无所作为。对克里斯汀而言,理解起诉女儿的决定是解开其死亡之谜的关键,她相信这直接导致了卡罗琳的自杀。"换作别人或许能挺过去,"克里斯汀说,"但卡罗琳不能。"
作为母亲,克里斯汀始终做着应对危机的准备。这个家庭在诺福克郡成长,克里斯汀至今仍居住于此。(卡罗琳父亲未出镜纪录片;他与克里斯汀多年前离婚,如今健康状况不佳。)卡罗琳有两位年长的兄姐和双胞胎妹妹乔迪。"即便幼时她的情绪就极易大起大落,"克里斯汀回忆,"不是歇斯底里大笑就是失控痛哭。有几次学校无法安抚她,我得去接她回家——这就是她的特质,且持续终生。"
尽管卡罗琳曾计划投身音乐剧事业,但作为电视主持人的成功将她引向不同方向。随着事业上升,她的公众知名度与日俱增。人生最后十年里,她几乎从未离开聚光灯,主持过《X音素》《我是名人》等重磅节目。她与哈里王子、哈里·斯泰尔斯等名流交往,赢得《舞动奇迹》冠军和英国电影学院奖,去世前一年刚以《芝加哥》中罗克西·哈特一角完成西区首演。
2018年,卡罗琳·弗莱克因主持《爱情岛》荣获英国电影学院奖。尽管公众形象成功,私底下她却经历着艰难时期。她数次住院,有时为防万一而主动入院。有医生怀疑她患双相情感障碍,但未获正式诊断。据其母克里斯汀所述,工作是卡罗琳主要的应对方式,既是逃避途径也是保持私生活的理由。她因担心医疗信息泄露给媒体而回避固定医生,对自己的困境深感羞耻,不愿被其定义。
卡罗琳睡觉时手机从不离身。母亲回忆,来电可能带来激动消息,也可能意味着需要紧急救援的危机。
2019年12月13日,卡罗琳的双胞胎妹妹乔迪告知克里斯汀,卡罗琳已被逮捕,关押在伦敦市中心警局。前一晚,卡罗琳与男友路易斯·伯顿分头外出后深夜同归公寓。饮酒后二人就寝,卡罗琳在伯顿沉睡时发现其手机上有其他女性的信息。她既伤心又醉醺醺地与他对质,后向警方承认用手机击打其头部,坦言行为无可辩解但解释是因对方不忠而受伤。
激烈争吵中卡罗琳情绪失控。当伯顿威胁报警时,她恳求他别这么做,警告这会毁了她。待他拨通电话后,她开始自残。警员抵达时,她伤势严重、情绪激动且衣衫不整。伯顿已返家——头部击打无需就医。卡罗琳手机作为证据被没收,她在医院监护12小时后被正式逮捕。
尽管家庭暴力是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但克里斯汀认为此事不符合这类模式。
警局外,一名警官向乔迪保证检察署已撤案,卡罗琳即将获释。检察署初步评估认为起诉不符合公共利益,理由包括无家暴前科、卡罗琳清白记录及伯顿不支持诉讼。他们建议予以警告,指出此事不应偏离标准准则。截至2024年3月的年度数据表明,英格兰和威尔士140万起家暴事件中仅约3.5%提出起诉。
然而一名探长随后罕见地对决定提出上诉,她主张卡罗琳未明确认罪(尽管验尸官确认她已坦白),且伯顿伤势严重。卡罗琳最终被控殴打伤害罪。
保释条件禁止卡罗琳联系伯顿,这加剧了她随后数周的孤立。伯顿在社交媒体表示被迫分离令人心碎。虽然禁联系保释对存在胁迫行为史的案例至关重要,但本案实属孤立事件。事端起因于出轨指控,涉及身高1米9的受害者,克里斯汀对此难以理解。
克里斯汀清楚自己行走在微妙界限上。她坚决表示无意淡化家暴严重性:"家庭暴力必须严肃对待,"她强调,"我明白其严重性,认识一些不敢回家、经历可怕折磨、陷入控制性虐待关系却求助无门的人。我家就有亲属经历过。但这次情况不同。"
纪录片中纳齐尔·阿夫扎尔亦表困惑,称其"毫无道理"。卡罗琳去世初期,他在不了解细节时曾公开支持起诉。查阅影片证据后,他现在认为本应作出不同决定。他描述这是无前科的孤立事件,不存在胁迫控制模式,并指出伯顿始终坚持不应起诉卡罗琳,多次对报警表示后悔。"至多应予警告,"他在片中告诉克里斯汀。阿夫扎尔将起诉归因于卡罗琳的知名度,暗示检察署可能因惧怕舆论批评而行动。
对此检察署发言人重申名人身份从不影响案件决策,坚称起诉正当。伦敦警方发言人称已对案件处理进行独立审查,虽未发现行为不当,但已改进程序。
对克里斯汀而言,听取阿夫扎尔观点令人百感交集。"这是把双刃剑,"她说,"我愤慨于他证实了这本可避免。但希望他的话能引发共鸣。多年来我始终寻求公众人物的见解,他们的观点赋予这部影片价值。"
卡罗琳的生活迅速分崩离析。居所被围困迫使她迁往酒店深居简出。次日"卡罗琳暴击!""弗莱克袭击!"等头条见报。数日内她辞去《爱情岛》主持,很快便目睹他人接替。彼时她给亲友的信息令人心碎:"我失去了一切,还是如此公开","我正处于人生最低谷"。
2019年圣诞前的首次庭审已显端倪。"检察署指派了顶级检察官,"克里斯汀质疑其必要性。起诉过程中检察署律师声称卡罗琳用台灯重击伯顿致其重伤,描述现场"如恐怖电影"。"所有血迹都是卡罗琳的,"克里斯汀澄清,"但这未被理解。"卡罗琳与伯顿均否认台灯指控,且台灯从未作为证据收缴。然而"疯弗莱克灯砸情人"等头条仍不胫而走。元旦当日,《太阳报》刊登了事发夜卡罗琳卧室的泄露照片,头版标题写着"照片显示袭击现场惨状"。
"对卡罗琳而言,这感觉已无路可退,"克里斯汀表示。暗示"惨状"是伯顿的血迹(由沉睡时卡罗琳造成)会毁掉她的事业,但用真相澄清则需暴露她严防死守的隐私——那些她视作毕生最大耻辱的部分。她害怕若庭审继续,警方随身摄像头将展示她衣不蔽体、醉酒失控、精神恍惚且伤痕累累的画面。她在某条短信中写道:"我觉得无法承受这一切带来的羞耻。"
偶有清醒时刻,卡罗琳能设想前路。克里斯汀分享:"我们每日通话,若不见我就会见乔迪。她有心腹好友。圣诞节她回家,热衷玩游戏享受节日——那真的很美好。"卡罗琳也开始制定计划,包括与纪录片团队商讨讲述自身经历。"有次她说'我想干脆去伊维萨岛生活',那是她钟爱之地,"克里斯汀回忆,"多希望她去了!某天她还自觉能应对局面,次日就又生变故。出路永远存在,我想让所有人明白这一点。"
2月14日,卡罗琳得知法律团队撤案努力未果。次日,她结束了生命。
乔迪是发现她的人。"我赶到时警方已在场,卡罗琳躺在地上,"克里斯汀说,"他们不让我触碰她。永难忘记。"她对后续时光记忆模糊,补充道:"一月后疫情暴发,我记得庆幸封城。失去至亲时世界仍在运转,你会看到所有卡罗琳本应经历的事。我爱封城,因为万物停滞。"
随时间推移,疑问浮出水面:警方与检察署是否公正对待卡罗琳?抑或她遭区别对待?媒体报道是否逼她走上绝路?"我相信已获得现阶段尽可能多的答案,"克里斯汀表示,"希望节目能澄清事实。真希望在卡罗琳生前完成。但当时我们被建议保持沉默,被告知一切会好转、指控将撤销。卡罗琳一直告诉我:'妈妈,什么都别说。'"
克里斯汀时而自责:"我不断问'为何当时没这样做?没那样做?'情绪低落时会想象她离世那天的感受。这是最令我痛苦的部分。"但更多时候她聚焦美好回忆:"家里留着她许多物品,但并不压抑。架上摆着她的《舞动奇迹》水晶球、奖项、头版和封面。乔迪有间堆满卡罗琳遗物的房间——剧本、节目资料。有人赠送了精美画像,画的是她某次糖浆浇头的写真。"
"如今的回忆多是欢愉,"她继续道,"因为这就是卡罗琳在我们生活中的模样。只要她走进房间,就能改变一切,点亮整天。"
《卡罗琳·弗莱克:真相追寻》将于11月10日起在Disney+播出。英国和爱尔兰可拨打免费电话116 123联系撒玛利亚会,或发送邮件至jo@samaritans.org/jo@samaritans.ie。美国可拨打或发送短信至988联系自杀与危机生命线,或通过988lifeline.org在线聊天。澳大利亚请联系生命线13 11 14。其他国家支持请访问befrienders.org查找当地帮助热线。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克里斯汀·弗莱克(卡罗琳·弗莱克之母)及其澄清真相使命的常见问题清单,采用清晰自然的问句与直接答复形式
基础通用问题
1 克里斯汀·弗莱克是谁?
克里斯汀·弗莱克是已故电视主持人卡罗琳·弗莱克的母亲
2 "澄清真相"意味着什么?
指她公开纠正公众对其女儿生平、品格及死亡背景的误解与不实叙述
3 为何选择此刻发声?
她希望守护女儿名誉、分享所知真相,并在悲痛中寻求意义与公正
4 她与卡罗琳关系如何?
据各方叙述母女关系亲密,克里斯汀形容卡罗琳是充满爱意的女儿,家庭纽带坚固
5 她最想传递什么信息?
核心在于强调卡罗琳是善良可爱的人,正承受巨大痛苦,媒体关注与法律诉讼对其心理健康造成毁灭性影响
深度进阶问题
6 克里斯汀如何回应媒体对卡罗琳的描绘?
她强烈批评媒体塑造了残酷不公的扭曲形象,与真实卡罗琳相去甚远
7 她试图纠正哪些具体认知?
旨在修正关于卡罗琳心理状态、所受袭击指控性质的误解,凸显名人光环背后的真实人性
8 她是否参与公益倡导?
弗莱克家族持续支持心理健康慈善机构,推动媒体行为规范改革及检察署处理弱势群体案件的改进
9 何为"弗莱克法案"?
这项由克里斯汀支持的运动呼吁立法禁止媒体在当事人被正式起诉前进行报道,以保护调查期间的个人名誉与心理健康
10 对其发声存在哪些常见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