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翻译**
八岁那年,小陆克最初对接受生殖器重建手术感到兴奋不已。医生告诉她,她本是男孩,但因患病无法站立排尿。"他们说这是缺陷",这位60岁的香港居民回忆道,"还说将来无法结婚生育,必须通过手术解决"。因性别模糊遭遇校园霸凌的她,当时觉得通过"修复"变回正常人的提议极具吸引力。
然而现实远比医生描述的复杂——陆克同时拥有发育不全的子宫、阴道以及未成熟的男性生殖器。在经历二十多次尿道延长手术失败后,13岁的她拒绝继续治疗。回忆起那段岁月,她形容那是被巨大悲伤与孤独吞噬的时光,曾两度试图结束生命。在1970年代于同一家香港医院接受类似手术的少数儿童中,陆克是唯一的幸存者,后来她得知其他孩子多数死于自杀。
直到36岁前,以男性身份生活的陆克才确诊患有部分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PAIS)。这意味着尽管拥有典型的XY男性染色体,她的身体无法完全响应睾酮作用,永远不可能呈现完全男性特征。当医生警告保留男性生殖器将极大增加患癌风险时,陆克同意切除器官并开始以女性身份合法生活。如今除了担任中医师,她更成为全球双性人权益的积极倡导者,呼吁停止在儿童无法自主同意前实施生殖器手术。"我绝不希望他们重蹈我的苦难",她哽咽道。
同样的诉求回荡在英国导演格蕾丝·休斯-哈利特新作《我的秘密》中。纪录片追踪了1976年生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吉姆·安布罗斯的故事。与陆克相似,安布罗斯出生时的生殖器"超出了人为定义的正常标准"。婴儿时期医生就切除他的睾丸并构建阴道,建议父母将其作为女孩抚养并对此保密。他童年被告知青春期需服用激素,成年后又接受让生殖器更女性化的手术,但始终无人详细解释缘由。直到接触双性人团体,他才真正理解自身遭遇。
父母当年的决定给安布罗斯带来巨大创伤——他从未认同女孩身份,得知关于自己身体的重大决定竟完全未经参与时更感崩溃。从事双性人平权运动后,他停止服用雌激素,却导致危险后果:失去睾丸的身体无法生成性激素,他患上骨质疏松前兆的骨量减少。医生警告必须选择雌激素或睾酮治疗,他最终选择后者,并非渴望成为男性,而是因为"实在需要能正常运作的骨骼"。睾酮意外适合他的体质,于是他改用男性姓名及代词,如今以男性身份幸福生活,但纪录片揭示这段经历仍深深刻在他生命中。
《我的秘密》直指安布罗斯承受的伤害与心理学家约翰·曼尼理论的关联。这位学者关于性别的理论曾深刻影响非常规生殖器患儿的医疗建议。1960年代他研究加拿大双胞胎布鲁斯与布莱恩·赖默,当布鲁斯因包皮手术失败失去阴茎后,曼尼说服父母将其作为女孩"布伦达"抚养。在长期跟踪中他宣称实验完全成功,称布伦达是快乐典型的女孩,试图证明性别可通过后天塑造。
真相却是布伦达始终痛苦排斥女性身份,这些事实被曼尼刻意隐瞒。成年后布伦达最终转变为男性大卫。兄弟二人都因曼尼的研究遭受创伤——包括童年时期被要求互相检查生殖器及模拟性行为。悲剧的是,布莱恩与大卫均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尽管曼尼的理论后来被推翻,但其观点仍影响双性儿童医疗实践数十年。在纪录片中,当年为婴儿安布罗斯主刀的理查德·卡特医生向昔日患者道歉,解释自己当时奉行的教科书正是基于曼尼研究。
尽管今人震惊,但曼尼对非常规性别特征婴儿提出简易"修复"的方案在当时极具诱惑力,甚至至今仍存市场。许多父母渴望孩子自出生就带有明确性别标签,而对性发育差异(DSD)婴儿实施性别重建手术在英国、美国等地仍属合法。
不过医疗实践已在改进。一位匿名英国国民保健体系儿科医生指出,当前英国由专科中心处理DSD病例,并由儿科内分泌专家领衔的委员会审核。心理医生参与治疗规划,团队倾向于避免非必要手术,仅在有医疗指征(如预防失禁或癌症风险)时实施。为外观更接近典型男女而进行的整形手术不会在青春期前开展。
该医生补充说,管理DSD还需处理家长预期,因为父母往往是手术决策的推动者。他提醒全面禁止DSD儿童手术可能造成危害,毕竟双性人/DSD涵盖多种病症与疗法。据不同统计,双性人群占比从0.018%至1.7%不等,约与红发人口比例相当。若确需手术,早期实施或可使孩子对过程毫无记忆。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围绕"我不希望任何人经历我的苦难"核心诉求,整理关于限制双性儿童手术倡议的常见问题:
**基础问题**
1. **何为双性人?**
指出生时性征不符合典型男女二元划分的人群。
2. **涉及哪些手术?**
指为令婴幼儿生殖器/生殖器官更接近典型男女外观而进行的非必要医疗干预,包括缩小阴蒂、构建阴道、移位未下降睾丸等。
3. **为何对儿童实施这些手术?**
历史上源于"需要正常外观身体与明确性别认同"的认知,通常为缓解家长焦虑与社会歧视。
4. **主要争议点为何?**
手术不可逆可能导致永久性感觉丧失、疤痕、不孕、疼痛及心理创伤,且当事人无权参与改变人生的决策。
5. **倡议者主张何种替代方案?**
建议推迟手术至双性人具备理解能力并可自主同意时(通常为青少年后期)。
**进阶问题**
6. **"我的经历"具体指什么?**
指早期手术带来的终生生理心理后果:身体自主权丧失、被侵犯感、因手术副作用需终身医疗维护等。
7. **这些手术是否医疗必需?**
绝大多数情况下否。手术旨在统一外观与社会规范,而非解决紧迫健康威胁。真正急症(如排尿阻塞)极为罕见,非倡议关注重点。
8. **不手术如何确定婴儿性别?**
可如普通孩子般按某一性别抚养。性别认同是随时间形成的深层自我认知,与解剖特征无关。手术无法保证孩子认同指定性别。