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多数人并不遵循某种核心隐喻生活,但格伦·克洛斯不同。这位78岁的演员出生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镇——用她的话说,这个地方永远散发着一种令她懊恼的"自鸣得意的富裕气息"。实际上她的成长背景更为复杂:在新英格兰这片家族渊源深厚的土地上,她既经历过无拘无束的野性童年,也承受过精神创伤。"我在新英格兰的石墙边长大,"她扬起下巴,眼神锐利如船头的克里斯蒂娜女王,"有些石墙高达六英尺,已有250年历史!我有本《石墙箴言》记载着,建造这些墙耗费的能量与劳力甚至超过金字塔。"
若说石墙是克洛斯的力量源泉,它们也恰似记者采访时的直观印象。她身着黑色军装风套装走进伦敦酒店套房,身形挺拔沉静,白色小狗安静趴在邻座。整个对话过程中,她的亲切友善与精心锤炼的矜持相互制衡,让逗狗闲聊像是填补空白的社交策略。(小狗名叫皮普,全称"豆田的皮平爵士",是纯种哈瓦那犬,"聪明得不可思议"。和许多美国养犬人一样,克洛斯备有情感辅助犬证明带它乘机,她笑称:"它确实担此重任!")
但所有这些——无论是矜持还是小狗话题——都不重要,因为格伦·克洛斯本身便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从《致命诱惑》(1987)中偏执的"煮兔女郎"亚历克斯·福雷斯特,到《101忠狗》(1996)里癫狂的库伊拉·德维尔,再到《贤妻》(2017)中隐忍的琼·卡斯尔曼,她那些极具张力的经典角色,成就了这位兼具巨星光芒与性格演员深度的表演艺术家。早在明星扎堆转战电视界之前,她早已用五季《裂痕》(2007年开播的纽约律政剧)证明实力,至今仍保持着惊人的选片多样性。采访结束后她将飞往柏林拍摄《饥饿游戏6:觉醒之战》中的德鲁西拉·西克尔一角,随后返英参与Channel 4剧集《莫德》,同时还在迪士尼+的瑞恩·墨菲离婚题材新剧《公平法则》中与金·卡戴珊演对手戏——这种搭配本身便是她戏路宽广的明证。以屡败屡战争取角色闻名的克洛斯从未获得奥斯卡,这虽是好莱坞历史的遗漏,却反而让她区别于梅丽尔·斯特里普或凯特·布兰切特的宏大叙事,彰显出更灵动迷人的特质。
我猜想克洛斯自有其恢弘气度,只是擅长用质朴作风将其隐藏。她的新作是莱恩·约翰逊为网飞打造的《利刃出鞘3:唤醒死者》——首部惊艳,次作混乱,此次则携安德鲁·斯科特、乔什·布洛林等全明星阵容回归正轨。(布洛林饰演纽约州北部小镇的特朗普式牧师,煽动教众相互仇视)。丹尼尔·克雷格的贝努瓦·布朗克比以往更诙谐(最佳笑点糅合《猫》选段与《剧院魅影》管风琴配乐),但最出彩的当属克洛斯饰演的玛莎·德拉克罗伊——这个被宗教狂热笼罩的"教堂之外毫无生命的可悲角色",总悄无声息出现在人身后的习惯令人毛骨悚然。因仰慕约翰逊口碑,她欣然接演:"大家都夸他完美,确实如此。若他未婚,我定要嫁他。"她顿了顿干涩补充:"在我这个年纪,如果他愿意的话。"
"可怜的玛莎"被负罪感与狂热吞噬,克洛斯称此角需"认真演绎的荒诞——刻意搞笑反而失效,幽默来自精妙的行为设计"。剧本质量常是她接戏的关键,而"莱恩说动笔前花了八个月构思情节"。不同于前作对科技精英的疲态批判,新作以非说教方式探讨煽动主义:"并非宏大宣言,但终局秩序重建,希望犹存。"
克洛斯在纽约西村保留着小公寓——"我事业起步之地",但真正的希望与安定来自蒙大拿州波兹曼附近的新家。她的大家族聚居于此:姐妹与弟弟八十年代迁入,随后是大姐,最终女儿安妮与丈夫马克也从洛杉矶搬来并刚诞下头胎。2019年永久定居后,她惊叹亲人比邻而居的圆满:"天赐之福!所有表亲将一起成长!这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天差地别。"
"我从未过着'看啊我是大明星'的生活,"她坦言。当我提及在她主要支持共和党的地区参与反特朗普"不要帝王"游行时,她戏剧化地惊呼:"天哪!"随即解释:"这里确实深红,但波兹曼因大学成为红州中的蓝岛。那么多民众举着手制标语全程坚守,令人动容。我想每个人都渴望表达,甚至考虑过举牌去法院。"
蒙大拿的标签在其他方面也存误导。虽是牛仔之乡——"罗伯特·雷德福拍《马语者》处离我咫尺",但长期吸引寻求宁静的超级富豪。迈克尔·基顿、大卫·莱特曼在此拥有牧场,泰德·特纳更有州内最大庄园。克洛斯过着更简朴的生活,正构建自己的社区:"我不热衷社交,但与邻里融洽,还参加过一次女性俱乐部,非常愉快。"
提及《致命诱惑》中的亚历克斯,她沉思:"这个角色永不过时。于我而言,她是悲剧人物。"她也曾在纽约律政剧《裂痕》中亮相,并饰演库伊拉。
看着克洛斯在蒙大拿女性俱乐部负责蛋糕筹备的画面,我不禁失笑。她们做什么?"大家带自制蛋糕,社区办家常宴。你能结识五代牧场的贝蒂·比格斯,她是极有趣的女性。我本非热衷'女性俱乐部'之人,但享受这种社区感。"
她社交媒体的另一鲜明特点是照片分两类:红毯华服与刚醒素的颜。作为78岁的影星,她对素颜乱发的坦然令人惊叹——正如玛丽莲·罗宾逊笔下"梦境的无尽劳作"。
"对,不化妆,"克洛斯狡黠一笑。这是微妙的政治宣言吗?"我不视为政治。只是懒。而且化妆未必更美,关键在打光。所以我在脸上加强光线就还行。若非必要不愿费时。"拍《饥饿游戏》时她每日化妆两个半小时,"在家就什么都不弄,宁愿做自己。"这策略显然奏效——她举起胜利的拳头:"粉丝破百万了!虽不知是谁,但谢谢你们。"
若说克洛斯擅长收放自如的平衡术,这更巩固了她远离好莱坞浮华的名声。波兹曼的女性团体显然不因她的明星身份特殊对待。"没错,"她说,"我从不标榜身份。镇上的小房子有前廊,常坐在那儿向路人问好。"
在简单事物中觅得快乐,往往最易由懂得知足的人实现。数十年来首次与兄弟姐妹毗邻而居,他们常重温童年记忆——有时"太过频繁"。他们谈论她七岁时的剧变:当外科医生的父亲决定加入1938年美国牧师弗兰克·布克曼创立的右翼宗教组织"道德重整运动",举家从康州迁往瑞士。
克洛斯不公开讨论组织细节,仅提及仍有心理创伤触发点,称其为"包裹在潜在厌女症中的精神虐待"。布克曼运动鼓吹"神权法西斯独裁"对抗共产主义,却离奇受欢迎,尤其在英国。回忆过往时,她聚焦七岁前的快乐时光,那时她和兄弟姐妹在康州乡间无人管束地漫游。"支撑我的是童年风景,它已成为DNA的一部分。最早记忆是在祖父的......我在格林威治偏远农场上长大,那时非常田园。我像个野孩子——我的灵魂需要自然。"
新英格兰人的刻板印象类似英国人:矜持含蓄。"不要引人注目,"克洛斯微笑,"我母亲——我们都深爱她,她是世上最不物质的女人。我从不以购物为乐,后来意识到这或许是女孩定义自我的方式之一。但我讨厌购物。"若说母亲压抑,部分源于她那代女性缺乏女儿后来期望她拥有的生活与机会。"她本可成为雕塑家或作家。"
童年经历如何铭刻于心?她轻叩胸口:就在这里。母亲的能量去向何处?克洛斯叹息苦笑:"她倾注给父亲!为他烹饪,而他三分钟就吃完。"母亲可曾将能量用于塑造她?"噢,我长期处于未定义状态。至今仍是。"或许保持未定义好过被他人模具禁锢?"没错!你整合所有碎片,就成了......玛莎。"或库伊拉,或琼·卡斯尔曼。"我愿视之为自信。但我并非始终如此。"
表演最吸引她的是拼凑角色细节。"比如《饥饿游戏》角色,我从激发想象的细微处入手。这是我热衷的状态。《莫德》角色也如此——尚未完全把握,但我享受这过程。"她热爱构建角色的独特挑战,但强调"更需要协作。我有出色的假发师,角色诞生于发型、化妆与服装的融合。无法协作之人不该入这行。表演非独脚戏。"
二十出头时,克洛斯离开父母与组织,在威廉与玛丽学院修读戏剧与人类学。她已嫁给在组织相关表演团体认识的卡博特·韦德,两年后分离。她曾说表演拯救了自己,但任何显著天赋都足以带她离开那个世界。生活继续,她成为格伦·克洛斯,但记忆与影响永存。"它从不离开,"她轻叩胸口,"就在这里。"
她应对挑战的方式同样说明问题。当谈及自然或重温七岁前快乐时光获得的慰藉时,她展现惊人 intensity。这正是我说的恢弘气度——非浮夸或行业常见矫饰,而是近乎歌剧般的特质,源于她凝聚力量跨越苦难的需要。
大学后克洛斯赴纽约追梦。"我有辆精美木质三驾马车——光滑彩绘的俄罗斯玩具:三匹马、雪橇及可掀毯子下的男女。祖父所赠,原属二战阵亡的叔叔,是我的珍宝。曾在雪中把玩。初到纽约布置公寓时,我买了廉价架子摆放,结果架子坍塌,马腿尽断。我记得瘫坐在地痛哭。"她停顿,"仿佛遭遇的所有拒绝瞬间压来。"
她持续哭泣直到灵光乍现。"我想到石墙。记得告诉自己:站起来。你站起来。"她嘶声道,"起来。"如《乱世佳人》中塔拉庄园般的觉醒时刻。克洛斯起身前行。
耐人寻味的是,她说尽管有战胜创伤的形象,"我不似看上去强悍"。她提及女儿安妮更勇猛。经历三段婚姻后,她反思:"安妮会在我约会时说'妈,他是混蛋',而我总回应'但他并非一直是混蛋。他为何如此?童年经历过什么?'她只会说'妈!他就是混蛋'。"这像是代际转变——从寻找借口到对劣行零容忍。"女儿属土性,我属气与水性,"她微笑,"我不热衷这些,但很有趣。"
克洛斯争取角色时最显锋芒。多次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全力争取:《致命诱惑》试镜时自知非首选,"灵魂缩成核桃大小";为获《乡下人的悲歌》(2020)中JD·万斯外婆玛玛一角,她致信导演罗恩·霍华德自荐;早在1976年百老汇音乐剧《雷克斯》试镜搞砸后,她写信请求加试终获玛丽·都铎一角。
若不知情,或许以为她说服导演再给机会是种聪明策略。"试镜《阿尔伯特·诺伯斯》(后改编为电影)时,我表现糟透。中途停下说:'我把自己无聊哭了,肯定也无聊到你们,我想......我要回家。'当日剧组却联系经纪人:'这是我们全天所见最有趣的试镜。'"她承认"拙于试镜",那次失败后聘请凯文·克莱恩推荐的表演教练,"我说极想要这角色,合作训练后终获成功。"
关于《乡下人的悲歌》,影片与书籍因与特朗普副手关联蒙尘。扮演JD·万斯起源故事是否玷污创作记忆?"毫不后悔。我见过玛玛的女儿与侄女,观察她的坐姿、谈笑、持烟姿态,查看家中物品形成具体构想。常被轻视的这类女性,我相信还了她公道与爱。"
鉴于她在阿巴拉契亚地区调研万斯家族的经历,对当地转向特朗普是否有所洞察?"我热爱读史,历代伟大领袖皆雄辩。奥巴马虽善辞,但当下缺乏凝聚人心的雄辩。需体察民众困境并与之沟通。人们开始感觉无人关怀。"
虽然常与玛玛或阿尔伯特·诺伯斯等角色关联,她最持久的形象仍是亚历克斯·福雷斯特——那个困扰1980年代末出轨男性噩梦的编辑跟踪狂。近四十年后,少年观影者仍清晰记得可怖惊吓镜头。"它历久弥新,"克洛斯说,"年轻人仍在看。我在印第安纳大学戏剧系开大师班时,先让学生看《致命诱惑》,他们课后张着嘴进来。"福雷斯特这个当年被恶意对待的角色仍具现实意义?"她永远相关,是悲剧人物。"
这让我们迂回谈及金·卡戴珊。《公平法则》云集娜奥米·沃茨等优秀女演员,与初涉重要角色的卡戴珊合作令人意外。或许剧本质量非主因,但过程有趣。"她可爱又聪明!对孩子尽心。拍摄时她正攻读法律学位,后期用闪卡复习。现已获学位,我问会执业吗?她说否,只想备着。"但毫无表演经验?"没有,但她身边围绕优秀同行。"克洛斯指向自己大笑。若听来傲慢,她补充:"我发誓看完九集,真他妈棒。多汁、时而出格、动人。"
克洛斯当前演出计划最惊人之处......是她能调动的惊人能量。我坦言49岁常感疲惫。"羞耻啊!"她喊道。我说可没有她的石墙体系。"你们国家处处是墙!"我知道,但哈德良长城无法成为我的隐喻。关键在于她如何做到?"需要时自会充电。有日程表时我很高效。在家犹豫下一步时反而不行,因总想读书却知不可得。"
我觉克洛斯终其一生以追求幸福的决心前行。但这种能力是天性还是意志力?"好问题。与家人相伴时我很幸福。情路多舛是遗憾,但未多费神思。欣慰女儿有终身伴侣。实际上我家同代除弟弟外婚姻皆不顺,多次离异。但下一代更......找到灵魂伴侣,妙不可言。"她笑,"而我......从不自怨自艾。"
"站起来!!"我突然喊出,惊到彼此。
"起来,"克洛斯嘶声道。
《利刃出鞘3:唤醒死者》将于11月28日院线上映,12月12日登陆网飞。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根据格伦·克洛斯个人披露整理的问答清单
基础问题
问:格伦·克洛斯童年加入何种组织?
答:她曾属于名为"道德重整运动"的保守道德团体,她描述其类似邪教组织。
问:为何克洛斯自称不如银幕形象那般令人畏惧?
答:她解释强势角色塑造了此形象,现实中自己更敏感焦虑。
问:格伦·克洛斯是否结过婚?
答:是的,她曾四次结婚,配偶为三位不同男性。她坦言经营婚姻存在困难。
问:哪些著名角色使其显得令人畏惧?
答:包括《致命诱惑》的亚历克斯·福雷斯特、《危险关系》的梅特伊侯爵夫人、《101忠狗》的库伊拉·德维尔。
深度问题
问:道德重整运动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其后世人生与事业?
答:她表示这令她产生局外人意识,激发探究人性的深层渴望并融入表演,同时促使她反抗组织的严苛压抑教规。
问:她参与反特朗普抗议的经历如何?
答:她曾参加2017年女性大游行,视此举为捍卫民主与人权的行动,认为那是运用公众发声权的关键时刻。
问:她如何披露自身情感经历?
答:她公开谈论情感挣扎包括离婚经历,坦言相信爱情但亦遭遇心碎,面临事业与个人生活的平衡挑战。
问:她是否有子女?
答:她与制片人约翰·斯塔克育有一女安妮·莫德·斯塔克。
问:她如何平衡公众对其"令人畏惧"的认知与真实自我?
答:她学会接纳角色力量,同时公开袒露自身不安与焦虑,展现更完整的自我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